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熊岳我的家
我的家鄉熊岳是個美麗的小城,那里有山,有海,還有勤勞善良的人民。
關于我家鄉的名字,有一個特殊的來歷。據有關資料記載:遼代時,熊岳城屬盧州轄縣,始建土城。遼建土城后,盧州官員,鄉紳名士登北門樓擬議新城名。位于望兒山與饅首山中間有一山,舊稱“熊丘”山,俗稱“叭狗山”。此山西南坡有一尊巨石,高約三丈,猶如一只蹲著的石熊,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此山因石熊得名“熊丘”山。當時,有的鄉紳提議:以“熊丘”定城名。“丘”的本意泛指小山。本地人又稱土墳為“丘”,因忌諱“丘”字,將“丘”字添了個“山”字,也就成了“岳”。“熊岳”城名由此而來。
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麗的風景:
仙人島是一處天然的海水浴場。遠看,海水同青天一色,一望無邊,是游人渡假,避暑的好地方。在海岸邊與海濱浴場相連的森林公園,樹木郁蔥蒼翠,遮天蓋地。以槐樹為主,間有松樹、楊樹和柳樹。每到槐樹開花時節,千里雪白,萬里香飄。遠眺青云落地,近視蒼海茫茫,朝霞云霧連天,夕陽槐花紅線,夜里蟬鳴燭影,岸上楊柳婆裟,浪花伴舞歌聲。賦予游人時代的浪漫情趣,返樸歸真之感。此外,仙人島還引進了熊岳地下溫泉水,游玩之余,一浴而快,樂而忘返。
北海海濱游覽區依山傍海,山海相連,風光旖旎,景色秀麗。站在高山之巔可西眺大海之波瀾壯闊;盡情領略大海的絢麗多彩的風姿。天光云影倒映水中,海碧天藍,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是較理想的旅游觀光、海濱避暑度假之地。
游覽區主要為三部分,每一區自成一體,又各具特色,構成了海濱奇特的景觀。南部為浴場區,北部為海蝕風貌觀賞區,與之東西遙相對應的是鶴羊寺山風景區。
海濱浴場,以沙灘寬闊平坦、水碧沙潔、沙底平坦而著稱。自然環境幽靜、岸石嶙峋、依岸壁立的山石,歷經數萬年潮漲潮落和風雨的洗滌,鬼斧神工,巧奪天成,雕琢出一處處、一簇簇姿態萬千、形態逼真、各種奇觀,令游人對大自然有如此藝術造詣和精湛的雕琢技藝,發出陣陣慨嘆!
白沙灣是一處美麗誘人的消夏旅游勝地。這里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風光季麗,景色迷人,灘闊砂細,浪緩波平。海防林帶,高樹參天,濃蔭蔽日。林陰內,中、西式建筑櫛比鱗次,風格奇特。
這里有“望海樓”、“千鈞一爪”、“凱旋”、“珠珠門”、“果樹觀賞園”景點和海濱浴場等設施。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望兒山的傳說最為美麗動人。
這里的果鄉,原來是片大海。望兒山曾是大海中崛起的一個小島。島上住著一位貧苦的女人,丈夫在海里打魚中年身亡,留下十歲的寶兒,從此母子相依為命,過著孤苦貧寒的生活。
貧苦的母親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培養,把自己的活路都寄托在寶兒的身上,決心讓寶兒長大成才。于是,她手里織網的梭子,白天跟著日頭走,晚上伴著月兒轉。她每天織網像大海里的波浪,一刻也沒有停歇的時候。織的網一張又一張,全都送到岸上賣了。有時,她也像男子漢那樣下海打魚,打的魚一籃又一籃,也全都送到岸上賣了。換回的錢,不買吃,不買穿,全都給寶兒買書了。買的書,一本又一本,一箱又一箱,簡直把屋堆滿了。寶兒見母親買書不易,決心為母親爭口氣。他捧起書,白天念,晚上讀;讀了寫,寫了讀。一天接一天,一月連一月,一年連一年,寶兒讀的書堆成山,得的學問深似海。
這年,寶兒一十八歲了,母親要送他去京城趕考去。寶兒向日趨衰老的母親拜了又拜,一拜不忘母親十八年養育之恩;二拜不辜負母親的希望,進京趕考一定做好三篇文章;三拜不忘母親囑托,得官以后一定想著種田打魚人。母親戀戀不舍地望著寶兒,含著眼淚道:“去吧,早去早歸。”母親目不轉睛地望著寶兒西去的船帆,那白帆由大變小,最后變成一個白點兒,漸漸消失在茫茫的海霧里。
一天一天過去了,母親掐指一算,過去七七四十九天,寶兒該回來了,可她卻看不見寶兒歸來的帆影。一定是出什么不吉利的事了吧?她登上小島,癡癡地向大海里望著、望著。
一年一年過去了,老人的心快碎了,她爬上島子最高的那塊巖石,再也下不來了。她飯不吃、覺不睡,整天整宿地在那里哭。哭啊,哭啊,任憑春天的大風吹亂她的頭發,任憑夏天的暴日曬黑她的臉頰,任憑秋天的酷霜掛滿她的雙眉,任憑冬日的大雪落滿她的身上。她哭著問蒼天,蒼天不回應;她哭著問大地,大地沒動靜,她哭得大海退了潮,哭得自己白了頭,把眼淚哭干了,把眼睛也望穿了,最后變成了石頭人。
多少個世代過去了,滄桑變遷,海水西移,小島暴長,變成了大地上的一座亭亭而立的孤山,可憐的母親如今還在那塊巖石上癡癡張望。然而,她哪里知道寶兒出去第三天就遇到了風暴,船翻而葬身于大海里了。
這里的人們,念念不忘這個千古悲劇,就給這座孤山起名叫望兒山。
退休老者袁作華又有新版望兒山傳說問世:
說的是老母望兒化作巖石,其實兒子并未罹難,他被鄭成功官船救起并效命麾下;協助鄭成功治理中國臺灣,后因思念母親,常抱當年救命之櫓登上臨海之崖遙望家鄉慈母,一天不慎被船槳絆倒,落崖身亡,當地百姓為紀念這一孝順清官,將其落海身亡的山崖命名為望母崖。遼南有個望兒山,中國臺灣有個望母崖,遙相呼應。此故事更讓人想起母子情深盼骨肉團圓之意,寓意深刻。望兒山,望兒山。望兒山吸引了多少孝敬兒女到這里朝圣拜母,有多少游人雅士到這里尋幽探古,望兒山給人們留下多少感懷,多少思念,多少掛牽……誠如詩人石壁題詩所云——
懸崖絕壁望兒山,挺拔高聳入云端;
山下灑滿慈母淚,望兒故事代代傳。
我愛我的家鄉,她質樸、美麗、純潔,她養育了我,如同我的母親。她是我的驕傲!
六年級:曹萌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