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議逆境出人才800字作文
上天給人一種磨煉,同時也給人一種意志。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賦《離騷》,不韋遷蜀而世傳《呂覽》——他們都在風雨中挺拔,在逆境中佇立,而后有所成就。
縱觀歷史,名人圣賢的成功,哪個不是經歷風雨后方見彩虹?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因耳聾而放棄自己成為音樂家的夢想,最終創作出令世人驚嘆的《第九交響曲》。羅曼·羅蘭這樣評價這位偉人:“一個不幸的人,貧窮、傷殘、孤獨、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歡樂!”
貝多芬像一顆沉睡于地下的種子,但他不甘心將自己的生命虛擲,任憑泥土磨煉自己的身軀,盡管血水與淚水一起流下,但他愈挫愈勇,堅信光明就在前面,終于破土而出,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越王勾踐,江山被奪,他忍辱負重,苦讀兵書。終于有了“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戰國。他殲滅了強悍的吳國,雄霸一方。他的人生,因為逆境而輝煌。相反,被勾踐打敗的吳王,因貪圖享樂,沒有憂患意識而導致國亡家破。孟子云:“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人往往置于死地而后生,在逆境中崛起。面對逆境,處之泰然,把它當做一種磨煉,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馬克思說過:“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記住馬克思說的話吧!讓我們傲視逆境,迎接逆境。
評語:文章短小精悍,要言不煩。小作者在論證論點時,恰當運用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證等多種論證方法,論證有理有據。舉例論證有詳有略,既有概括敘述,又有重點記敘,能針對實例進行議論,有的放矢;比喻論證形象生動,使道理通俗易懂;將越王勾踐與吳王對比,一個故事兩種人生,鮮明地證明了論點。整篇文章引經據典,文采飛揚,論述有力,觀點鮮明,且結構清晰,語言凝練,感染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