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深圳高三作文模擬題 說說我們90后
說說我們“90后”
“80后”的颶風吹過,“90后”的狂風正在登陸。這是一個青春的舞臺,這是一個熱力四射的舞臺,這是屬于我們——“90后”的一個年代。
“90后”的我們,個性是我們獨創的品牌,張揚是我們獨有的風采。穿的衣服跟別人一樣,俗!想的東西跟別人一樣,沒想法!“90后”的我們,積極創新,塑造自我。擺脫老一輩學生唯唯諾諾的形象,跟老師在課堂上談古論今,進行學術交流的是我們“90后”(本分句雜糅);在球場上,一個三分球贏得在場人的歡呼,驕傲地抬頭繞場一圈,外帶幾分自滿,但又有什么關系,這是青春,煥發光彩,我們享受青春。
“90后”的我們,熱情敬業是我們的精神,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寫照。奧運期間,是“90后”大展拳腳的時機。奧運火炬傳遞期間,在火炬手身旁默默護跑的人員,是“90后”;用燦爛的笑容,流利的外語接待外國來賓,盡顯大國風范的是“90后”。“90后”的我們更愿意與社會交流,更愿以自身的活力來染紅這個火紅的八月。
“90后”的我們,更多的是對社會無盡的愛。汶川大地震后,舉國同哀。雖不能遠赴災區,但在校園里,也可見“90后”忙礙(應是“碌”)的身影。開廣播,呼吁全校師生捐款,共同關注災區;拉條幅,倡導社會人士人人獻出一份力。稚嫩的臉皮下飽含著對祖國人民深切的愛;青澀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對社會的愛意。他們用實際行動說,他們是祖國一分子,他們愛國。
“90后”的我們張揚個性、熱情、愛國,但我們有時卻自私、脆弱。“90后”的我們在獨生子女的光環下長大,比溫室里的花朵還嬌弱。我們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不肯分享,集體觀念不強,因此時常得罪旁人。我們經不起風吹雨打,高中生因小事自殺的現象時有發生,心里素質如何(此)之差,這一棵棵幼苗在經歷風雨洗禮后,還能有多少棵能茁壯成長?我們太脆弱,易碎的玻璃不適合成長。我們,需要改變!
21世紀是“90后”的年代,壓在我們肩上的是整個社會的期許。是的,我們熱情,有創造力、有前途的,但我們也應承認,我們仍有不足。堅定地踩著時代的步伐向前走,不斷地改進自身,克服自身缺點,“90后”的我們一定會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未來在我們手中!
堅信,“90后”的背后,是整個崛起的新世紀,新中國!(877字)
考場印象:題目幾乎沒有審題上的難度,但要寫出表達流暢又能真正揭示“90后”特點的文章卻有難度。此文在表達和內容上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現摘三個亮點簡評:
1.表達顯得頗有功夫,開頭不俗,激情的語言符合“90后”的特點,排比段的運用比較合理。
2.第二段活現了“90后”的獨特而又逼真的形象。
3.行文注重了層次,結尾將“90后”與時代的使命感結合起來,彰顯了文章的深度。
評分22+23+8=53
說說我們“90后”
“80后”的評論方才煙消云散,而“90后”的批評與贊賞之聲又紛至沓來。或許有時候我們戲謔而又莊重,在大師的演講面前耐不住寂寞輕聲小議;或許有時候我們多愁善感而又壯志豪言,喜歡“剪不斷,理還亂”的傷感不久轉吟蘇軾大江東去的豪邁……
叛逆也許是與90后形影相隨的時代特征。面對長輩的教誨,我們會說不,面對老師的訓斥,我們會說不,面對別人的頤指氣使,我們懶散得不想搭理;面對專家學者的高深理論,我們會不屑一顧……叛逆之中略顯沖動,也是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不希望被人高高在上的積壓,這與中國傳統的“忍”道背道而馳,與儒家提倡“修身養性”更是南轅北轍。
