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夕照
斜陽巷陌,運河汩汩輕流。古道依稀,京杭遺夢宛在。在這里,有一座城,久久地佇立于河旁。似對鏡梳理的佳人,霞光溢彩,點綴成縷縷腮紅。很多時候,思緒成影,印入水面,真不知道這逝水承載過多少往事,銘記下多少舊聞;蛟S這就是這座城市在運河的滋養下,積淀成的一個文化烙印。運河夕照,古韻梁山。
會通帆影,遠古絕響綿延。線柳秋煙,舊景故境掩映。在這里,有一座城,深深地植根于河畔。似碧玉妝成的仕女,云霧縈繞,暈染成絲絲輕紗。很多時候,顧盼生情,埋藏心間,真不知道這土地見證過多少風云,容納下多少英靈。或許這就是這座城市在歷史的淘練下,締造成的一個精神刺青。氤氳水滸,臻美風情。
有時,總覺得運河和這座城市已相知成友。一個是以水流作琴,歲月輕撫而過,聲聲共賞。一個是以青山作筆,時光揮毫潑墨,點劃共鑒。一個是伯牙,一個是子期。一個是元伯,一個是巨卿。惺惺相惜,彼此成韻。形影不離,各以慰藉。或豁達時,以日月為酒,舉觴齊醉,言歡賦詩,成就千載人文;蝽б馓,以星辰為茶,斟酌點品,寵辱不驚,造就數代英才。
有時,總覺得運河和這座城市已相念成戀。一個是以波光作釵,嫵媚婉約而臥,賢惠怡人。一個是以疊翠作裳,臨風玉樹而立,溫文悅色。一個是文君,一個是相如。一個是玉環,一個是隆基。相敬如賓,彼此成依。心神不棄,各以為命;蛉崆闀r,以清風為樂,御氣而舞,靈動自在,浮現溢美流芳;蛎垡馓,以細雨為弦,纏綿而歌,鸞鳳和鳴,展現恩愛幾多。
其實,時間久了,友情和戀情都終歸會化作一種親情。運河和這座城市彼此滲透,水為城潤,城為水依。水成為城市的脈動,城成為水的脊梁。彼此之間多了一些契合,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些輕柔,少了一份戾氣;多了一些甘醇,少了一份苦澀。城在水間,宛若碧玉通透晶瑩;水在城中,渾然佩綬飄逸灑脫。徜徉其中,總會感覺其實運河和這座城市已然天成一體,散發出一種獨有的屬于歷史的氣息。集山水之靈,締結成深貫這座城市的一脈之氣,不管時間怎樣流轉,也不會流逝去這精神真諦。那便是一種“義”文化,一種義的人文情懷。
尤其是在夕陽余暉籠罩之下,運河漣漪層起,一切都泯滅在色彩之中。這時的城也開始變得更加和熙,似乎這一切都包容在一股氣之內。呼吸吐納之間,人在呼氣,世界在吸氣,人在吸氣,世界在呼氣。這其實就是一種“義”。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義”,人與人的和諧之“義”,人與自身的和諧之“義”。這也是一種心靈原生態的自我闡發,一種自然原生態的精神闡釋,彼此結合卻融歸無間。義的人文情懷,就是一種人存在的本真關注。水滸風情、故里舊事其實就是在書寫一個大大的“義”字,其實就是在渲染一種大大的“義”韻。
義之為義,何以為義?孔夫子說宜為義,孟夫子說浩然之氣為義。圣人說人道為義,賢者說天道為義。運河潤萬物、滋養人為義,城市載萬物、包容人為義。人以忠孝為義,大義梁山以和諧為義。
義其實也是一種敬畏之心,從敬畏生命到敬畏自然彰顯出一種尊重,展現出一種尊嚴。義是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尊嚴,義是一種“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的尊嚴。在這種尊嚴之中去感悟一種虔誠,對生命的虔誠,對自然的虔誠。
義其實也是一種禮遇之心,從禮遇生命到禮遇自然彰顯出一種厚重,展現出一種厚德。義是一種“和為貴,知和而和,以禮節之”的厚德,義是一種“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厚德。在這種厚德之中去感悟一種包容,對生命的包容,對自然的包容。
義其實也是一種原初之心,從對生命的原初之心到對自然的原初之心彰顯出一種赤誠,展現出一種堅守。從堅守到相守的“不離不棄,終生相依”,從堅守到堅信的“矢志不渝,篤定不移”。在這種堅守中去感悟一種如一,對生命的如一,對自然的如一。
義其實就是一種氣,陰陽運轉調和之氣。陰陽調和而生仁,義之氣韻而在仁。仁者,愛人。愛人其實就是能安人,能恕人,能容人;愛人其實就是能示人以真,能處人以善,能感人以美;愛人其實就是能為人忠謀,能與朋友信交,能習傳;愛人其實就是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父慈子孝。
義已經深深蘊藏于這片土地。運河夕照是蒼穹饋贈于這城市的大義,不管貧富貴賤而普照眾生;氤氳水滸是歷史饋贈于這城市的大義,不管老少婦孺而承載不移。感受無盡蒼生恩賜的大義饋贈,續寫梁山大義的再繼篇章。在這運河夕照中,在這氤氳水滸里,大義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