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4篇
勤儉節約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下面是關于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1: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
有人問:“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么簡單!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衛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還有,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著牲口走幾十里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幸好從20xx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母親水窖”行動,修建水窖10萬多眼,幫助120多萬老百姓的擺脫了生存困難。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節約用水。
最后我要說: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恒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
希望我的演講能引起大家自發的自覺的節約意識。
謝謝大家。
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2:
節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讀了《儉以養德》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許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還是經常穿補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貧窮嗎?不是,他是國家領導人;是他不愛新衣服嗎?不是,誰不愛美麗。如果,一個人過慣了節儉和艱苦的生活,那么就不會有邁不過去的坎,度不過的難關。據有關人員統計:毛主席的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補丁有76塊,睡衣則有67塊。毛主席能有補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為他補丁之多,實數罕見哪。毛主席的內衣內褲上更是五彩斑斕,有赤色、橙色、黃色、紅色、青色、藍色、紫色……與標準的老百姓一樣“笑破不笑補”,只要不露肉,不透風就行。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3:
流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然而民族的傳統美德任憑風雨飄搖,夕陽幾度,始終彪煙史冊,亙古不變。
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節儉,字典里的意思是:用錢等節制、儉省。但我認為節儉并不僅僅如此。
我們先來看幾個節儉的例子。
蘇東坡一生非常注重節儉。他被貶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他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劃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后來在朝廷做了高官,但仍注重節儉,從不講究奢華。
石油大王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賺過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但他平時花錢十分節儉。他外出住旅館要住最便宜的,他穿的是最樸素的,吃的決不是奢華,而他節儉下來的財富給的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說:“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我們的周圍,因為這個世界到處有人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每伸出一雙手,這個世界可能就會少一串眼淚,多一張笑臉!”
這種名人實在太多了,毛澤東、周恩來等等,無不是節儉的楷模。
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只有節儉財富,才能更合理地利用財富,因而在我國傳統美德中,節儉占有不可改變的地位,儉是美德中最大的美德。
然而,在我們身邊,并不是人人都注重節儉:食堂里的剩飯剩菜每天都有幾大桶;垃圾桶里一些只吃了一半的食品……此外,攀比之風嚴重,非名牌衣褲不足以增色。我們并不反對享受生活,但應該在合理適當的基礎上。
節儉能使我們質樸地對待生活,不被物役,不染物欲,也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精神,關注內心。如果我們將來也有很多的錢,我們也可以像比爾蓋茨、李嘉誠一樣,將我們的金錢更大化,讓金錢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以勤儉節約為話題的作文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蔭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粒粒皆辛苦”,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里,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獲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谷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么驚人的數字,都是由于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他們的心愿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么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盤’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