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讀后感
讀了課文《夢想的力量》后,我被文中那個心中充滿夢想的男孩瑞恩·西里杰克給感動了。
“非洲的許多孩子沒有工具,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藥品,甚至喝不上干凈的水。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了。”瑞恩·西里杰克知道后,決定按書里說的“如果能捐出七十元,就能幫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去做。
瑞恩的做法與決定,甚至他的想法,都很令我感動。如果換成我的話,之前七十元我會去努力地集,到后來,得知要二千元,我可能會放棄目標。瑞恩知道要二千元時,依然堅持著他那理想的目標——要為非洲兒童鑿井,讓那里的孩子喝上干凈的水,讓他們健康。
我的理想不像瑞恩那樣明確:小時候看到像天使般的醫生,就夢想做一個護士。六歲時,聽著鋼琴老師彈得美妙琴聲,就想當一個鋼琴家。現在,我又想做一個飛行員,去擁有屬于自己的直升機,飛越海峽,環游整個世界。
小溪流想流向大海,必須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在途中,可能會被道路上灼烤的太陽蒸干,可能會被征途上險峻的溝壑截,可能會被流程上貪婪的沙石滲掉,也可能被中途上干渴的牛羊喝盡,但它毫不顧及地向前流去,它的目標不曾改變。
讀了這篇文章,我要告訴自己:“凡追求者都希望達到追求的目標,可追求者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嗎?不屈的追求是追求者的天職,追求的目標只能是追求者的希望,達不到目標的追求者不也同樣是追求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