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慣作文(800字-1000字)
第一篇:讓讀書成為習慣
品嘗書本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是一個好的習慣。
“閱讀讓生活充實”,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選擇翻閱情調各異的文章。悠閑時不妨欣賞一些清雅脫俗的小說或散文,剛烈時也可朗讀幾首豪情奔放的詩詞,再不然,在閱讀了一大堆西方的名著之余,閱讀一些勵志的書……
總而言之,正是“于書無所不讀,凡物皆有可觀”。
許多的人都覺讀書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寫一點兒好詞好句罷了。正因為這樣才一無所獲!
讀書,學的是知識,是情義,是理性,是態度,是技能,是邏輯,是辨別,是分析……是前人寶貴的經驗!
要學的可不是好詞好句!!!
古詩人言:“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修養精湛,表現在外自是雍容的氣度,出俗的談吐,臉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華。還記得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以后,就應該為自己的臉負責。”
為什么有的人上了年紀,雖然是頭皤齒豁,滿臉布滿歲月滄桑,但在那填滿生命中的悲酸欣喜的容顏,卻是一派安然,慈祥和無邊的篤定? 但有一些卻又是一副猥瑣不堪的容顏?這根本是他他,日日端為衣食謀,卻不知多讀讀書,充實充實自己,因此離開學校的日子愈久,就愈是語言無味,愈是面目可憎了。相對地,讀書多了,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高雅,此即“書卷氣”之謂也!固然,我們不必強調中國古代名文人黃山谷說的:“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窮年累月,一襟風塵,滿面煙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
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就是一種享受。書卷中的意念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態。書鄉浸淫日久,則心胸玲瓏,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高雅,此書卷氣也。
如此之好處,何嘗不然人動心呢?
學習需要閱讀,生活需要閱讀,而我們漫步在人生路上,更需要閱讀為我們架起一道通向夢想的橋梁。為知曉21世紀的日新月異而閱讀,為領略大千世界的風情萬種而閱讀!啊,朋友們,拾起散亂的書本,讓心在思索的角落:何不讓自己,在這個風華正茂的時刻,向書籍索取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知識?更豐富的人生。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明天更加美好!
第二篇:讓讀書成為習慣
溫家寶爺爺說:“知識不僅能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多讀書吧,這就是我的希望。”
“在北京地質大學讀書時,我把別人睡覺的時間拿來讀書,晚上回宿舍,同學們都睡著了,我總要讀到最后熄燈。睡到半夜起來又開始讀。那時候我沒有手表,大概是兩三點就起床了。”溫爺爺說,不希望現在的學生像他那樣苦讀書,但希望大家博覽群書,多記點知識總是有用的。
溫爺爺上學的時候那么刻苦讀書,真讓人敬佩。所以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溫爺爺總是溫文爾雅,博古論今,有很深的文學造詣。溫爺爺是我的榜樣。
我也愛讀書。
聽媽媽說,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她就每天都給我讀書:讀詩歌、讀童話;我出生后從醫院回到家的第一天起,媽媽就給我看書,當然是“嬰兒書”啦,我能目不轉睛地看好幾分鐘,可能因為距離太近了,沒多久,我的眼睛就成了“斗雞眼”,這可把媽媽嚇壞了,不過通過咨詢醫生,及時調整好看書的距離,我的眼睛很快又恢復了正常。六個月大的時候,我會坐了,就學著姐姐的樣子拿著書,搖頭晃腦嘰哩掛啦地讀著,有時候書還是反著拿的,誰要是敢碰我的書,我還生氣地大叫,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兩歲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同事們聚餐,回來已經很晚了,我在車上都睡著了,回到家,爸爸把我輕輕地放到床上,可一躺到床上我就醒了,我“蹬蹬蹬”直奔書架拿了一本書叫媽媽給我讀,弄得媽媽哭笑不得;現在,每天睡覺前,是我最享受的時間,我會拿一本我喜歡的書,在被窩里讀上一會兒,我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嘻笑,一起流淚;一起探險,一起學習……我喜歡丁丁的機智、喜歡藍精靈的可愛、喜歡夏洛的聰明真誠、喜歡好心眼巨人“冒傻氣”、喜歡皮皮魯的特立獨行、喜歡馬小跳的調皮搗蛋……
媽媽常對我說,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他不會欺騙你,不會冷漠你,他給你知識,使你成為一個有深度有內函的人。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國企職工,可還是盡他們最大的能力給我買了很多書。過去,我每讀完一本書,媽媽都會把它簡單地記錄下來,F在,我已經有能力了,我自己會做讀書卡了,我會把好的詞句和我的感受記錄下來,還配上好看的插圖。
愛好書籍的人,決不會缺乏真實的朋友、有益的顧問和愉快的伴侶——作者:伯洛。
同學們,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吧!這種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
第三篇:讓讀書成為習慣
“養成閱讀的習慣實在受益無窮……養成閱讀的習慣等于為自己筑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活中所有的災難。”這是英國文學家毛姆說的。的確,閱讀能夠使人明白事理;閱讀能夠使人有美好的創造力;閱讀能夠使人分清黑白;閱讀能夠使人的寫作力增強。古時候的文學家、科學家都與閱讀接下了不解之緣。
古時候,唐代詩人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代大散文家“少好學問,自經以外,五世之書未有聞而不得,而不觀者。”宋代詩人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春秋時期孟子“盡信書,則不無書。”魯迅從小愛讀、愛問、愛寫……他讀的書有:論著、詩話、小說、佛經…….才是他獲得了如此之大的成績。這不僅給不愛讀書的人提了個醒,閱讀才是成才的航船。
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人生的路才會更加順暢。
讀書也是我的最愛,如:格林童話、草房子、365夜童話、水滸傳…….這些我都挺喜歡,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的主人公不管白天黑夜,日曬風吹,他都在田野里“守護”著稻田——《稻草人》
這本稻草人大家都應該看過吧!雖然主人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稻草人,但它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比天使還純潔、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它總是“給予人甚多,求于人甚少”。其中一個情節令我最難忘……
在風吹日曬的天氣下,它——稻草人,如一棵白楊站在田野里,風吹雨打的天氣下,它——稻草人如一個士兵,不動不搖,站如松。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以前比較小心眼,只準別人借東西給我,我卻不肯借東西給別人,以前我驕傲自大,從沒有人愿意與我交朋友,現在我學會了樂于助人、再也不自以為是了,久而久之,我的朋友也變多了。
還有一本書,使我受益很大,那就是《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里,充滿了童年是的憧憬,一篇篇故事,一幅幅圖畫,都是童年是其中最珍惜的。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童年是人這輩子最美好的一段時期,無憂無慮,所以我們應該懂得珍惜。
好書不倦者,必成大才。相反,如果從讀書中小有成就就放棄讀書,反而和沒讀書一樣,讀書就要讀到底、干事就要干到底。
我聽說過這樣一個小故事,雖說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不過里面的的道理可不小哩:據說從前有一戶人家,家里有一個小孩,大約5歲了,他很聰明,讀書不少,詩文也不差?墒撬濆X,所以天天帶著他到客人面前吟詩,好的點銀兩,久而久之那個小孩的讀書時間也就少了,漸漸地頭腦不那么靈活了,成了平庸之輩。
這充分說明了,不能貪錢,不能因為貪錢而毀了前途,萬事不貪才能有成就。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池塘必須有源頭才能變成大海,讀書不能半途而廢,天天讀書,養成習慣,智力才不會下降,智慧才不會減弱。俗話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讓閱讀成為習慣,從書籍里感受知識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