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日記怎么寫?【附寫作素材及方法】
寫作素材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通過“夢想、奮斗、探索、未來”四個篇章,鼓勵孩子們鍛煉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在新的時代節點上,更好地向未來出發。
第一堂課:夢想
成龍被譽為“中國名片”的功夫明星,成龍滿身傷痛化作枚枚勛章、自述“拼搏精神鑄就中國夢”,告訴孩子們要創造,要有夢想,還要敢拼搏。
以“我要上學”系列照片震撼國人的紀實攝影師解海龍,講述相機背后“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等照片主人公的故事。愛心鑄就希望,知識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成長,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京劇少年”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帶來由中國古詩詞改編的歌曲《墨梅》,在“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朗歌聲中,攜手為“夢想”篇章作出的詮釋。
小結:
“夢想”啟發創造。青少年要敢于有夢,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是追逐目標的燈塔。只要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小夢想努力,我們的大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第二堂課:奮斗
世界珠心算冠軍,擁有超強計算能力的王桐晶,帶來了令人震撼的“障礙閃電珠心算”挑戰。令人稱奇的技能背后是刻苦的練習,王桐晶12年訓練生涯中演算過的卷子,能鋪滿100間小學教室。人類只有不斷挑戰大腦極限、更加了解大腦,才能有新的探索和發明;如果想有更好的未來,就不能放棄對自身大腦的開發。
俞敏洪是高考改革后“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是命運的“磨刀石”。他高考三次才考上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正在地里種菜,創業初期一次次失敗、但他堅持不放棄,讓這一切都成為他生命中一路走來最寶貴的財富。
主持人撒貝寧、何炅,青年演員王鶴棣、官鴻、梁靖康、吳希澤及現場小朋友代表參與互動,在輕松活潑又充滿張力的游戲和角逐中,讓孩子了解“遇強則強、以柔克剛”的道理,激勵大家勇敢面對困難,探索科學,團結協作,不斷奮斗。
小結:
奮斗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第三堂課:探索
韓嘉盈有著孩子窺探世界的好奇心,在對世界和自然的探索中,仔細觀察生活,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在節目中她帶來了幾位“動物朋友”——小狗、小鴿子、小刺猬、小兔子、帝王蟹等,準備哄睡它們,現場引發一片驚嘆。
除此之外也展示科學的創造力。參與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試飛鄒禮學、聶飛、劉立蘇來到現場,向孩子們分享測試飛機的各種趣事,講述了“中國創造”背后的探索故事以及他們的堅持
小結:
在前行的道路上,需要我們敢于嘗試、不斷探索。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出新的奇跡。
第四堂課:未來
節目迎來了在《加油!向未來》節目中引發大量關注的中國首只“無殼蛋生雞”——小茶缸,揭秘了它的“成長記”。期間王源和中國農業大學老師芮磊一起,在節目現場按步驟嚴格展現了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過程,我們一起以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去探索未來。
王源與清華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也同臺演講,展開一場關于未來的對話。
薛其坤院士作為中國量子力學界的泰斗,自述大學期間數學和物理都曾考過39分的成績,物理系研究生三次才考上,而這些經歷都沒有讓他氣餒,選擇了“笨鳥先飛”,加倍努力,不斷前行,在科學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獲得重大突破,為國家與世界貢獻杰出成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
王源作為青年代表,講述了他作為中國青少年代表參加聯合國青年論壇、向世界展示當今“中國少年”奮起之面貌的心路歷程,描述對于未來世界的美好想象,他引用“年輕人頭腦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國家最珍貴的財富”。
他們以親身經歷鼓勵青少年,只要大膽想象,勇于探索,堅持奮斗,就能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國家的進步。
寫作技巧
觀后感,即觀看完電視、電影、視頻、戲劇等文藝或文化作品之后的感想、感悟、啟發、聯想、決心……
觀后感的寫法其實非常自由靈活,表達方式夾雜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但一般情況,離不開這幾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時間+事件+心情+核心感受
可簡單記敘你在什么時間觀看了什么節目,節目主題、形式是什么,你觀看后心情如何,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一句話概況你的感受)。
如:今天,我看了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再一次感嘆人類的創造能力。因為創造,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因為創造,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因為創造,我們才擁有美好的未來。
第二部分:簡要概括節目主要內容
簡單敘述《開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節目分為幾個篇章,有哪些節目形式。(寫1段話即可,簡單敘述即可,切忌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
第三部分:選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內容進行描寫和議論,注意結合自身的實際
用相對比較濃重的筆墨敘述、描寫的給你留下印明深刻的一兩個情節,可以借助講述人的語言進行具體的描寫,還可以聯系其他你在書中閱讀到的類似的故事進行講述和描寫,注意寫出你當時看到這些故事情節時的心情。緊接著,你要結合生活實際發表你的評價、感想。
日記精選
篇一
昨天我看了CCTV-1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看完開學第一課我深有感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只名叫“小茶缸”的小雞。
可不要小看這只小雞,它可是我國第一只無殼孵化出來的小雞,“小茶缸”出生在塑料杯里,不過要經過特殊的科學處理才行,一開始這是一枚普通的雞蛋,經過21天孵化,就變成了一只活生生的小雞,看完了小茶杯神奇的誕生過程,讓我更加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我決定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不久的將來發明更加先進的儀器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篇二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讓我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懷揣著為國家和民族科技發展的探索夢想,面對危險與困難永不言棄,才能取得今日的累累碩果,同時這也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及思索。