然而,有時候我們卻與同伴志趣相投,“共剪西窗燭”。一場足球賽后,累倒的我們能夠躺臥在綠蔭的草地上開懷大笑,暢談球技,似乎有著“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難舍與契合、朋友之間,我們也能夠互相分擔痛苦與 。出乎意料,我總會收到不知名的生日禮物與賀卡的祝福,在黑暗的宿舍里摸索電燈按鈕卻被突然而來那柔和的燭光照亮,在生日快樂的歌聲中對月祈禱,而祈禱的又是大家都能天天快樂。
其實,叛逆并不是我們的初衷,也不是對權威與尊重的惡意挑釁,只不過是我們太過于需要人人平等的生活。自呱呱落地的那天起,我們就是從父母身上分離出來那活生生的血肉,我們就是全社會精心撫育出的幼苗,在園丁的辛勤澆灌下,我們茁壯成長。我們需要感恩社會,我們需要回報社會,但這并意味著我們必須屈從。我們喜歡與父母平起平坐的促膝長談,喜歡與老師們亦師亦友的情誼,一切都源于激流中的魚兒那份對呼吸的渴望。和諧社會的建設不僅是物質文化的極大發展,更是人與人之間平等、友善的關系。
中國已經從封建社會的牢籠里解放出來,然而卻沒有擺脫那枷鎖的束縛,綱常禮教仍在中國人的腦里深深植根。因此,一些家長難免會對孩子的叛逆感到憤怒,痛心。其實,換一種思考方式,或許孩子正想建立新的親子關系,來與你溝通交流呢?
以上乃發自本人的肺腑之言,望廣大父母與專家學者深深鑒察之,擯棄傳統觀念,真正發掘90后的內心,若能此,中國離民主社會又進一步呵!22+21+7=50
說說我們“90后”
泰戈爾說過:“生命因世界對他的要求而有了財富,因愛心對他的要求而有了價值。”“90后”的年輕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心理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可幸,在年輕一代的“90后”人中,出現了很多有愛心、責任心強、勇于創新的時代驕子。
一位美國哲學家曾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其智慧,而人作為人必須依靠情感。”“5.12”事件,舉國震驚,國家組織動員救助行動。在災區,也不乏有感人事件,一位12歲的小男孩不畏艱難,救助同學。中國千千萬萬所學校給災區學生捐款,不少青少年奔向災區參加救援工作。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90后”的孩子的美好品質。
艾里斯o梅內爾曾說:“幸福不在于事件,而在于心靈的潮起潮落。”美國有一位在某飯店打工的中國留學生,一次,飯店失火,所有的人都外出逃生。唯獨這名學生去廁所來水管,澆滅了大火。事后有人問他這樣做的目的原因。“我的責任心促使我必須盡我的一切力量保護飯店的安全,只要能做到敬業奉獻,我就是幸福的。”這句話雖簡短,卻時時縈繞我心,為了達到心中的信念,不惜冒險,只因他有那份純潔的心靈。往往很多時候,幸福不是我們獲得什么貴重的東西,而是我們的那一棵心,只要我們以一顆幸福的心去看待事物,我們就是幸福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90后”的人都能擁有堅強自信的品質。父母的愛就像蜂蜜一樣,“90后”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蜜罐中長大,以至承受不住挫折,容易走上錯路。某船長的女兒在父母的呵護、船員的疼惜贊美中長大,一直沒有受過挫折。由于害怕中考的失利,在成績單下發的前一天上吊自盡,結果她的成績比高校(應說成“名牌高中或重點高中”,高校多特指大學)錄取高出7分。正是由于對自己的不信任,沒有承受挫折的勇氣,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co哈爾茨曾經說過:“理想就像天上星——我們永遠無法達到,但我們能像水手一樣,用它們引航。”只要我們樹立理想,并腳踏實地地朝著它前進,不要害怕失敗,勇敢邁出這一步,上一刻還“山重水復疑無路”的你此刻就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放入感覺了。朋友,“90后”的人是堅強勇敢的,相信你自己,奮斗吧!(869字)
