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出自北齊·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成語典故】:
古時候的城墻外邊都有護城河,護城河里放養著一些魚。
相傳在春秋時,有一次,宋國都城的城門在夜里著火了,火勢很大,老百姓和士兵都前來救火。因為其他地方的水源都離得太遠,所以,人們就用護城河的水來救火。在人們齊心協力的相救下,終于把大火給撲滅了。由于救火,護城河里的水被用干了,護城河里的魚也因為缺水都干死了。
這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一個故事。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宋國的城門邊上住著一個叫池仲魚的人。一次,城門失火,火勢蔓延到他家,結果把池仲魚燒死了,人們就說這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注解] ①殃:連累。②池:護城河。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城門著了火,用河里的水滅火,河里的魚因缺水受到牽連而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地受到牽連,遭受損失。有時省作“殃及池魚”。
【大道理】:
事物之間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只不過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平時,城門和魚看起來沒有任何關系,可是在城門著火的特殊情況下,因救火急需大量的河水,所以,平靜生活在河里的魚卻意外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