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隨筆寫作:武漢之行
第一范文網:到武漢感受湖北的人文歷史,感受古老大地的魅力,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武漢之行》。
印象中這是第三次來武漢,第一次應該是97年暑假,從三峽歸來時經過;第二次應該是20xx年的暑假,從神農架到武漢乘火車。
對于武漢,不是特別喜歡,主要還是沒有同學朋友,缺少情感紐帶。另外因為我的俗氣,感覺吸引我的景點不是很多,黃鶴樓只是幾座復建多次的樓閣而已,遠觀還比較霸氣,近看則有點無趣,更不想氣喘吁吁的爬上去。
有時候人覺得也很奇怪,就拿我來說,每到一所學校,就極自然地將之和自己的單位比較;每到一個城市也習慣拿她與南京比較,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珍惜擁有的,還是尋找優越感?其實,你喜歡不喜歡,她都在哪里,反正有人喜歡。你喜歡你呆的地方,說到底,因為這里有你的家,有親情而已,更多的是習慣。
在武漢的最后一天,大家決定去湖北省博物館,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走進門前廣場,就看見董必武那將軍體題寫的“湖北省博物館”幾個鎏金大字,我們也沒能免了俗氣,一起合影留念。
游人特別多,我跟在一個游團后面“蹭導游”,否則來到這種地方,會覺得像白癡一樣,無聊到極點。終于看到了歷史書上的越王勾踐劍、曽侯乙編鐘,這兩件文物與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稱為該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每到一個地方,我和女兒一樣,都喜歡去一下當地的博物館。這是一個地區的縮影,上下五千年,通過這一件件物品得以展現,這是一個地區的前世今生,也是歷史文化的沉淀。在湖北省博物館里,聽到一位父親在和她的女兒說,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來博物館,說明社會真的在進步。衡量一個地區民眾素質高低的標準,就看該地圖書館、博物館的人流量。聽了這位的話,認同該父親觀點的同時,覺得自己的素質也不低哦!
想到三次來武漢,覺得也挺有趣的,每間隔十年,第一次是乘船來的、第二次是坐汽車來的、第三次是搭高鐵來的,下次何時我能怎么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