20+23+7=50【注意本文行文中的一些技巧:除了第四段外,其余每段都用一個
名人名言引入】
說說我們90后
身穿“美特斯邦威”,因為我們想要“不走尋常路”;腳著“安踏”,因為我們想要“永不止步”;頭戴“李寧”帽,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皆有可能”,耳朵塞著耳機,因為我們追求時尚。頭發蓬松,衣著古怪,因為我們崇尚“酷”。我們聽著周杰倫的歌長大,因為我們相信那首《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這就是我們“90后”。
我們張揚個性,喜歡標新立異。因為我們想走自己的路,也許是我們把書上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曲解了,但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個性豐富發展的時代,沒有標新立異也意味著將會失去生命力,
別說我們自私叛逆。叛逆是一個青少年應有的心理特征,只是缺少大人們的正確引導。而自私呢?no,no,no!我們不同意。我們同樣擁有一顆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是,我們也會這樣做,我們會把身上僅有的10塊錢分給年邁的老乞丐(“老”字多余),但是遇到青壯的乞丐,即使身上有多余的錢財,我們只會冷眼相待。因為我們只幫助我們認為值得幫助的人,這就是“90后”的“行善”風格。
我們敢于嘗試新事物,勇于拼搏,但是勇于挑戰的心態也給我們帶來不少的失敗,但我們依然不停止我們挑戰的腳步。因為我們相信“一切都有可能”。面對失敗我們吟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學一學李白的豪邁,一笑而過。唱一句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而泰然處之。
別說我們難以承受挫折,只是因為我們翅膀還沒真正長硬,就讓我們再經歷多次風雨,到時,我們一定會在天際劃出一彎美麗的彩虹。
我們樂于助人,關心身邊的人或事。汶川大地震時,我們面對持續攀升的死亡數字,誰不是哭紅了眼?誰沒有揪緊了心。我們都時時關注著災情的發展,默默的同胞們祈禱。我們都希望能為災區的同胞出上一份力。
我們也渴望獨立,因為我們覺得父母生我養我太苦了,因為我們想懂事一些,因為不想給我家里再多添負擔,因為……
我們是捧著建設社會主義的課本,讀著孔孟賢書長大的一代,請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強,給我們一根杠桿,讓我們撬起整個地球。請記住我們,我們是“90后”。
“we are the world……”(22+21+8=51)
說說我們“90后“
說到我們“90后”,或許第一個浮現的詞是“非主流”,而“非主流”的特征是頹廢,思想中充斥著暴力與血腥,情情愛愛,痛苦和憂郁,自私與叛逆。但這一股“ 非主流文化”就能以篇(偏)概全地挑明我們“90后”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文化素質嗎?顯然是不能的。
我們生活在創意的世界,我們想張揚個性。或許背上畫夾,流浪天涯,或許崇拜地鐵里的歌手,或著奇裝異服……但我們不是在揮霍青春,不是天馬行空,我們也在追求心中的夢想,只不過我們的夢想不是官員,不是老師,而是更能展示我們才華的其他領域。我們 沒有在空想主義里忘乎所以,我們依然腳踏實地,在教室里迎著出升的太陽,高歌知識的美好,讓知識為我們開拓夢想的殿堂。我們沒讓心靈貧乏。
但鳥兒銜來春天的訊息,我們依然會翹首期盼春姑娘立春的造訪。我們樹枝上依然掛滿沉甸甸的熱情,在陽光下灼灼燃燒;我們眼睛里依然盛滿藍色的渴望,努力欣賞青春的驚喜。我們不頹廢,我們有朝氣。燦爛的陽光就著樣開成浪漫的花朵,只要一望窗外就能看到它的美麗,就能感受到它的溫度,我們還何必讓自己的心靈充滿霧靄,抵觸這可愛的融融春光呢?
