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牛年的典故
“申猴”有何來頭?
古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中動物與天干地支相匹配。其中,申與猴配,俗稱申猴。申猴之猴指的是紅面猴——獼猴的一種。自古以來,猴為靈長,精靈可愛。猴子變?nèi)说挠^念交融于生肖文化之中。古代歷法,七月建申。古代的人日,恰選在正月七日,人為猴進(jìn)化而來,人日即猴日。
十二生肖為何有猴:寓意長壽
申猴與許多美好事物相聯(lián)系。《西游記》中玉帝派孫悟空掌管天宮蟠桃園。三千年一熟的仙桃,人吃了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與天地齊壽。猴子喜桃即猴子長壽,猴子獻(xiàn)桃即猴子獻(xiàn)壽,故民間剪紙藝術(shù)中常有“雙猴獻(xiàn)壽”的作品。
十二生肖為何有猴:寓意封侯
“侯”,是對美猴的稱贊,引申為一種美。《詩經(jīng)》上有“海直且侯”,《韓詩》中說:“侯,美也。”轉(zhuǎn)引為古代貴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謂“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的象征意義。因此民間有猴子騎馬圖取意“馬上封候”,猴子上楓樹掛印,意為“封侯掛印”,猴子背猴,又稱“輩輩封侯”。
傳說中的“鼠年馬月”或是同音訛傳
常言道鼠年馬月遙遙無期,這鼠年馬月究竟從何而來?為何不是鼠年狗月,鼠年鼠月?有一種說法,這里的“猴”本應(yīng)為“驢”,實(shí)則為驢年馬月,但由于沒有驢年,遂將驢改猴。
還有說法認(rèn)為,“鼠年馬月”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訛傳訛,極有可能是“候年碼月”。 “候年”指“候到年”,即等到年關(guān)之意,而“碼月”中的“碼”則有預(yù)料、準(zhǔn)備之意,兩者聯(lián)系起來即為慢慢等慢慢巴望。
每12年等來一次“鼠年馬月”
實(shí)際生活中也確有鼠年馬月一說。鼠年12年一個輪回,馬月12個月一個輪回,當(dāng)鼠年遇上馬月則需要等待12年的時間,難怪用此來表示遙遙無期。
上一個“鼠年馬月”在20xx年,而下一個“鼠年馬月”就在20xx年6月5日(芒種)至7月3日(小暑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