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影評3篇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1
今天上午在上海西南影城觀賞了姍姍來遲的(姜戈),電影票是用一個月前就在時光網預訂的優惠券兌換。到影城已開映五分鐘,劇情從賞金獵人舒爾茨挨個詢問待售黑奴開始。
必須承認,瓦爾茲的演技已漸入佳境:對黑奴販子兄弟的冷靜處理和對交易手續的嚴謹作風,和角色的職業背景(牙醫)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之后舒爾茨在小鎮干脆利落地干掉獵物并巧妙脫身的橋段是本片的第一個高潮,此后舒爾茨邀請姜戈合作并現場傳授職業經驗的鏡頭讓俺回想起(里昂)。這時俺象一名初次受名廚邀請的業余吃貨,邊看表邊尋思: 豬腳呢?準確的說,都一個小時了,腩豬腳還沒有現身,俺可是沖著腩豬腳來的呀!
導演胖昆給萊胖的出場做足了功課,舒爾茨和姜戈備行頭,對詞,然后是登門拜訪,黑甜妞迎接,和萊胖飾演的莊園主坎地的小律的親民引見,最后才是萊胖的華麗背影,和經典壞笑。到此為止,所有重要人物均已出場,接下來就看他們飚戲了,俺毫不懷疑自己的判斷。
但是接下來的情節差點讓俺昏昏欲睡,除了惡霸地主坎地叫手下放狗咬人,害俺差點被狗叫聲驚醒以外,萊胖的表現只能說了無新意,瓦爾茲飾演的舒爾茨醫生更是犯慫,稀里糊涂要拯救被虐黑奴,俺當時想,哥們吃錯藥了?賞金獵人轉行做黑奴拳手投資人,連這點場面都hold不住,怎么轉行看黑奴互毆至死呀?
直到莊園主坎地的老仆:塞繆爾·杰克遜飾演的史蒂芬出場并且和姜戈的妻子“小搗蛋”有過兩次對手戲之后,俺才回過神來,原來這部電影的真正腩豬腳是他。
瓦爾茲飾演的舒爾茨醫生,以及杰米·福克斯飾演的姜戈,甚至萊胖飾演的莊園主坎地這些角色,都有著和他們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相吻合,或者說統一的角色特征。唯獨塞繆爾·杰克遜飾演的史蒂芬-這個在主人前面假扮瘸子,低聲下氣的老黑奴,在主人的書房里奇妙地轉變成莊園主坎地的軍師和養父(坎地被殺后真的悲慟),這樣一位協助小主人精心料理家族生意,管理家族人口的職業管家(臨終前還念念不忘莊園不會被任何人毀滅),為何要給自己戴上面具?而莊園主坎地為何在私下對老管家言聽計從?
對于上述問題的答案,導演胖昆似乎已經籍由莊園主坎地的解剖分析給出解釋,黑人的生理構造決定了一切。但是,姜戈呢?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萬立挑一的例外?雖然莊園主坎地在作出解剖分析后,得意洋洋地告誡姜戈,你也只是一個奴性不改的黑鬼,所以難逃被奴役的命運。但是俺還是想問,真的是獨特生理構造決定了黑人的悲慘人生嗎?
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也許落在莊園主坎地的軍師和養父-史蒂芬這位具有雙重人格的老黑人身上。他在坎地家族的莊園生活了76年,見證和參與了家族生意的繁榮和小主人的成長,也經手和處理了無數黑人奴隸的骯臟交易。因為他的膚色和身份,所以不得不在人前假扮瘸子,實足的老家奴派頭;然而他的豐富閱歷和不尋常的智力,讓他有資格說服主人放心地把家族交給自己代管(也許他曾照顧莊園主坎地的經歷讓坎地對他更為信任)。這樣一位見證了無數黑奴的悲慘人生,同時也逐漸泯滅了同情和良知的老黑人,才是奴隸制度的堅定維護力量,他唯一顧忌的只是自己的膚色而已。若無此顧忌,對姜戈或者是其他反抗者,史蒂芬會有比白人更毒的招數。
胖昆用史蒂芬這個有說服力的角色,間接證明了人性的惡才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塞繆爾·杰克遜的演技已入化境,他才是這部電影當之無愧的最佳演員。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2
昆汀的影像風格早已被影迷們所熟知,早期觀影時的無限驚喜轉化為現在對既有風格的無限期待。影迷們看的就是昆汀的風格,明知道是新瓶裝舊酒但仍然樂在其中。
《被解放的姜戈》只是外在包裝形式上的改變,而骨子里的昆汀套路一點都沒有變。這依然是個關于復仇的老套故事,只是時間從《無恥混蛋》的二戰過渡到了美國內戰的前兩年。所以昆汀的電影形式越來越像春晚,每年都是相同的基調感覺和差不多的演出形式,甚至還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只是故事環境稍作改觀。對于昆汀來說,重復自己就是對自己既有風格的強化,從而成為自己的獨立品牌,他昭示大眾,這就是昆汀風格,甭管我給你講什么故事,都是昆汀味兒。于是觀眾們看了《被解放的姜戈》并沒有感覺有什么不妥,雖然很多情節上的起承轉合都在料想之中,雖然很多運鏡和配樂都似曾相識,不過,影迷們依然陶醉其中。倘若昆汀想搞個什么改良,觀眾覺得不是原有的昆汀味了,反而越改心越涼。所以料想中的昆汀電影當然會有料想中的成功,昆汀照此拍片已不會有什么風險,只是若想在奧斯卡拿個技術獎項外的小金人,唯有尋求自我的突破才能得到評委的承認。