我們“90后”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我們出于獵奇的目的。雖然我們經常遭受挫折,在失敗的泥淖中曾一度自我沉溺,無法自拔,但是我們依然有年輕的動力,這是 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始終會找到解救自己的方法,走出泥潭,并且更勇敢地一路走下去,用青春的沖動去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我們相信自己永遠是勝利者。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只要我們時時警惕,又有勇有謀,相信這一路,我們會走好!
我們“90后”都是一群熱血青年,時代的步伐引領我們走得更快,更順利,但是我們并不是一群自私自利責任心不強的叛逆分子。我們的思想時時刻刻在成長,在成熟,在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雖然其中不免會受到惡劣文化的影響,但我們絕對不會讓黑暗吞噬我們的心。我們永遠在尋找艷陽天,那是一股光明的希望。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90后”的人的責任感會讓我們好好成長為一棵蒼天大樹,郁郁蔥蔥地挺立在世界里!
“90后”的舞臺開滿了向日葵的熱情,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氣氛。我們會舞出詩,舞出畫,舞出生命的燦爛。(22+22+7=51)
說說我們“90后”
確實,“90后”的年輕人中存在著思想叛逆,害怕挫折等的人,但我想說:“90后”的我們更多的是堅強,勇敢,不服輸……
“90后”的我們是一只為綻放自己的光彩而飽受痛疼的河畔——一切為了高考這一顆珍珠。
屈指一算,如今的我們是站在高考門前卻經歷過多少年的風雨,闖蕩過多少次的大考小考,承受住多少家人,老師等的壓力,現在的我們還不是一樣挺過來了嗎?誰說“90后”的年輕人是遇難則返的年輕人,那我要反駁他,不要一概而論,即使在高考中倒下的人,他也是盡了力量的“烈士”。
“90后”的我們是一株株勇敢的小草,在經歷了一次次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我們從未折腰過。
體操黑馬——鄭琳琳,便是我們“90后”的典型代表。她便是以勇敢,不服輸的精神才博得眾人的贊賞,剛入體校練分腿動作時,她便要練到越過別人為止,有時拉到韌帶,她還是勇敢地含著淚水說道:“我沒事。”作為一個小女孩,她的體操成績幾乎超過了所有優秀的男孩子,也成為了中國的奧運健兒,代表國家最高榮譽……
誰會說鄭琳琳不是我們“90后”年輕人中的一員嗎?她不也是憑著自己的勇敢,不愿服輸的精神,勇敢地面對前方的挑戰而為人所肯定的嗎?“90后”的代表又何止她一個人呢?
平衡女皇——李珊珊,一個曾被省隊三次拒之門外的小女生,在一次次的堅持不懈中,終于克服了自己身體上的缺陷,被省隊所接受,成為平衡木上的第一高手,多次為中國爭得奧運獎牌。
翻開中國的運動記冊,里邊有多少是“90后”的年輕人,而他們難道是那些難以承受挫折,責任心不強的人嗎?如果是的話,他們也不會在一次次的比賽中揮舞著我們中國的五星紅旗。
現在,我想對世人說“90后”的我們不比前人差,思想叛逆僅僅是成長的一個過渡期。
“90后”的我們是一只只博擊長空的鷹,是一道道經得住風吹雨打的徇現的虹,是一顆顆能在黑暗中尋找未來的啟明星……21+23+6=50
說說我們“90后”
沒有“60后”人的樸實,沒有“70后”人的沉穩,更沒有“80后”人的從容,但我們卻擁有“90后”人的那份自信與陽光。
鄰居家的兒子可謂是我們家小區的一位天之嬌子,是我們的驕傲與榜樣。