在今年《開學第一課》第三篇章中,參與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大飛機C919試飛的鄒禮學、聶飛、劉立蘇來到現場,回顧了試飛組所面對的危險以及他們的堅持。
大飛機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則展示了C919大飛機的各項數據和科技成果,并講述自己實現飛機設計夢想的過程,展現了一代中國航空人為國家和民族科技發展勇于探索的歷程。
對于未竟的事業,要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勇于探索,還要有孜孜不倦求創新的意志。未來是我們心中美好的信念,是我們的向往所在,只有探索未來的人才可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有些人,他們往往會放棄面對現實,以至忽略未來,例如我們即將面臨新學期的我們:以往,每次月考成績出來,當看到自己糟糕的成績時,我們見成績單如老鼠見了貓般害怕,未問過自己成績為何如此低,為什么考不到自己所渴望的名次。如若害怕面對現實,困難無法解決,缺點也就無法發現,那么夢想從此便變為了空想,挫折纏身,忘記了未來的康莊大道,從此困于失敗中。
還有些人,他們一路探清事實,探索未來,得到成功無數。例如:牛頓,蘋果砸在別人頭上或許也就一罵了之,而牛頓在被蘋果砸中后卻不禁疑問:為何空中蘋果會掉落而不是懸于空中?一個小小的疑問激起了他的探索之心,從此創立了經典力學中的重力學,成為經典力學鼻祖。另一個人便是洗澡洗出疑問來的阿基米德,當阿基米德看到自己坐到浴盆中時,水的浮力讓他感到疑問,經過不懈的探索,終于創建了浮力學原理。
由此可見,探清現實、探索未來是多么重要,對此正確的態度,便是我們成功的基礎,讓我們銘記于心。
篇三
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薛其坤院士與王源展開了一場關于未來的對話,用親身經歷告訴廣大青少年迎接未來要永不言棄,堅持奮斗,勇于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可我想大家并不了解它,其實中國夢和我們自己的夢想一樣,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奮斗。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這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的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人民才會好。
談起夢想,我想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也有一個夢想,就是當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我想實現我的夢想,就和實現中國夢一樣,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首先,我要對自己設立一個長遠計劃,不要在意眼前的各種困難、誤會,應該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要有長遠的目光,要意志堅定,立場果斷。
雖然這些是我當政治家的必備要求,可我也需要將學習成績搞好,如果一個政治家沒有很高的涵養、知識,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又讓人敬仰的人的。此外,我還要拓寬自己的眼界。最后,我還要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留意一下、觀察一下,自然會積累許多閱歷。
加油,我也要好好創造我的未來!
篇四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科學創造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知,對實現中國夢更加憧憬和期待。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制造并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于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為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破布漁網樹皮制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網絡帶來了信息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著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為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顧,追求探索著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一不是以國家責任為重的典范。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梁支撐著,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篇五
9月1號,電視播出了《開學第一課》節目。我們全家人吃完晚飯,就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等待節目播出。聽媽媽說,這個節目差不多有十年歷史了,這么說來,它的年紀居然和我差不多大呢!
節目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老師與TFBOYS組合成員王源一起上演的跨越40年的演講。薛老師說自己曾三次落敗研究生考試,但他從未放棄,最終憑借自己的樂觀、自強和堅守,完成了眾多重大科研成果,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薛老師教導我們,新一代青年人要永遠不屈服于挫折,建立內心強大的自我。聽了這句話,我有些慚愧。
一年前,我看到電視上的小提琴演奏,非常喜歡,便告訴爸爸媽媽想學。爸爸媽媽全力支持我,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幫我選了樂器、請了老師。說起來容易,學起來難,每天兩個小時的基本功練習,讓我很快就沒了耐心,加上節奏感不好,學琴之旅艱難異常。一首簡單的曲子,我卻怎么都練不會,不是手指按錯了位置,就是忘記了樂譜,不是節奏不對,就是弓法不對。老師一再指出我的問題,我的情緒也越來越大,最后把琴一摔就奪門而出了。從那以后我再也不碰小提琴了,我覺得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一定做不到。
可是今天聽了薛老師的話,我回到書房,重新拿起了那把布滿灰塵的小提琴,審視著它。它不是戰火紛飛時代的槍林彈雨,不是敵人威逼利誘的嚴刑拷打,而我也沒有經歷三年努力付之東流的無奈,只是一點小小的挫折,我卻這么容易就“繳械投降”了,我真是無地自容。
小提琴不過是我人生中一件小事,今后的人生路上,我還會遇到更多困難,難道我都要輕易放棄嗎?今天這一課正當其時,在開學之前給了我當頭棒喝,我不能屈服于挫折,更不能丟了中國少年的志氣,對不起胸前鮮艷的紅領巾。挫折是生活給我的考驗,戰勝挫折才能讓我成長;一次次地迎戰,才會有我一步步的變強。我讓媽媽把薛老師的演講打印出來,貼在了書桌前。今后,再遇到挫折時,我會再讀一次,便有了戰勝挫折的勇氣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