昆汀深知其中道理,骨子里的昆汀風格難以改變(觀眾們也不希望他改),唯有尋求形式上的花樣翻新。就算這樣,昆汀的每部電影依然值得期待,而他的每部電影也都會給人以驚喜。也就是說,用昆汀風格嫁接其他不同的電影題材,這本身就是創新,用昆汀風格拍二戰會成為二戰電影的創新,用昆汀風格拍西部片會成為西部片的創新,就在這種不斷的嫁接中,昆汀在不斷重復自己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制造驚喜。所以影迷們依然期待下一部昆汀作品,所期待的不是昆汀風格的改變,而是他又要拍什么題材了。
昆汀戲謔的影像風格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他敢于觸碰任何敏感題材,觀眾從不會為昆汀影片中對某一類人的挖苦和戲謔而感到不適。所以《無恥混蛋》出現了希特勒和“德國香腸手”的臺詞,而此片所拍的更是美國人羞于觸碰的黑奴題材。因為關于黑奴題材的電影本身就少,電影人因為其題材敏感往往不敢觸碰。斯皮爾伯格拍的《紫色》和《林肯》只是旁敲側擊,換作昆汀,他并沒有管那么多,在戲謔外表的遮掩下,他的大膽和深度反而是其他關于黑奴題材電影所沒有的。在影片中大量出現的“黑鬼”稱謂已顯得平常,對黑奴的鞭打、買賣、下蒸籠、放狗咬之類的體罰,影片都有所體現。非但如此,影片還有曼丁戈的黑奴角斗以及萊昂納多對黑人頭骨的分析,這些都是同類影片所不敢觸碰的。但因為昆汀的不著調風格,大家也都沒有把這當回事。然而我們的黑人兄弟一定會想起什么,正如我也很想知道,大仲馬看了此片后,會想些什么。
“被解放的姜戈”,關鍵詞是這個“被”字,對于“解放”來說,姜戈是被動的,這是時勢使然,沒有辦法改變。1858年的美國南方,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隸,既使你是自由人,也得讓白人解放你,自己解放自己是不可能的,姜戈也是這樣。歷史很殘酷,美國的黑人雖然不斷抗爭但無法尋求個人的解放,而最終的解放者是北方白人和南方的開明奴隸主。影片中的牙醫,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雖然救下了姜戈,但為了得到姜戈的幫助,仍然需要維持姜戈的奴隸身份,“一方面我鄙視奴隸制,另一方面我需要你的幫助,如果你沒有拒絕的余地就最好了。”而牙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不斷改變著他跟姜戈之間的身份關系,姜戈從最開始的牙醫的奴隸,變為牙醫的侍從,然后變為牙醫的合作者,最后成為自由人。這個轉變過程的完成首先有賴于牙醫對道義的遵守,其次才是姜戈對奴役的反抗和對自由的追求。
牙醫可以說是影片中最具道德感及最守規矩的人,作為美國司法體系中一員的賞金獵人,他所作的一切事都在維護現有道義和法律的尊嚴,影片開頭,當有人舉槍威脅他時,他出于正當防衛才殺死了對方,而另一個人他只打了他的馬。當姜戈提出將黑人妻子偷出來時,牙醫表示反對,因為那樣就得不到契約,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他堅持要和姜戈演一出戲。他作的每一件事,殺的每個人都有理有據可查,而他最后殺死莊園主坎迪卻只是出于公義而不是出于法律,因為萊昂納多扮演的坎迪只是過于操蛋,但并沒有違法,而牙醫總對被狗咬死的達達尼昂念念不忘,于是他違法殺死了坎迪,牙醫對自身戒律的打破,其結果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對舉槍相向的坎迪助手說“對不起,我沒忍住”而并沒有打算繼續他的殺戮。
而姜戈則不同,姜戈所要作的不是遵守規矩,而是要打破規矩。所以姜戈殺人和牙醫殺人是不同的,牙醫殺人是為了違護體制,而姜戈殺人是為了打破體制。牙醫是影片中道義和法律的化身,而姜戈卻正好相反,他反對牙醫買逃跑的達達尼昂,因為他不值一文錢,于是眼看著達達尼昂被狗咬死,當然這其中也有其無奈的一面。荷馬說,“當一個人成為奴隸時,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而阿諾德說得更好,“當他想擺脫這種奴隸狀態時,他又失去了另一半”。而影片中的姜戈就是這樣。
影片中有兩段故事,這從片名就看得出來,《被解放的姜戈》前半部分牙醫為主角,講的是他如何解放姜戈,姜戈處于被動狀態,是被解放的奴隸;影片后半部講的是解放后的姜戈,姜戈成為復仇故事的主角。影片前半部是牙醫所代表的體制,后半部是對體制的打破。一黑一白,相得益彰。
我是這么看的,不知道大仲馬看了會想些什么?