XX年的6月滿載著知識與期望走進高考考場,本以為高考后,鄰居家的兒子能拿回一份滿意的試卷,展示在我們面前。可是,天有不測風云,鄰居家的兒子與冠軍無緣,與重點大學擦肩而過。是啊,他考不上,好遺憾啊!在我們小區中更多的是一片惋惜之聲。
“不,我要復讀一年,我要重拾我的夢想,我相信自己。”這是我某日早上遇到鄰居家的兒子,他給我的答復,真不愧是“90后”的人,對自己充滿信心。“也許是因為我人生太過于一帆風順了,痛苦之神想讓我去考驗自己,也許這是我欠痛苦之神的約定吧!”他說的。
是啊,每一年的高考雖然看似簡單,但在這一年準備中鄰居家的兒子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汗水,承受更多的冷眼和壓力,這是高考的現實也是殘酷,但鄰居家的兒子卻接受了這一切,他也挑戰著,懷著我們“90后”年輕人的自信與陽光重新一輪的高考。
看,鄰居家的燈火在夜深下還亮著,那一定是鄰居家的兒子又在夜燈下讀書了,他在為高考做準備著。每天天還未亮就看見鄰居家的兒子在小區花園里的長廊中朗誦課文,背誦著英文。是啊,多么勤勞的“90后”的人啊,看著鄰居家的兒子,讓我產生敬佩之情。
看,又一年高考來了,鄰居家的父母又像當初那樣,把自己的兒子送入高考考場,在鄰居家的兒子臉上我看到更多的是自信與陽光。
看,小區的公布欄上又擠滿了看榜的人,“中了,中了,鄰居家的兒子終于考上了清華大學。”我高興地哼著歌向家里走去。回去的路上,正好看見鄰居家要去小區管理員那里,因為我們小區有規定:凡是考上好大學,學費一切由開發商提供。當我與鄰居家的兒子走在一起,并向他祝賀,他并沒有那么高興,他很淡然又充滿自信地說:“我完成了痛苦之神給我的考驗,現在只是幸福之神給我的獎勵。”他的話讓我打從心底的敬佩,我很高興,因為我與他有幸都是“90后”的人,我為“90后”的人的自信與陽光感到驕傲。
與其他年代的人相比,我看到了“90后”的未來。
失之泰然,得之淡然。在自信中充滿陽光之氣,在陽光中張揚個性、自信。“90后”的我們是新一代的生命,我們更具有信心與責任;“90后”的我們永不言輸,永不言棄;未來的世界將是“90后”我們去主宰一切,詮釋新的人生。23+20+9=52
說說我們90后
90后的我們同樣能在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生命長河中成為社會有用的一份子,北京奧運會的“鳥巢一代”也表明了90后我們,是能行的。
90后的我們擁有春天般的生命力,那份頑強不顧雪水的那絲凄涼,毅然萌發,將寒風趕回西伯利亞的老家去;將化作柳葉吐出一絲綠,化作春風吹醒一顆顆心,化作一縷縷陽光,催開熱烈的花朵;將在藍天白云下駕祥云,讓風箏也難以追上,向世界展示90后的我們。
90后的我們擁有夏日耐勞般的毅力,那份毅力就猶如千里大堤一沙沙的凝聚,一點點地積累,就猶如春蠶吐絲一縷縷環繞,意思堅持后破繭而出重見光明的輝煌。夏日太陽主宰著一切,更目睹著一切,工人勞作的交響曲奏起,農夫在田地里耕作時,學生們也已經陽光百般辛勤念書,更不畏懼傾盆大雨的洗禮,也不畏懼冬夜里寒風的怒吼。90后的我們在生命這條大河中也難免會有一些過錯。但是,我們會像生生不息的大河那樣,挾卷一切入海,以劈山穿石的偉力流動,在人們的驚嘆中奔去,雄偉而決絕。在巨浪中磨礪自我,習得更多的本領。同時,當生命大河生有所息,像瀝進風塵后徜徉在平原上時,我們會遠離塵器,流連瓦爾登湖畔,收藏清風明月,置之枕邊,坐五色斑斕的夢,用自己的靈魂尋找片刻的自由和憩息,讓自己的人格得到升華。
90后的我們同樣懷有興國興民族的雄心壯志。我們且把生命熔成文字,把青春揮舞生風,盛進龍紋的劍鞘,換來龍光射牛斗,我們會追趕似水年華,把握住年輕的脈搏,用自己的熱血揮灑,去追求治國平天下。我們會發揚奮發圖強,樂以忘憂:煮燈黃卷,宵衣旰食,懸梁刺股,囊瑩映雪的刻苦精神,讓祖國更強大!
