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夢想的作文素材
對于每個有夢想的人來說,夢想會讓我們變得努力和進步,可以讓我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初中夢想的作文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夢想
沈從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沈從文的人生和創作是夢想和現實結合的完美范例。
夢想
著名作家陳忠實從小家境困難,父親不能同時供養哥哥和他一起讀書,就讓他休學一年。然而,這一年卻讓他與大學失之交臂,因大躍進全國各高校大大減少招生名額,雖然他考了全校第三名,但還是名落孫山。得知未被錄取的消息,他感到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來在瞬間坍塌。父親擔心兒子,就問他:“你知道溪水是怎樣流出大山的嗎?”他茫然地搖搖頭。父親緩緩地說道:“溪水遇到大山,沖不垮它,也不能越過它,就會轉向旁邊,繞道前行,借勢取徑。記住,大山的旁邊就是出路,是機遇,是希望!”
一語驚醒夢中人。此后,他開始在農村當小學教師,然后在中學任教,后來又擔任文化館副館長、館長。二十年后,他流出了大山,進入省作家協會工作。又十年后,他憑借這三十年的生活積累,寫出了大氣磅礴、斑斕多彩的《白鹿原》。
不放棄夢想才可能成功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早已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的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布羅迪隨手翻了幾本,很快便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家伙說自己是未來的海軍大臣,因為他有一次在海里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有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肯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來。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沖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1年后,布羅迪手里僅剩下戴維的作文本沒有索要。他想,這個人也許是死了。畢竟50年了,50年間是什么事都會發生的。就在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里,從未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