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的想法日記
開學意味著新學期的來臨,小朋友們又要背著書包進課堂,迎接知識的降臨。開學日記應該怎么寫,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開學的想法日記【篇一】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開學伊始,就進入到了新的改革中去。先是學校的教學改革,再是局里的教改精神。猛的一聽,好像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趴下仔細想想,這又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的教育,人人都在都在喊不現實,不正常,那么正常的,現實的教育又是什么樣的呢?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帶領自己的學生走向常態化,這是我所要先考慮、解決的問題。
本學期,學校主張減少了學生的課業量,就是為了能在教法、學法上有突破。老師改變以前的舊模式如何教,學生改變舊模式怎么學?學生是有生命的、有差異的、有思想的、有個性的。作為一個人,他在老師這里不應該只是簡簡單單地學到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就夠了,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教師是對學生的施行者,因此,如何打造我們的孩子,我必須努力思考。
根據本期學校的教學思路和教育精神,我打算改變我的教學方式,試行不知能否成功,但我相信,這是常態的。
1、 課堂教學
遵照道德課堂的課堂流程:“先學—展示—反饋”進行課堂課堂教學,把課堂的主動權下放,盡量多給學生(我們需要慢慢磨合)。關于先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地進行預習,看看內容就行了,而是寫一個學案,包括:學習內容、重點、不會內容,解決問題。展示:就是課堂上請個別同學給大家講授,展示自己的學習內容,大家互相學習、幫助、共同進步。反饋:以各種方式進行反饋,如提問、互檢、作業、測試等。
2、學習方式
學生分三種方式進行學習:獨學、對學、群學。
獨學是在流程“先學”中完成,自己個人學習未學內容或復習已學知識;對學:同桌或同伴兩人之間在解決小問題時進行了的方式;群學:表現在小組學生之間,或同等水平學生之間,以及好伙伴之間的學習方式,課上課下都可進行,主要解決一些稍難問題。
3、練習形式
課堂練習新知識,課堂作業進行反饋,家庭作業進行鞏固。處理方式:課堂練習形式有板演、提問、小組合作,教師進行及時、有效評價;課堂作業統一批改,針對錯誤題目,不是簡單補錯就行,必須面向老師說出錯誤原因,再次分析題目思路,然后進行糾正補錯;家庭作業要求家長全部監督完成并簽名,有能力批改的批改,早上到校老師重新審閱,錯題糾正。
4、因人而異輔導教學
伸出雙手,五指不齊。50名學生,優良中差。本學期在教學要求和習題設計上打算有所差異,盡量使優吃飽,差跟上,大家共同向前進。全部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保持飽滿的心態進行學習。
總之,本期的教學更加充滿了挑戰與壓力,減少了量,增加了思考。常言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對于我們來說這也算是個變革。改了就有希望,不改只有死胡同。相信,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行動就已成功一半。
開學的想法日記【篇二】
9月7日下午我和媽媽又看了一遍《開學第一課》,這次我覺得看的更明白了,我知道了三堂課的內容——潛能、堅持、團隊。其中我對堅持這節課印象特別深刻。片子中播放了一個14歲小女孩不慎掉進40米天坑以后的表現,她憑著頑強的毅力,靠喝山上的積水維持生命,每天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不停的攀爬,無數次摔下來,可是她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活著出去,經過七天六夜的堅持,她終于爬出了天坑,我好佩服她。媽媽問我向她學到了什么,我說“是堅持”,媽媽說我說的非常對,我高興極了。
還有一節課我也印象特別深,就是團隊精神。十四個同學齊心協力拔河把姚明給贏了,媽媽說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前兩天媽媽送我上學,走進校門,媽媽要求我走直線,我問“為什么?”媽媽說“這是學校的規定,如果每個同學不按規定走直線就會被學校扣分。”我說“被扣分又怎么了?”媽媽說“那樣就會影響班級的榮譽。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班里的每位同學就是這個團隊的一員,那班級的榮譽自然要靠你們每個同學的努力獲得的。”我聽懂了媽媽的話,也更加明白團隊的概念。
這就是我看《開學第一課》后的感想。
開學的想法日記【篇三】
20xx年8月31日 星期五 多云
明天上午,我們就要正式開學了,以后我就是三年級的大學生了,要更虛心,更懂事了。以后的生活要變得正規、得懂得抓緊時間,不能光想著玩兒,要收收心了。每天,把書包整理的干干凈凈,本子不能有一點點折角的地方,大的本子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書包里沒有一點垃圾。及時把用完的舊本子摞好,新本子放進書櫥,用完的及時寫好名字,放進書包。每天把每天的任務及時高效率完成,書桌上收拾干凈,及時完成作業,開學前都把所有的書包上書皮,捋好。在學校里和朋友團結友愛,齊心協力,對什么事都充滿信心,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準備迎接這個美好的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