“90后”的我們就如那船,遠航的船,劈驚斬浪;
“90后”的我們就如那馬,遠征的馬,馳騁沙場;
“90后”的我們就如那樹,三春的樹,經霜沐雨;
“90后”的我們將永遠向前邁進,努力追尋,讓自己意志得到磨礪,人格得到升華,讓前途灑滿光明;同時,更為祖國的陽光天地而奮斗、貢獻。22+22+7=51
說說我們
90后
我無權制止你們對我們“90”后的評價,但我堅決捍衛我們的品質。 ——引子
說起“90”后,人們存在太多的爭議了,但是,我們“90”后真的一無是處嗎?
說說我們“90”后吧!讓我們來回想回想奧運會的輝煌,而又有誰知道,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有多少90后活躍在各個場館,熱情敬業、吃苦耐勞,在這些90后的志愿者身上體現的多么的詳盡;被海內外媒體鳥巢一代的年輕人中,不乏是我們的90后。你說我們回責任心不強嗎?
說說我們90后吧!從大雪災到汶川地震,我們國家承受了多大的災難,然而在抗災前線,活躍著的是誰的身影;在賑災捐款的活動中,怎回缺少我們90后呢?其實,我們已把心與祖國連在一起,關注著祖國的發展,牽掛著受災的人群,我們不在信奉“只有我”,而是說“我們中國人”。
說說我們90后吧!還記得千手觀音嗎?還記得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嗎?在這個團體中,你可知曉有多少個90后,他們克服了自身的殘缺,克服了難言的苦痛,最終去商業演出來養活自己。你能說他們這算是渴望獨立而缺乏動手能力嗎?而我們想一想,殘疾人能做到如此完美,那么我們一般的90后呢?自強不息永遠體現在我們90后身上。
說說我們90后吧!我們張揚個性,那是我們有所追求;我們嘗試新事物,那是我們敢于創新。每個特定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定的主流,而當今社會的主流將由誰去引領呢?無疑是我們90后,一群朝氣、自信、勇于創新的大孩子,一群有能力承擔責任的孩子。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的希望,勝利之話將在我們90后身上綻放得更加燦爛!
但是,人們對90后存在太多的誤解!他們總以偏概全地來評論我們90后;他們總不分主次地來評論我們90后。他們有權力來對我們90后指指點點,但我們更有能力證明我們90后絕對是國家的棟梁。
“加油了,90后,別讓人們小看了,我們是最好的!”(22+22+8=52)
說說我們“90后”
人們常說“90后”的我們是溫室中的花朵。的確,在父母的百般疼愛下,我們正茁壯地成長。有些父母對于他們的孩子更是捧在手里,疼在心里,擔心孩子餓了,渴了,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我們“90后”的孩子并不喜歡這樣沉溺的愛。
那么沉溺的愛會成為我們成長的枷鎖,在沉重的桎梏下,我們永遠飛不高,所以我們“90后”的孩子需要的更多是自由,是社會的挑戰與磨練。
社會是大熔爐,每個人都可能有鑄煉成鋼的一天。我們有理想,有遠大的抱負,在夢想的競技場上,我們愿揮汗如雨;在崎嶇的山路中,我們愿爬山涉水去攫取一春天的美麗。我們不怕失敗,重要的是在逆境中學會堅強。“茶葉因為沸騰的熱水而釋放了它底蘊的幽香,而人生,正是經歷一次次挫折和失敗后,才留下一脈脈動人的幽香”所以,青春或許有淚,有傷,有惆悵,彷徨,但請相信我們足夠堅強,我們并沒有你們大人眼中的那么脆弱。
我們喜歡佇足在陽光下。感受那最原始的溫暖與感動;我們喜歡大海,因為那里隱藏著最神秘的傳說;我們喜歡天空,因為它那流動的藍總給人以空靈和平和。我們喜歡清風,因為風可以帶走久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