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興隆山
昨天,我們夏令營全體營員都去了風景如畫的興隆山。興隆山位于蘭州近郊,原名棲云山,后取“興隆發(fā)達”之意,更名為興隆山。
早晨8時許,我邊興高采烈地擠上了汽車,邊在心里想象著興隆山的美景:巍峨挺拔、綠樹成陰、芳草遍地,時而聽見小鳥兒歡快地鳴叫……“嘀嘀——”我們出發(fā)啦!
終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車。一陣清涼的山風撲面而來,我不由張開雙臂,閉上雙眼,盡情地享受著山風的擁抱,深深地吸了一口,好清新啊!
一抬頭,一座綠色的高山傲然挺立在我們面前,綠啊,一片連綿的綠。但是,如果你仔細看,便會發(fā)覺這綠也有區(qū)別:這一片兒,嫩綠嫩綠;那一片兒,翠綠翠綠;這一部分,綠中泛黃;那一部分,綠得近黑。啊!興隆山!這就是興隆山——全國離省會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園!我欣喜若狂。
山腳下,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打著旋兒歡迎著我們。溪水清澈見底,都能看得見水下點綴著青苔的鵝卵石。我不由掬起一捧溪水嘗了嘗,清涼中透出甘甜。我輕輕放下一個小小的許愿瓶,看著小小的它載著我的愿望越漂越遠,直到最后變成一個黑點,很快消失了。
經(jīng)過小溪上古色古香的云龍橋,我們開始向又高又陡的興隆山挺進。沿著綠色的小徑,曲曲折折,我們拾級而上。身旁的參天古樹枝繁葉茂,留給我們一片陰涼。樹上,鳥兒正在歡快地歌唱,“啾啾——啾啾——”
不久,我們看見了一壁巨巖,巨巖下方是一個小水潭。這時,巨巖上一滴小水珠兒“嗒——”地滴下,潭水漾起陣陣漣漪。原來,這就是“滴淚巖”啊!這“滴淚巖”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西王母偶然來到了興隆山,被這里優(yōu)美的景色所吸引,久久不愿回到天宮。但她畢竟是天神,不能久留于人間。于是,她派了兩名貼身侍女留下,守護興隆山。過了很久很久,其中一名侍女愛上了當?shù)匾粋小伙兒。這是違反天規(guī)的。西王母得知后,大怒,將那名侍女壓于巨巖之下。另外一名侍女見同伴飽受巨巖壓身之苦,便日日于巖旁哭泣。這就是滴淚巖名字的由來。
攀登了許久,我們已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而且還已饑腸轆轆。找了一片“風水寶地”,大家便準備野餐。要么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靠著古樹,席地而坐;要么兩個好朋友背靠背坐在一起。大家開開心心地吃起自己帶來的零食,還把自己的零食給好朋友分享。林間笑聲一片。
野餐后,我們又攀爬了一會兒,到了一個院子旁。滿懷著好奇,我們走進了院子。原來,這就是成吉思汗文物館啊!我們走進右側(cè)的小房間。房間里,一位講解員正在講述成吉思汗的一生。我們認真地聽了起來,有些同學還用筆記錄了下來。原來,將我國的領土拓展到歐洲的成吉思汗就在這里病亡。接下來,講解員指著幾件看似十分尋常的東西講起了它們不同尋常的來歷。原來,它們竟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有的是成吉思汗的兵器,有的是成吉思汗成就的象征,還有的是傳說中儲藏成吉思汗靈魂的物品……每一件文物,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接著,我們又隨著講解員走進了中間的大殿,殿中供奉著成吉思汗的銅像:成吉思汗一雙銳利的眼睛緊盯著我們,威風凜凜。我不由驚嘆:“成吉思汗真不愧是‘一代天驕’啊!”
最后,我們進了左側(cè)的小房間。這個房間里也擺放著一些文物。我們聽完講解,贊嘆著走出了院子。原來,興隆山不僅只擁有大片的綠啊!
就要下山了,我們紛紛擁到一些賣紀念品的攤位前,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一些小飾品。
太陽偏西了,我們不得不離開了。臨走前,我回過頭,久久地凝望著這令人流連往返的興隆山,心里默默地說:“再見了,興隆山!放心,我以后一定還會再來這里,在你的懷抱里,更加盡興的游玩!再見了,興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