安全教育征文《從切身體會談安全》
河苑街小學 張千里
“我叫張大千,家住濟河苑,×號樓,×單元,家住×樓在東邊,我家有電話,663是號碼,請您給他們打電話,爸爸媽媽謝謝了。”每當我回想起這首兒歌,心里就會泛起陣陣暖意。這是我剛學會說話時,爸爸媽媽怕我萬一走失,專門為我編的一首兒歌,也是我最早接受的安全啟蒙教育。他們還讓我穿鮮艷的衣服,用他們的話說,那就是一旦我離了他們的視線,他們可以在人群中一眼發現我。當然鮮艷的衣服也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這和學校讓戴小黃帽是一個道理。
小時候我的家在公交站附近,每當出去散步時,爸媽總會借機對我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橫穿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還告誡我“千萬不要和汽車比速度”,所以這些交通常識我很早就牢牢地記在心里,可總有一些小朋友不注意,差點釀成大禍。記得小時候我和一個小伙伴從畫坊回家,在穿越馬路時,我們看了看左右,眼前沒車,可有一輛馬上就要到了。我攔住了他,可他不聽我的勸告,抬腿就跑,還沒完全過去,那輛車就到了,慌得司機踩了個急剎車,我也驚出了一身冷汗:好險啊,車身差點就撞上了他的腳后跟!生命只有一次,千萬不可存在僥幸心理呀!
近年來,社會上常發生一些針對兒童的綁架和拐賣案件,給許多家庭帶來了不幸。為此老師家長常反復叮嚀我們在上下學或外出時遇到陌生人時,千萬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蒙騙,更不要被他們手里的玩具和零食誘惑。當一個人在家時,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為此我還鬧出了一個“笑話”。有一次,我獨自一個人在家,忽然響起了敲門聲,由于我當時還小夠不到貓眼看,就問:“你是誰呀?”“我是你奶奶呀”我想,壞人也可以冒充我奶奶的啊,怎么確認呢?有了,我靈機一動:“既然你是我奶奶,那我叫什么名字?我爸媽叫什么名字?我幾歲了?生日是哪天?……”等奶奶一一問答后,我才把門打開。后來,奶奶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都夸我聰明、機智。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校也經常給我們進行安全教育,每到節假日放假,更是反復提醒。我也常常在電視上看一些安全專題節目,長了 不少見識。當然,誰也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但畢竟“防患于未然“嘛。汶川大地震時,大地震撼,樓房搖動,爸爸拉著我第一時間從樓梯沖下,跑到了開闊地。第二天,爸爸問我,如果情況緊急,跑不下樓時怎么辦?”我張口回答:“那就先躲進咱家的衛生間。衛生間面積小,四周都是承重墻,最安全。”爸爸對我的回答很是驚訝:“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驕傲地說:“中央電視臺的安全專題節目中講的,當時就記下了。”
生命是美麗的,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珍愛它。安全隱患就像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感冒病毒,它隨時隨地都可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而了解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就好像提高了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它可以使我們遠離傷害、避免災難。在安全問題上我們千萬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因為一時的疏忽,哪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會給他人或自己帶來痛苦、給家庭蒙上陰影。當然,我們畢竟是小孩子,在災難面前,還沒有能力像大人一樣去營救和幫助別人,那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隨時隨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善待自己,學會保護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