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性的光輝作文500字
【篇一】
盤古初開天辟地,世界不再混濁不堪,但仍是死氣沉沉。直到女媧娘娘創造了人這種生物,才變得絢麗多彩。人,這個獨特的生物開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統治世界,并以其特有的光輝潤澤了每一片土地。
這特有的光輝就是人性的光輝。人性的光輝源自于人性的善,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
兒時還未踏入學堂,母親就整天以《三字經》上的句子教導我,讓我在懵懂間知曉了好多道理。母親最常念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句。人,生來就是善良的。人性的秀麗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出來,也源自于人性的善。年青軍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卻因體力不支溺水而亡。他去救落水女子,是出于人的本能反應,也就是人性的善。而他的舉動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人們都稱他為英雄,以他為榜樣,他的舉動彰顯了人性的秀麗,也讓沉醉于金錢世界的人們傳遞著這人性的秀麗,就像奧運火炬手一樣,在每一個傳遞站點都有著不同的秀麗,來自于同一光輝的秀麗。
人性的光輝無處不在。就像二月的春風,吹綠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吹暖了人們的心房,吹出了一個秀麗新世界。
以忠誠感動中國的衡陽消防官兵,為救身陷火場中的人,二十個消防官兵犧牲,僅有一人幸存。英雄試飛員梁萬俊,在飛機失去控制的危機關頭,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驚人的膽識操縱飛機安全降落,創造了世界奇跡。還有勇斗歹徒的女司機石東,杰出民警鞠俊瑞……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信仰,他們互不相識,卻有著相同的品質。他們平凡,他們普通,但他們的行為所展現出的人性的秀麗,卻讓人們明白了平凡而又普通的他們。人性的光輝無處不在,他們也無處不在。
我已經長大,不再是那個整日聽著母親念誦《三字經》的孩童了。但我仍常念誦“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是想讓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始終陪伴在我身邊,讓我自己在小事上盡顯人性的光輝,即使那特有的光輝在我這兒是如此微弱。但我相信,萬事積少成多,總有一天,我會擁有足夠的光輝,去照亮每一個人,就像他們那樣,讓光輝照亮大地!
【篇二】
在人們眼中,時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的,或是警察叔叔,或是站在講臺上教會學生知識與做人道理的老師,或是身患重病,將一盒石頭說是自己的心血,讓隊員們不放棄期望的老教授。在我的眼里,那個散發著人性光輝的人,還有我早已熟識的他。
我們已經是多年的同學了,他個頭不高也不矮,身形卻十分強健,似乎天生就有這一副身子骨。那黝黑的皮膚將那雙小眼睛“擠”得很小,從遠處看,他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他是個熱心腸,所以我們班里若是誰有問題,就會向他求助。
那天,老師們的情緒似乎都不太好,給我們留了一大堆家庭作業,這還不算完,自習課的時候,課代表們又上黑板傳達老師的“旨意”:留作業。一眨眼的功夫,黑板就白了一塊。就連“學霸”們都承受不住這個“挑戰”了。大家紛紛抱怨起來,他更是如此,驚訝地望著黑板。“沒辦法,寫吧”他無奈地說。沒過一會,我就先被一個題絆住了,不停地演算,百思不得其解。“咋了?”這時他突然將頭扭過來。無奈之下,我就只好求助于他。他微笑著就過那題,沒一會,笑容便蕩然無存了。時間從他的筆尖上偷偷滑去,他的本子上也都寫滿了阿拉伯數字。當他給我講明白這道題時,下課鈴響了。他卻十分驚訝,因為他為我算這道題時,度過了一節自習。
本以為下課能寫一會作業,可等待著他的并不是作業,而是一波問那道題的同學。我暗地里替他可憐:“要我去講題的話,我都煩死了。”但是,如此不勝其煩的一件事在他眼里竟不是一個累贅,不厭其煩的講題竟然是他的快樂!我瞧見他,心想“不是吧!他為別人著想都到了自己能夠不寫作業,也要讓別人把題弄懂的地步了?”望見他為同學目不窺園地講題時的樣貌,我感覺他的形象頓時高大了許多。即使不寫作業,也要讓別人明白這道題,在他那為他人著想的光輝形象下,我又是那么渺小,我卻只能低著頭寫作業,他那耀眼的光輝竟使我變得有些自卑。
思緒回到此刻,他那令人稱贊的品德是否與老教授一樣,也在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呢?即使不寫作業,也要幫忙同學,這種品德很高大,同時也散發著光輝。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人性的光輝的人有很多,他們不但照亮了他人,也溫暖了自己,這就是人性的光輝!
【篇三】
我閱讀過雨果的一部傳世名著《悲慘世界》,讓我深有感觸,體會到了人性的光輝。
全書以一個苦役犯冉阿讓重獲自由為主線,從而展開的故事。冉阿讓再次走上社會,他衣食無著,陷入困苦之中,不僅僅如此,而且沒有一個人愿意理解他。
當他絕望時,他受到了善良的主教的幫忙,但仍不被社會理解。他在悲喜之中度過了幾年漫長的時光,歷經了重重磨難與考驗。他善良友好的對待他人,用行動履行一個諾言。
之后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斗,冒死救人``````最終在漆黑的夜中悄然逝去。
冉阿讓的品質讓我大為震憾,他是一個不幸的人,但他卻不斷改善自己,奮不顧身的救助他人,用自己人性的光輝照亮他人,用一生完成一個使命。他對世人的愛感染了他一生中的敵人――沙威警官。沙威應對舍己救人高尚的冉阿讓,違背了警察的天職,放走了冉阿讓,他自己則自殺了。在沙威眼里,苦役犯永久是苦役犯,不可能改變,但冉阿讓展現給了他不同的苦役犯,所以沙威用死來化解了痛苦與矛盾的內心。這是讓我難忘的一幕,讓我頓時明白了惟有道德與愛的感化才是醫治社會的良方。我從內心感嘆:人性最光輝的表達莫過于善良,純真與奉獻。
我喜歡這本書,我也明白了這為什么是一本不朽之作,我更深刻體會了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