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紅棗
我的故鄉佳縣,是遠近馳名的"紅棗之鄉".我非常喜愛故鄉的紅棗.
每年的四月間,棗樹開始發芽了,粗糙的樹干裂開一道道的縫,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幾場春雨過后,綠里透紅的枝芽上長出了橢圓形翠綠的葉兒,在長出葉子的同時也長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開出淡黃的小花,沒過多久,小花就凋謝了,漸漸地長出了圓錐形的小棗.棗子由綠到青,由青到紅.到了秋天,紅彤彤的大棗掛滿了枝頭,讓人忍不住用手摘幾顆,香甜可口真好吃.
故鄉的紅棗個大,核小,肉厚,色紅,味香.咬開一嘗,香甜可口,棗味濃郁,確實名不虛傳,讓人越吃越愛吃,越吃越想吃.
棗樹是一種耐干旱的樹種.記得,爺爺給我講,過去每每遇到天年大旱,莊稼歉收,紅紅的大棗卻掛滿了樹枝.紅棗就成了我們家鄉人度過饑荒的主要食品,人們把紅棗做成各種飯食,比如棗米飯.棗糕,棗粽子......紅棗成了家鄉人的保命"糧".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紅棗依然是我縣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人們把紅棗進行了深加工,加工成棗飲料,棗酒,烤棗.....遠銷到國內外市場.紅棗為故鄉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就是我故鄉的紅棗,我愛故鄉的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