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熎叻只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游客,步履匆匆,跋涉與荒漠,沼澤,泥濘之中,生活也就或多或少地給我們留下烙印,刻骨銘心的或平淡或離奇的;尖刀就次次劃破體膚,留下一條條傷疤,或一個個難以愈合的傷口。
沒有人可以忘記過去,那就意味著背叛和放棄。可當我們背著過去的日子,那種艱辛和痛苦,就更加在尖刀上行走,十指連心般的痛。于是,人們穿上外套。掩飾那些丑陋的,血跡斑斑的傷口,在白天旁若無人的談笑風生,卻在夜晚一陣陣潰不成軍的寂寞的偷襲后,倦伏著,泣成一團。畢竟,心靈上的傷口是難以拂平的。
可是,當那些人步履蹣跚的行走時,又有一些人,他們冷漠的揭去人們的傷疤,在人群中傳誦,宣揚,把傷疤在大庭廣眾之下作展覽的祭品,用麻木的眼神看著受刺激的人們痙攣而死亡。而這些,僅為了茶余飯后之際的空閑,無法消磨的時間。曾幾何時,這些血泠泠的事實,為殘酷的生活抹上一道耀眼的風景。
那英在歌里唱“帶著傷口回到當初背叛的城市,唯一收容的卻是自己的影子。”那些都是猛醒了的事實,帶著失望不可磨滅的殘酷。我們曾經為了一件事而義無返顧,有也不回,可真正到了無功而反的時候,迎接自己的只有寂寞和冷嘲熱諷。那些無失痛癢的傷口,才開始深深在心理扎根。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承受生活中的傷口,或深或淺,或苦或甜;我們唯一忍受不了的,就是傷口以外的輿論。那些東西,其實更具攻擊性,或冷或熱的嘲諷,帶來的傷其實更深。
也許,對那些受傷的人民,我們學會的,是沉默。
聽過這么一段話,“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默然”,若干年后,彼此的傷口已經深埋許久,取而代之的只是生疏和冷漠,這種痛是刻于心房,非授之體膚。想象一個風清云淡的日子,你和曾經的另一半相遇,你會說:“,你恨我嗎?”只是向左轉右轉的一瞬間,那分冷淡沖擊心扉,念著時光流失,萬事蹉跎,日子在指間輾轉流逝,而年齡不饒,總會優點薄薄的凄涼,那是隨著人一輩子的傷口,永遠甩不掉。
欺騙是一種很罪惡的傷口,他帶來的是彼此的痛也傷,就想一條毒蛇慢慢地在新底盤繞,盤繞出作惡的思想。
如果時間可以把彼此稀釋了,可那些傷害還血零零點點的存在,把它埋在心底吧,不要掛在窗口供人觀瞻,那些沾著血的毒瘤,遲早會葬送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