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你時很溫暖
當(dāng)我離開老屋以后,卻還能感受到那樣一種溫暖。屬于寧靜的夜,屬于離開老屋的我。其實已經(jīng)很久沒有在外婆家的老屋里住了,自從上中學(xué)以來就很少有時間了。去年外婆搬進(jìn)新房子,老屋也就不住人了。
記得小的時候,大概還是幼兒園或者小學(xué)一、二年級這樣吧,我是那老屋的常客。盡管那時候城鄉(xiāng)交通還不是很發(fā)達(dá),去老房子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但是卻經(jīng)常會去。而現(xiàn)在,交通日益發(fā)達(dá),我和老屋卻漸行漸遠(yuǎn)。
夜晚總是會有很多關(guān)于老屋的回憶。清晰,悠遠(yuǎn)。
離開了老屋,聽不到很多聲音了,就像離開了童年就很難再找回回憶。住在市中心的我,再也無法聽到兒時老屋門口爆米花的那種老爐子爆爆米花時候的聲音了。只是腦海的深處,會記得那樣的“嘭”的聲音,伴隨著黑色的爐子,黃澄澄的竄得很高的火苗以及映在火苗中的孩子的笑臉。
記得以前,晚上在老屋里能聽見河邊青蛙的叫聲,此起彼伏,一直叫著,會讓你感覺到生命的存在。或者在凌晨的時候走出老屋,那聲音也會一直在耳畔回蕩。看不到青蛙,卻能聽到叫聲。
在夏日的夜晚,老屋里總會回蕩著那種舊式的臺式電扇發(fā)出的吱呀吱呀的機械聲。那緩慢而親切的聲音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暑假,度過了我的童年。現(xiàn)在,那風(fēng)扇早已不知去向,時代前進(jìn)的腳步足以把它湮沒。
很喜歡踩老屋里的木質(zhì)樓梯上二樓,樓梯是陳年的那種木板,被歲月磨圓了棱角,被腳步侵蝕了身軀。每走上去樓梯都會發(fā)出吱呀的叫聲,雖然聽到這樣的聲音,但心里感到的卻是安全和親切。
離老屋不遠(yuǎn)的田野的另一頭,是一條火車路。目光穿過那一片田野可以看到伸向遠(yuǎn)方的鐵軌,一根一根變細(xì)變小,在目光的盡頭幻化成一個點。黃昏時,我總會去那里,看火車鳴著汽笛,穿過那樣一片田野。喜歡黃昏時的天空,喜歡田野里悠悠的清香和耳邊回蕩的汽笛聲,那是一種等待,一種希望。現(xiàn)在,那種“嗚——嗚——”的汽笛聲也聽不到了。只剩回憶,在深夜醒來。
老屋院子里的天空總是那么好看的,是白天抑或是夜晚,是放晴抑或是下雨。通透的藍(lán)是晴天的象征,偶爾的白云,沒有一絲雜色。臨近黃昏,會看到蜘蛛在石墻的角落里織網(wǎng),映著有時布滿火燒云的天空。
以前,村子里只有幽黃的路燈,坐在老屋的院子里一抬頭就能看到很多的星星,還有銀河,漂亮極了。仲夏之夜,漫天的星星伴隨著竹椅的吱呀和扇子有節(jié)律搖動帶來的清風(fēng),真是段美好的不可重來的回憶了。可惜那時還不知道星星的名字,只是聽外公外婆略微提起過,但大概也都忘了吧。現(xiàn)在,知道了很多星星的名字,卻看不到那么多的星星了。星辰在變,歲月在變,人也在變,所以,也就看不到了吧。
就算是雨天,也不會有憂傷。喜歡站在屋檐下看雨水沖刷過的青灰色的瓦片,聽雨水從屋檐滑落掉落到地面的聲音。那聲音是那么安靜,一點也不擾人。現(xiàn)在只要下雨,雨水就會打在雨棚上,發(fā)出的聲音足以讓人心情沉悶。懷念像水墨畫一樣的下細(xì)雨時的村子。寧靜,閑適,悠然自得。
老屋的院子里有一個很大的花壇,是用石頭砌的,花壇里種晚香玉和桂樹。每當(dāng)初夏晚香玉開花的時候,花兒的清香總會透到老屋的每一個角落,舒服極了。每年十一長假前桂樹都會開花,那時,我都要去外婆家的老屋,一群人一起收桂花,做桂花糖。前兩天還看見家里的冰箱里有一小瓶外婆去年送來的桂花糖呢。擰開蓋子,花香還是很清新,記憶也會變得清晰起來。三年沒有去收桂花了,卻每天都能看到那一瓶透著甜蜜美好記憶的桂花糖。
老屋的廚房很大,用的還是老式的灶臺,需要用柴火生火。以前冬天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幫外婆生火燒飯,喜歡用火鉗夾柴火放進(jìn)去燒,喜歡看明烈的火焰,喜歡坐在灶臺邊的那種溫暖的感覺。足夠驅(qū)走冬日的嚴(yán)寒了。
關(guān)于老屋的記憶,是說不盡也道不完的。不可復(fù)制也無可替代。
離開老屋后,在每個寒冷冬日的不眠夜晚里,我都會想起老屋,一種溫暖也會從心底油然而生,伴我度過漫漫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