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習與就業規劃征文《信念,支持我成長》
12高級2班向安彪風采
“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學子,雖沒有比爾蓋茨那么聰明的頭腦,沒有劉翔那么強建的體魄,沒有韓寒那樣絕好的文筆,但我有青春的熱情,有不服輸的掘氣,有青春斗志的氣息,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青春是一種太勢,是一種財富,一種概念,一種風度,我會義無反顧的追求著,努力著。”安徽萬通汽車專修學院12高技2班向安彪在第二屆職業學習與就業規劃征文演講比賽中慷慨激昂。
XX年,23歲的向安彪滿懷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外出求學的列車,來到了安徽萬通汽車專修學院12高技專業學習。他告訴記者,這是他走進校園、感受校園文化最后的機會了,若不再拼搏一回恐怕再沒有機會了。記者發現,這個剛滿23歲的男孩言語之中透露出了同年人少有的成熟和穩重,他對未來看得非常清晰,對目標亦十分明確。“有一句古語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殷勤圓缺’。困難總在無形中伴隨著我們。我們需要有一種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考驗,面對這些煩惱和憂愁。我認同人在逆境中成長得更快,記得童年的時候遇到的都是一些學習上的困惱,友情上的障礙,親情上的不合,但都是一種成長,都讓自己一步步成熟。是這些困擾讓我學會和懂得了生活。告訴我,生活需要拼搏,我還很年輕,就應該奮斗其時。”比賽中,這種飽含真情的演講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觀眾。
“他的演講仿佛讓我看到了當初的自己,確實,我們青少年就應該覺醒和堅持信念,應該知道追求自己的夢想,應該知道用什么來實現這些夢,應該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為自己所用,還應該把自己好好的武裝。我們是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所處的年代是發展中時期,知識就是力量,我們應該戰斗,應該飛翔,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同時把自己的理想和貢獻融入祖國。”大賽現場的一位吳同學賽后告訴記者。
當下,很多和向安彪一樣的青年學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拼搏,他們把青春放置在校園,通過刻苦的努力和對信念的持久堅持,日復一日在循環中尋求人生的真諦。“人生真就是這樣,青春就如花一樣調零,奮斗的精神讓人永駐。我不斷的追問:青春是什么?很簡單,青春其實五光十色。我一人漫步走出教室,任憑風吹著,踢起一個個小石子,我仿佛聽到她在陽光下的笑聲,一只小鳥飛過,原來一切事物如此可愛,我好像明白了,我聞到了希望的氣息。失敗是成功之母,勇于追求、演繹自己才更加精彩。”向安彪在演講結束前的一席感嘆飽含了許多對信念的堅持和對前路無畏的坦然,“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知識一點點累計,視野一段段開闊,青春之字典似再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言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理想。敏銳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國家的興旺應該靠我們青少年在奮斗中更顯意義和價值。”
編后語:所以,信念的力量便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幫助下,人生路上,沒有什么可以謂之為困難。歷久勢必彌新,破繭成蝶才是人生方向。誠然,青年學子最終的成功都將源于一份對信念的執著與堅持,這也應是所有青年學子求學、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