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恩師教師節征文1000字
篇一:
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的事,遇到很多的人,在學生時代遇到一些好老師便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之一。這些老師可以嚴格要求你卻不歧視你,讓你始終在被鼓勵的環境中積極向上的學習,足夠掌握各種知識,順利考上你理想的學校,既然考不上學校,也掌握了一定知識,在具體工作中運用。更重要的是好老師的言行也給你了很多的啟示,影響著你將來的發展。
在我學生時代很幸運的遇到過幾位好老師,他們給我的影響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我小學數學老師,她是芙蓉區瀏正街小學的劉玉卿老師。她那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和開拓創新的教學風格至今還鐫刻在我腦海中。
讀小學時,我們班是“三算”(珠算、筆算、心算)實驗班,劉老師每天都要進行“三算”訓練,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心算速度都特別快,可速度快也難免容易出錯,有時候做計算題我常常只圖快不仔細思考和檢查,每次出現的小錯誤都會被細心的劉老師給逮到。記得有一次,同學們都放學了,劉老師把我單獨留下來,在她辦公室更正錯題,她先讓我再把題做一遍,我三下五除二沒兩分鐘就把題做完了,教到劉老師手里,她帶著老花鏡瞅瞅,拿著紅筆在我的錯題上打了個大大的叉,然后癟著嘴對我說:“不對,再做!”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回事,我實在是一步步算過了的,面對著那把大叉,我再次一步一步仔細計算,為了慎重起見,我還把所有的計算都檢驗了一遍,然后信心滿滿地交給劉老師。“還是不對,再仔細看看。”一把大紅叉再次宣判了“死刑”。我一下子懵了,低著頭拿著本子再次細查了一遍計算。確實沒錯啊,是不是劉老師眼花看錯了,我鼓起勇氣對劉老師說:“劉老師,我檢查了好幾遍,這道題的計算都沒錯啊。”劉老師慈祥地笑了,說:“你仔細看了書上的題目嗎?”一語驚破夢中人,我急忙打開數學書,原來我把計算題中的一個數字給抄錯了,這幾遍題都白做了。“你看看你,抄題的時候不仔細看題,算來算去都是白忙活。
所以做題從始至終都要認真,關注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把題做對。”做題如此,做事何嘗不是如此啊,那次的錯題更正讓我體會了細節決定成敗的真諦,也使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注重每一個細節。就是這樣針對學生每天作業中的錯誤,劉老師都堅持面批,如果遇到學生確實沒有弄懂的問題,她會悉心再給學生講解一遍,直到他能正確解決這類問題為止。由于劉老師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使我們走好了小學數學的每一個臺階,在小學升初中的統考中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名列全市之首。這個成績的取得并不是靠老師和學生補課做題而堆砌起來的,它還源自于劉老師在教學勇于創新的精神。小學低年級時,劉老師就將代數的思想滲透到算術的學習之中,80年代初她在全國第一個將未知數的教學放在二年級進行,很好解決了反敘的“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應用題教學,降低了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也為學生將來的代數學習做好了鋪墊。她在教學中深入鉆研,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將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與每節課、每個知識點的教學之中,讓我們輕輕松松地學好了數學。短短三年的時間,我們就基本學完了小學數學的全部課程,全班提前一年小學畢業。由于劉老師激發了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為我在小學階段打好了堅實的數學根基,整個學生時代,我的數學成績都名列前茅。
一位好老師給人一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多年后的我,也象劉老師一樣站在了數學教學的講臺上。劉老師讓我明白了一名好老師應該怎樣對待教學,怎樣對待學生。從教的十八年中,劉老師就是我心中的楷模,我把對劉老師的感激之情傾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將這份至誠至愛的師恩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篇二:
師恩如山,恩師如水,山水繪就了色彩斑斕的五彩世界。是我們的老師塑造了這靈與肉的世界,是老師締造了這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我雖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粒分子,毫不起眼,但我在這三尺講臺默默地耕耘著。冥冥之中,這是一種力量的感召,一種精神的感染,一種責任的傳承!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恩難忘啊!陳老師,您嚴謹的教學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寬厚博愛的人格魅力,使我受益終身。
