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祈望和平”作文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劃了“盧溝橋事變”,發動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擊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戰的序幕。那是一段血與淚的歷史,是一部沉重的災難史,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側耳細聽,似乎還能聽見當年那槍炮的轟鳴,還能聽見抗日先烈氣壯山河的吶喊,還能聽見八百里太行烈馬追蹤的嘶鳴。
遙想當年,祖國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水火,喪心病狂的殺戮掠奪,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發指的滔天大罪。一邊是戰爭狂人冷氣陰森的獰笑,一邊是國土淪喪、滿目瘡痍、血流成河。在中華民族存亡的非常時刻,多少熱血兒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加入救亡圖存的行列,他們為趕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槍林彈雨中寫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的人生篇章。
歷時八年的崢嶸歲月,中國人民終于熄滅了日寇在華夏大地燃起的戰火硝煙,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70年了,70年彈指一揮間,中華民族自此扭轉百年衰敗沉淪的歷史,古老的中國從此走向民族的獨立與自強。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所鑄就的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團結奮斗、反抗侵略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民族精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今天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回首戰爭,因為珍愛和平”,在無數英烈用鮮血澆灌的土地上,在戰士用生命換來的和平中,讓我們緬懷,讓我們反思,和平可貴,生命難得 ,當我們中華民族再次崛起于世界東方時,讓我們凝聚民族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將和平與友愛傳播向全世界。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的同學們:
大家好!
公元2019年9月3日,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日子,也是值得我們銘記的日子。7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先烈,用熱血和生命,換來了8年抗日戰爭的寶貴勝利——公元1945年7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先輩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人在軍事上不屈不撓。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飄散,歷史仿佛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卷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緬懷英烈,祈望和平--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稿】緬懷英烈,祈望和平--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稿。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殤,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愿。
反法西斯戰爭,被我們記住的不僅僅是傷痛、悲慘、哀怨,更有抗爭、勝利、尊嚴。我們經歷了落后挨打的恥辱,我們更證明了眾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華民族凝結成了一股繩,海內外華人一條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關頭,爆發出了民族的最強音。因為,所有的中國人都懂得“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變成鋼”的道理。一旦中華民族攥緊拳頭,就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有一位西方哲人說過,戰爭是一個民族自我淘汰的過程。沒有一個民族喜歡戰爭,但每個民族遭遇戰爭的時候,都會把它作為對自我的考驗和挑戰。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有的民族無法應對殘酷的戰爭,在異族入侵的壓力下滅亡了;有的民族則在戰爭的血與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鳳凰涅盤一樣獲得了重生。
同樣,中華民族也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掙脫了一百年的鎖鏈,贏得了抗日戰爭輝煌的勝利,也贏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慘痛的民族歷史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戰后,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的強國之路,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牢牢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松,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僅增強我國的實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貢獻,對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趕出自己的國土,有能力結束一切形式的壓迫和奴役,也一定有能力通過努力實現和平與發展。
同志們、朋友們:
時間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 滔天罪行,我們決不會忘記。他們在中國大地上橫行肆虐,所到之處,城市破壞,村莊被毀,生靈涂炭,血流成河。八年抗戰中,中國軍民死傷人數3500萬,直接、間接經濟損失達5600億美元之巨。這真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人類浩劫。
今年,我們舉國上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意義遠大,無須我多說。但是,在那場戰爭中,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空前的愛國熱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我不能不說,不能不使我們受到莫大的啟迪和教育。
八年抗戰,從祖國的白山黑水之間,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國奴的炎黃子孫,高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拋家別子,走向前線,有多少仁人之士抱著“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的決心和信心,血灑疆場。他們當中有將軍、有戰士、有文人、有雅士。吉鴻昌將軍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成了千古絕唱,光照千秋。楊靖宇、、左權、魏振民的英雄壯舉,激勵著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愛國熱忱。
八年抗戰,數不清的海外僑胞毀家紓難,捐錢捐物,源源不斷地把抗戰物資運往國內各戰場。南僑總會還動員由32019名司工,醫護人員組成的救護隊,回國服務。他們提出“抗戰不達最后勝利,支援抗戰的活動決不停止”。為了收復失地,為了光復中華,有多少有情人推遲了婚期;有多少人變賣了自己的家當;又有多少人典當了自己的陪嫁首飾。真是神州大地遍燃抗日烽火,四萬萬人共筑銅墻鐵壁。
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終于以弱勝強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戰爭勝利的實踐表明: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長城。如此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如此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驚天地,泣鬼神。
看當今世界,美國的強大,英法的先進,德意的發達,日本的崛起,已經向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的一個友人曾經對我講過他訪問日本時的親身感受,他們在日本所到之處,從表面上看,都受到了熱烈歡迎,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敏銳地感覺到:上一代日本人,經歷過侵華戰爭,所以接待時有一種補償般的熱情,而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則不然,日本的國力強大,和它所特有的教育制度,很難使他們想象出,他們的上一輩,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浩劫。所以,在他們洋溢的微笑和謙恭之下,其實隱藏著深深的傲慢與不屑。這深深地刺痛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自尊心,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窮,窮,意味著落后;窮,意味著被輕視;窮,意味著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絕不能忘記用鮮血換來的教訓。落后、貧窮如同強敵壓境,可以滅國滅族。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我們不再受欺侮,我們要弘揚抗戰時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能否強大;中華能否崛起;最終取決于我們能否有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炮火前進的愛國精神,團結精神,犧牲精神和進取精神。
當然,我們的祖國盛世太平,不需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但是,我們的祖國還很窮,還需要建設,還需要流汗,還需要焦裕祿,孔繁森那種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唯其如此,21世紀的中國才能以東方巨人的英姿邁入世界的先進行列,才會成為世界上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我們需要這樣的國家,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成為這樣的國家,二十一世紀必定是中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