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讀書筆記
《禮物》這本書用一個寓言故事告訴讀者,獲得快樂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現在,把握現在。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禮物》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禮物》讀書筆記篇一
莫斯是涂爾干的外甥和最杰出的學生,是一個能力超群、學養非凡,而且胸懷坦蕩、意志堅定的人,在涂爾干去世后,統領著整個涂爾干學派。在其尾數不多的著作中,《禮物》就是最具影響力的一部。
作為一名社會人類學家,莫斯沒有到過田野點進行過調查,但他引用了大量其他人類學家的民族志材料,如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的特羅布里恩島“庫拉圈”的概況、美拉尼西亞和西北美洲的印第安社會的“夸富宴”的描述等,這體現了作者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研究方法;書中還多處出現了拉丁語、德語、大洋洲的土著語言的分析。
作者在開頭通過幾節詩提出了自己試圖回答的問題:“在后進社會或古式社會中,是什么樣的權利與利益規則,導致接受了饋贈就有義務回報?禮物中究竟有什么力量使得受贈者必須回禮?”莫斯以此為切入點,考察了一種總體呈獻機制,這種機制包括禮物的交換和夸富宴。他認為禮物的交換有其獨特的規則和道德意義:人們希望在禮物交換過程中體現自己的慷慨大方,因此出現了一種競爭——“夸富宴”,這不僅為自己贏得聲望,還與部落的人、部落之間建立一種社會關系,如果一個人拒不給予、拒不接受和拒不回禮,那是會“丟臉”的、是不成體統的,即你已經服從對方,并接受對方的統治。禮物的交換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方面,牽涉到各個社會階層和各個氏族、家族。土著人相信禮物中含有靈魂即“hau”,它會通過禮物回到原來的地方,如果一個人拒不回禮或持有這份禮物太久,就會有生病,甚至死亡,即禮物中的超自然力量會使拒絕回禮的人遭到懲罰和報應,并且,禮物中的“hau”也關系到神靈和禮物雙方的祖先,即祖先和你自己的靈魂會融入到禮物中,通過禮物的交換把自己的靈魂融入到別人那里,然后受禮者又把禮物還回到原來的主人中。莫斯認為就當地而言,“法律關聯,亦即由事物形成的關聯,乃是靈魂的關聯,因為事物本身即有靈魂,而且出自靈魂。由是觀之,饋贈某物給某人,即是呈現了某種自我。”人們將靈魂融于事物,亦將事物融于靈魂,即是混融。
為了解釋這種混融關系,莫斯考察了一些群體,如特羅布里恩島的“庫拉圈“活動,所謂的 “庫拉”是一種大型的夸富宴,形式類似航海貿易,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禮物交換。這種“庫拉”活動溝通了群島中的不同部落。庫拉不僅在部落之間進行交換,在部落內部也有交換,人們交換—贈與的對象是“vaygu’a”,它充當了貨幣的功能。庫拉交換是要沿著規定的方向進行的,即“手鐲方向”(自西向東)和“項鏈方向”(自東向西),從而在整個特羅布里恩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循環進行,人們不但不能拒絕別人的禮物,而且還要以高利息返還,任何的怠慢會引發猜忌、爭斗甚至是戰爭。所以通過這種方式,禮物的交換被用以結締某種社會關系(伙伴關系、親屬關系或盟友關系)。還有在印第安人的夸富宴中,它是一種競技式的總體呈獻,部落首領或有地位的貴族會將積蓄已久的財富通過宴會和分發的形式,在一夜之間消耗完。當你沒有能力贈與別人更多的禮物時,你就要接受別人的禮物并服從于別人,所以,禮物的炫耀成了對自己財富的丟棄和毀滅,通過這種方式,人們的等級和家庭的社會地位會得到提升。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是愚蠢的,不但沒有任何實用意義的,還導致大量的浪費。然而莫斯卻從中發現,土著人通過禮物、情感的交換,結締某種社會關系使部落之間形成一種團結的關系,從而維系他們的社會穩定。進行交換的人們實際上代表著他們遵循著社會或部落的道德準則,人與人之間的禮物交換按照社會規則進行,同時也強化了這種規則:給予、接受和回報。
莫斯還考察了古羅馬、古印度和日耳曼的法律和制度,進一步說明物權和個人權利的嚴格分離只是僅幾百年來的事,“買”、“賣”、“利益”等詞語都是晚近才出現的。在現代社會里。我們還遵循著這樣的生活方式:如“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若有來客到訪或婚嫁生喪的時候,都要破費一空;邀請別人的同時也接受別人的邀請…等等,這些都是土著社會中的禮物交換的規則。然而現今的工業社會的交換是為了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即是等價的理性交換。這種交換不是一個延續的過程,買與賣在一瞬間就完成,沒有像古代人那樣擁有“情感上的交換”,忽視了商品交換背后的社會關系的交換,人與物的精神關系被利益關系所取代,個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也隨之發生變化。我們的經濟法比起那些所謂的“土著”,其實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進步,甚至還失去了許多古代社會已具備的社會功能。所以,莫斯認為人們應該回歸古式的、基本的道德中,知道給予、接受和回報,不要把情感和理性對立起來,這樣才能成功地以聯盟、贈禮和貿易取代戰爭、隔絕與蕭條。他還主張社會要“以一種奇特的心態來尋找和照顧個體,這心態既摻雜權利的情感,同時也包含有其他一些更為純粹的情感:仁慈之情、社會服務之情、團結之情等。”,國家、各個工業部門和資本主義企業應該建立社會福利制度,保障雇員的某些安全問題,使雇員相信他們為別人忠誠勞動時,也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有利于重建支離破碎的社會團結。
莫斯通過研究總體的人類行為和社會生活,審視各種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道德的動機和各種物質的和人口的因素,用古代社會的經濟形式與現代社會相比較,反思現代社會中道德、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的合理性,展現了他對現代社會的關懷。所以,通過對《禮物》的思考,我們要反思現代社會理性主義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以便更好的團結我們這個“現代社會”。
《禮物》讀書筆記篇二
present這個單詞可以解作“禮物”,也可以解釋為“現在”。這本書所指的“禮物”就是把握現在。
過去構成了現在,而現在的每個細節都在架構將來。只有專注于現在,才能享受此刻,才能創造未來。
把握此刻的方法:
首先,要懂得專注與此刻,珍惜和欣賞每天能得到的東西,專注在此刻美好的事物之上,從而形成力量和自信。
第二,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想回想過去發生的事情,避免重復過去所犯的錯誤。當同樣的情形再次出現,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1、過去發生了什么?2、從中學到了什么?3、現在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從過去中吸取教訓,然后放開過去,會有所得益的,一直沉迷在過去中,很難有所前進。
第三,構想將來。對將來想象得越具體,并為此付出行動,就更能實現未來的構想。現在的一切都會反映在將來。現在的每一刻都在影響將來,所以,要為自己的將來制定可以實施的目標,并把大目標分割成每天都能完成的小目標,這樣會更有效地構造將來,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簡單來說,要想提高效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有目標,然后把大目標分解成很多個小目標,之后圍繞著小目標開展相應的活動,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完成大目標而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