斗轉星移,光陰荏苒,對您的記憶卻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那時您剛接我們班的語文課教學兼當班主任,在我們“n、l”不清;“的、地、得”不分;標點符號濫用;錯別字連篇的時候,您雖憂心忡忡,但您從來不責備我們,總是利用晚自習或課余時間給我們補課,講解語文基礎知識,鼓勵我們多看、多學、多用,這些枯燥泛味的東西學起來真折騰人,但在您的鼓勵和賞識下,我們也樂在其中,進步很大。還記得您生動活潑的上課風格,栩栩如生的課文講解,幽默風趣的語言常常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美妙絕倫的境界。有一次您要求我們寫對偶句,有一個男生寫了一組不修邊幅的句子:“高山滾石,撲通撲通朝下;水中打屁,咕嚕咕嚕向上。”竟還自告奮勇地上講臺念給大家聽,剎那間,同學們哄堂大笑,笑得前呼后仰,好不容易先后停下來,突然明白似地靜靜地看著您,等待著您的發落,哪知道您微笑著對我們說:“寫得好,極善于觀察,這一組對偶句從形式上來講屬于正對,也就是講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您說得那樣的認真、透徹,我們完全沉醉在您的講解中,忘記了剛才的打趣。
在學習課文《青紗帳甘蔗林》后,您讓我們明白了昔日在青紗帳里艱苦戰斗的戰士,成了今天在甘蔗林中辛勤工作的建設者,他們也向昔日保衛青紗帳那樣“有能力駕奴任何險惡的風云”,把今天的建設與昨天的斗爭聯系起來,煥發人民的革命精神,激勵我們去珍惜、去努力、去奮斗;還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文章,從一個母親的身上折射出偉大母親的慈愛及那些和土地連在一起的辛勤的勞動者的偉大品質,激勵我們對母親和中國勞動人民的熱愛。還有很多很多,這些課文,雖然篇幅長,但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還記憶猶新。
作為班主任老師,您總是把學生的思想教育擺在第一位,面對我們這些不暗世事的懵懂的孩子,雖然有時候弄得您哭笑不得,但是您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服教育我們。記得您運用得最多的話是:“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說得最多的話是“家有家規,校有校規,無規矩不成方圓”。說實在話,那時我們并不領情,很反感您的“婆婆媽媽”,以至于放學的時候害怕您進教室,而且一度把您的話當作耳邊風。我們幾個小喇叭(那時流行穿喇叭褲)經常是大事不干,小事不斷:做課間操時開溜、上體育課時裝病、去食堂的蒸籠里偷學生的紅薯、戲謔新分配來的團支部書記等等。更為嚴重的是有一次晚自習時,我們幾個忍不住逃課溜去附近的村子看電影,十一點多鐘散場了,我們興高采烈地邊走邊議論著《白蛇傳》,突然有人叫我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我們也沒看清楚是誰,定定神,幾個媽媽已串到面前,憤怒地伸手就打過來,您慌忙用身子護住我們,并說是您批了假的,還不停地表揚我們這段時間進步了,使我們免除了一場災難。
但是第二天,您把我們叫到辦公室,說了事情的全部經過:您發現我們不在教室以后,經調查知道我們去了那里,您馬上托其他的老師看管班級,自己馬不停蹄地趕去找,但是露天電影場人頭攢動,談何容易找到,您心急如魂,不知道我們到底是不是在看電影,只好孤注一擲守在我們的必經之地等候,折騰了幾個小時,后來碰到了來找我們的爸媽。您說著說著眼圈紅了,男人有淚不輕彈啊!老師,我知道那是您對我們死不悔改的一種痛惜,是對您所付出努力付之東流的一種痛心,是對我們過分關愛的一種擔心啊!您當時一反常態,毫不留情地嚴厲地批評了我們,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您嘶聲裂肺、暴跳如雷,我們當時都哭了,是被您感動得哭了,一莊莊、一幕幕浮在眼前:幾個月來,您的苦口婆心、您的寬厚仁愛、您的循循善誘、您的敬業奉獻。其實,您家里負擔很重,靠一個人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老小六口人,不容易啊;您是“半邊戶”,家里也需要您幫著干點農活,但是,那是家里人的一種奢望;您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您總是為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無償地提供幫助,給他們打牙祭,為他們交資料費,替他們買學習用品等。您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視每一個學生為掌上明珠,每一本作業都是您百看不厭的展覽品,每一課的教案都是精雕細啄的人間。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老師,您用智慧、愛心和汗水澆灌、培育、呵護著一代又一代人,而您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如果天國有知,學生想祝您教師節快樂!放心吧,老師!我們記住了您的教誨:老實做人、穩重處世、扎實工作,我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努力著、奮斗著、奉獻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化”,老師,您永遠鐫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