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作文: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一顆種子接受了春風與甘露,它的命運便悄然改變。
——題記
世事紛雜,選擇接受什么并改變什么便選擇了塑造怎樣的人生。
弘一法師選擇了“繁華之極,歸于平淡”,改變了俗世的心便成就了一位大師。譚嗣同接受死士的到來便成就了“不負少年頭”的高貴。
接受應當接受的,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
改變應當改變的,尤其是陋習與戾氣。
“吾日三省吾身”,檢查自己還有什么可改進之處。改變是對環境的適應,生物的形態與功能不斷改變于是有了今天這個多彩的世界。從幼年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學習,目的是改變自己。學到知識與本領可改變自己的職業與生活,向圣賢學習修身養性可提升修為與心性。“文殊遇緣則有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積極地改變自己方能有所長進。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接受風雨的洗禮,改變封閉的心,光輝便縈繞周身。
但接受與改變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接受善而拒絕惡,改變惡習而保留善行。若像汪精衛一樣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改變便是一種罪惡而非成全。
接受救世濟民的宏愿者,如杜甫、辛棄疾;接受放浪形骸、成就自我者,如李白、陶淵明,都經接受與改變塑造了不一樣的人生。
世事面前,不可逃避,坦然接受,適當改變,才能讓世界與自我共同提升。
那路邊的大樹,原也不過是小小的種子,春風與甘露它都接受,改變了形體,便有了頂天立地的心志與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