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游記
雨花臺游記
陽光和春雨撫慰著這曾被邪惡逼迫得鮮血縱橫的紅土。遠眺,在鮮血洗禮后的蒼松翠柏,依然挺拔有力,枝繁葉茂。這塊圣地座落在譽為六朝古都的南京中華門繁華地帶。二三十年代,這兒血雨腥風,白骨累累,哀鴻遍野。
進入南門,穿過林蔭道,一排排雪松矗立在眼前。“忠魂亭”由提名。這座亭高6.3米,長5.8米。尖頂處由中央美術館組設計。它以“忠心大力于共產黨”“英勇無屈”“早日解放”為主題。越過綠楓林,日月圖騰跳入眼前。與青天相界的長生池到了。池的兩邊有浮雕和篆刻。熟悉的《國際歌》用五種語言刻成。但不知雨花池的背后有多少另人心酸的故事!血染池水,尸浮遍池……難道這是人所為?簡直是野獸行徑。翻過倒影橋,仿佛歡樂被警鐘制止,一切陷入哀思……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主要建筑物。日月圖案表示戰士們精神日月共存,天地久記。難怪這時的太陽那么輝煌,那么火熱!它建于1989年,身高42.3米。紀念碑有碑額、碑身和碑座組成。碑額形如火炬;碑身正面刻鄧小平爺爺親筆題名。碑后,由已故書法大師武中奇寫刻。“鄧中夏”立在眼前。他是共產黨和愛國人士的象征。
館內陳列先烈筆跡,豪言壯語,慷慨激昂。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奉獻了青春、熱血,甚至最寶貴的生命。館內呈現了歷史的現場,那么多的刑具,殘忍令人恐怖的狼牙棒、電棒、老虎凳、火鏈、皮鞭……年僅14歲的,大的不過34歲,都慘遭毒手。一位同志面對死亡的號角,它寫下了傳誦千古的革命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雕像栩栩如生,身份低而不屈的工人、橫眉冷對的知識分子、怒目圓睜的農民、女干部臨危不懼、握拳抿嘴的小報童、身陷囫圇卻憧憬未來的女大學生……先烈如此頑強、英勇、視死如歸。殘忍的日本鬼子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髏中髏”。我的心深深劇痛,仿佛自己也被刀子劃得千瘡百孔,鮮血直流。是啊!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深深地鞠躬,端莊地敬禮。別了,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們,別了如此清靜幽雅的陵園,別了,我們心中不能撫去的記憶。作為幸福成長的新一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開創未來!
浦口區實驗小學 五(1)班
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