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院士廣場1000字
聽說梅州的各個廣場都美如仙境,我一點兒也不相信。正好今天沒事做去看了看,果然如此。我今天去的廣場叫做——院士廣場。去到那里以后,我才發現這個廣場比外面的廣場清靜許多。而且這里有許多名人的石碑和一群群的鴿子。恰好現在是中午,我就查些資料看看吧!
資料上是這么說的,這個院士廣場占地面積約42017平方米,其中園林建筑面積約13000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和廣場休閑面積9000平方米。你看這個院士廣場挺大的吧。院士廣場中有許多石碑,石碑上刻著許多名人的主要簡歷和豐功偉績。這些石碑當中有科學家,有工程師,還有教育家……石碑上分別刻印了古德生伯伯、李國豪伯伯、王佛松伯伯等23位梅州籍院士。現在我介紹一個名人給你們認識吧。
古德生男,漢族,1937年10月生,廣東省梅縣人。現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中南礦冶學院(后改名中南工業大學,現名中南大學)采礦系畢業,留校任教。歷任采礦系助教、講師、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資源工程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其中,廣場中央矗立著三根粗壯的石楣桿直指云霄,十分引人注目,石楣桿均為花崗巖石質,工藝精美,構思巧妙,分別雕刻有蓮花、蛟龍、鯉魚等圖案,其中:蓮花象征客家人純潔向上,蛟龍象征客家人自強不息,鯉魚象征客家人才輩出的意義。寬闊的廣場正中是一幅客家先賢石雕群象,有黃遵憲、丘逢甲等老一輩的光輝形象;廣場的兩邊還有建筑風格特別的亭臺樓閣,可供游客躲避風雨或休息、交友、談天說地。夜幕降臨時,這里華燈齊放,四周的高桿燈和噴池的彩燈相互映照,整個廣場更加顯得光彩照人,照得廣場流光溢彩,照得人們紅光滿面的。
聽說它有一個故事:在封建社會客家地區有人考取了秀才、舉人、進士,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視為全村、本宗族人的榮耀。中了科舉的人均可在祠堂或祖屋豎立楣桿,以顯示功名,光宗耀祖、流芳千古。并在在第二根楣桿前刻了塊碑文,上面刻的內容大概是——石楣桿有方形基座和夾石,接駁處分別扣以漏斗形和鼓形石匣。東面楣桿的第一節雕刻了素潔的朵朵蓮花,周圍祥云繚繞,盤旋而上,蘊含著客家讀書人所推崇、所追求的高潔品行和精神境界。西南面楣桿的中段自下而上浮雕盤柱蛟龍,洋溢著世代客家人不甘沉淪、不屈不撓、奮斗不息的精神;西北面楣桿的中段浮雕魚躍龍門,鯉魚在浪花飛濺的激流中翻騰跳躍,象征著客家人從古至今的激流勇進和人才輩出。
到了最后,我真的無敢相信這個院士廣場中居然隱藏了這么多的知識,難怪這個院士廣場附近有一所梅州最厲害的中學——東山中學。真是了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