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綠山墻的安妮》有感800字
當那輛馬車駛在鋪滿鮮花的林蔭道時,我的眼球早以被馬車里那個異想天開、喋喋不休的紅發小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
馬修兄妹準備從孤兒院收養一個小男孩作為幫手。誰知陰差陽錯,迎來了十一歲紅發女孩安妮。她任性,將頭發染成綠色,最后剃光了長發。但她愛幻想,勇于探索,并且樂觀堅強,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成長。當她第一次去上村莊里的學校時,因為學習成績太差,遭受了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批評。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樂觀地想:只要學習沒有結束,我就有機會去超越他們。于是,她利用晚上的時間,刻苦學習,憑著自己的樂觀與努力,戰勝了困難,成為了班級第一名。最終,她成為了綠山墻里的小主人。馬克·吐溫曾高度評價這本小說:“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則故事:大風過后,兩只小飛蟲被困在了蜘蛛網上。其中一只飛蟲認為它沒有逃生的機會,于是就放棄了掙扎,坐以待斃,最后被蜘蛛消滅了;而另外一只飛蟲想,只要我努力,一定能逃脫。最終它掙脫了蛛網的束縛,獲得了再生的機會。這則故事告訴了我,雖然失敗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它并非終點,而是一條岔道。這條岔道分出了兩條路,而這兩條路卻需要你去選擇它。你如果選擇了灰心喪氣的這條路,則完全會通向失。坏覀儜撨x擇另一條路:“失敗之母——成功”。它將使我們吸取教訓,再一次走上奮力拼搏的路。
生命是一條波折的曲線。大海因為有巨浪翻滾才會雄渾,沙漠因為有飛沙狂舞才會壯觀,人生也是如此。身處逆境時,要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開導自己;面對困難時,要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激勵自己,這樣才能“風雨過后,又見彩虹”,堅信失敗后的第一個黎明是我們爭取勝利的新開始。
合上那本書,一個手捧著埃伯利頓獎學金證書的紅發少女又浮現在我眼前。她嘴角微微上揚,充滿著陽光而自信的笑容,似乎在向我說:“無論遇到的情況多么糟糕,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