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00字_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00字2019
《開學第一課》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主題班會的方式,融入名人演講和游戲互動環節,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變成了一臺別具一格的晚會。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xx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9月1日,又是一個熟習的日子,孩子們揚起青春的笑臉,背起小書包,踏進了期盼已久的溫馨的校園。就在這個充溢希望的日子里,中央電視臺在宏偉的八達嶺長城下,舉行了一場群星燦爛的大型公益晚會《開學第一課》。
今年是紅軍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80周年。7月18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指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在會寧和將臺堡勝利會師,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耀眼的一筆。
長征,是革命與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長征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豐碑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途中,紅軍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是舉世所罕見的。但是,千難萬險壓不倒、壓不垮氣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紅軍戰士。偉大的長征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撓不折、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永遠保持的初心。
歷史告訴我們,二萬五千里的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紅軍將士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們回顧長征歷史,不是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不忘初心,弘揚長征精神,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開始新的偉大長征。
黨的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宏偉戰略目標,并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告誡全黨,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新長征過程中,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觀看了20xx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之后,我對長征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邀請多位親歷長征、平均年齡逾百歲的老紅軍講述了長征中的故事,第一堂課“信念不移”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饑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跟著走”和“為國家奉獻一切”的堅定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隨后,94歲老紅軍梁天文回憶了長征途中與政委楊朝禮相依為命,同吃一碗飯、同蓋一床被的情誼,講述了楊政委危急關頭犧牲自己、戰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巍豐碑。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軍為了北上抗日,踏遍了千山萬水。紅軍長征轉戰11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險,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1936年長征結束,歷經兩年。
如今,我們更應該延續長征精神,學習那種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小孩受盡了家庭的寵愛,家長的過于溺愛使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與長征時的生活比可是翻了一番,那時缺乏糧食,紅軍戰士們吃草根、煮皮帶,口渴了沒水喝馬尿,而今天的孩子們哪個懂得珍惜糧食呢?又有誰做到了?時間在流逝,祖國在飛騰,從當時的貧窮走向現在的繁榮昌盛,中國強大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斗、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的和平年代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9月1日晚上八點整,我和媽媽一起坐到電視機跟前,準時收看了繼《焦點訪談》之后的節目為《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覺我們今天得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
偉大的紅軍戰士,他們強渡大河,飛奪瀘定橋。想想當時的情景是多么艱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是偉人毛澤東同志的詩句,不就是紅軍長征生活的寫照嗎?
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戰士站起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撒下的汗水就有多遠!巍巍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埋葬不了他們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掩藏不住他們堅定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那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
此時,我感覺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歷史再次向我們證明:長征精神將伴隨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我們應該學習長征精神,爭做紅軍后人。
我感謝那些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這就是永恒的長征精神。我們應該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讓長征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