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
篇一:家鄉(xiāng)小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就是餃子。做餃子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不是很簡單。
首先,從集市上買來新鮮的肉,把它切碎,剁成肉餡兒,然后將早已準備好的面粉放進一個盆子里,再加入適當?shù)乃涂梢院兔媪耍挛宄婢秃秃昧耍又押秃玫拿鎴F放到蒸板上,拿起搟面杖,將面團搟一會兒,餃子皮就好了。但是你一定要注意,餃子皮不能太薄,因為太薄了,餃子皮里的肉餡兒會不聽話,從餃子皮的縫隙當中鉆出來;餃子皮不能太厚,因為太厚了,餃子放到水里煮就不那么容易熟。所以,餃子皮一定要厚薄適中,恰到好處。
餃子做好了,就要把它放到沸騰的開水里煮,煮餃子一定要有耐心。過了兩三分鐘,餃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東躲西藏。又過了一會兒,餃子如一尾尾小銀魚,在水里活蹦亂跳,嬉戲著。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鍋里熱氣騰騰,鍋子里面的餃子也一直在沸騰。過了不久,我見時間已到,便連忙拿來一個碗,盛了幾個餃子,我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送到了嘴里。哇!真好吃,一股淡淡的汁水從我的嘴角里流了出來,真是只羨餃子不羨仙啊!我細細地品味著那個味道,就連天上的神仙也難得幾回聞。我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我的心里產(chǎn)生了一種無法形容、說不出的感覺,似乎沒有比這更好吃的東西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說:“我以餃子為天!”家鄉(xiāng)的餃子有著家鄉(xiāng)那獨特的味道。
我愛家鄉(xiāng)的小吃——餃子!
篇二:家鄉(xiāng)的美食
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經(jīng)常做,那味道可是贊不絕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豬肉、香菇。如果是想讓釀豆腐更加美味,放點大蔥是最好的選擇。別看材料這么簡單,它的營養(yǎng)價值可高著呢!吃了釀豆腐能補身體較虛的人,還能養(yǎng)身和調(diào)理骨質(zhì)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鮮味。它的湯汁醇厚,鮮嫩潤滑,口味十分鮮美。
這道菜據(jù)說源于北方餃子,因為南方缺少小麥,所以客家人就用釀豆腐寄托對北方的餃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節(jié)日的時候,還是平常的時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愛。釀豆腐雖然香氣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與豆腐、豬肉相克的是食物。與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筍和豬肝。吃完豬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聽完我對釀豆腐的一番介紹,是不是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嘗著美味佳肴了?我的家鄉(xiāng)還有許多的美食在等著你來品嘗!
篇三:家鄉(xiāng)的美食——蒸米粑
在我的老家——彭澤,每逢過節(jié),家鄉(xiāng)人都要做一種特別好吃的特色美食——蒸米粑。這可是我們那里最有特色最美味的美食了,也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我一次能吃一大碗呢。
爸爸告訴我,我的家鄉(xiāng)彭澤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的南岸,是水鄉(xiāng)澤國的魚米之鄉(xiāng)哦。自古以來就盛產(chǎn)大米。而以大米加工做成的米粑,古往今來傳留民間。每逢年節(jié)喜慶婚喪壽誕,均以各樣的米粑為佳肴款待來賓。米粑中尤為蒸米耙別具特色,這種米粑可是只有我們家鄉(xiāng)才有的哦。
過節(jié)前夕,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回老家。就早早準備好了給我們做蒸米粑的“材料”。蒸米粉,粑餡,還有做米粑的工作都準備齊全了。我們剛一回家。奶奶就把這些東西拿了出來。忙乎著做粑了。嗯,蒸米粑好吃,可準備工作很繁瑣了的哦。我將蒸米粑的制作方法告訴大家吧:
選用上等燦米、淘洗用清水浸泡一小時,濾干后放蒸籠里蒸七成熟。之后,將蒸好的米冷后細磨成粉,再用開水泡粉、揉粉,一直揉到粉團不粘手為止。做粑時,先將揉好的米粉做成湯圓大小的粉團,再用小木板壓成圓粑皮,之后粑餡包進去,做成餃子形狀后放入蒸籠蒸。20多分鐘后就可蒸熟并食用了。粑餡可根據(jù)四時不同上市的蔬菜取用,一般以白菜、蘿卜、豆角摻以肉丁、豆干、粉絲、香菇和適量的作料摻和。蒸熟的蒸米粑美味可口。好吃極了。想吃的朋友可以到我老家來嘗嘗哦,保證你吃了還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