被解救的姜戈影評3
一直以來,對于傳統的顛覆、經典的解構、崇高的消解成為識別昆汀電影中的個性化標簽。而暴力和血腥也成為了昆汀電影中的一塊金字招牌。無論是在電影內容還是電影形式上,昆汀的電影都以其顛覆傳統的精神獨立于好萊塢主流電影形態之外,樹立起自己別具一格的暴力美學旗幟。
《被解放的姜戈》延續了昆汀電影中一貫的風格和傳統,為觀眾提供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昆汀總是能夠在影片中為觀眾提供一種敘事快感,使觀眾與影片中的主人公形成高度的認同感,盡情宣泄自己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忿恨與不滿。本片是一部向1966年塞吉奧·考布西執導的經典意大利西部片《姜戈》的致敬之作。在1966年版本中,姜戈是一位流浪的白人西部牛仔,而在昆汀的手中卻變成了一個反抗的黑奴。影片中,牙醫舒爾茨給姜戈講述了一個德國人家喻戶曉的英雄救美的愛情傳說故事,昆汀也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黑奴為愛,為自由,拯救妻子的動人故事。這個故事本身就包含了種族、復仇等沖突問題,有著強烈的戲劇張力,而在昆汀的顛覆精神下更使得這個故事散發出一種徹頭徹尾的狂歡精神。在白人種族統治的世界,一個黑人奴隸卻打破了這個世界的慣例,走向爭取自由的反抗之路,并最終獲得了勝利。當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一個黑奴開槍打死白人,用皮鞭狠狠抽打白人,難道我們沒有獲得心理上的快感嗎?在《無恥混蛋》中,昆汀也是以這種顛覆傳統的狂歡精神拿二戰題材開涮,將希特勒炸死在電影院,改寫了歷史。昆汀的顛覆精神正是基于這種觀眾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為前提,而這正是觀眾獲取快感的源泉。
暴力是昆汀電影中的一大魅力。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為愛,為自由,殺出了個黎明。而昆汀電影中的暴力行為卻總是帶有一絲出其不意,事先沒有任何鋪墊,不給觀眾打聲招呼,往往讓觀眾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片中的暴力行為所驚嚇,但是事后余味卻大呼過癮。這就是昆汀電影的魅力所在。牙醫舒爾茨在出場的20分鐘內,先后開槍殺了三個人,而每個人都是在觀眾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掛掉的。昆汀給牙醫這一角色注入了一種非理性的暴力沖動,也正是這一非理性的暴力沖動為牙醫的生命在影片最后的“臨別握手”時畫上了句號。
臺詞也成為昆汀電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很大程度上,昆汀的電影是由對話推動的。昆汀電影中的臺詞總是天馬行空、風馬牛不相及,但卻總是能夠讓人忍俊不禁,盡顯黑色幽默風格。《落水狗》中,幾個劫匪在搶劫珠寶店之前在餐館里為了幾個毫不相干的事情喋喋不休的說了八分鐘;《低俗小說》中的朱爾斯在殺人之前總是要朗誦一大段《圣經》。在《被解放的姜戈》中,也有類似橋段。莊園主率領眾人戴著面罩偷襲姜戈之前,還因為面罩眼孔的大小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在如此緊張的環境氛圍之下,昆汀都不忘黑色幽默一把。
對于主流的反抗與傳統的顛覆都使得這個“痞子”與好萊塢格格不入。然而,20xx年的《無恥混蛋》,卻或多或少的向觀眾傳達了一個信息:昆汀開始有意向好萊塢主流電影靠攏。影片關于二戰題材的宏大敘事是之前電影中所未曾涉及的,而在這部《被解救的姜戈》中,這個信息的可靠性再次得到了強化。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昆汀摒棄了他之前所擅長的非線性講故事的方法,而采用了傳統的單線敘事。雖然這種單線敘事并非他首次嘗試,在1997年的《危險關系》和20xx年的《金剛不壞》中,昆汀也分別嘗試了這種傳統單線敘事手法。然而,很有意思的是,這兩部片子卻是昆汀電影履歷表中最不被人所提及的。直到這部《被解放的姜戈》,昆汀才將這種傳統的敘事方式運用的輕車熟路。
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了美國內戰爆發的前夕,在這種宏大歷史背景下又添加了種族問題。這種宏大敘事正是昆汀向好萊塢主流電影靠攏的一個標志。而影片中所流露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道義、友愛等傳統倫理價值觀取代了之前影片中關于搶劫、復仇、黑幫等主題的道德混亂。這或許是昆汀對主流電影的一種歸附,與過去的分道揚鑣以及與“痞子英雄”們的一個告別。
在昆汀的電影中,正邪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這種正邪之間的二元對立比較模糊。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展開行為,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而在《被解放的姜戈》中,這種正邪之間的二元對立關系卻比以往明晰很多。姜戈是一位黑奴,他之所以進行反抗殺戮都是為了救自己的妻子,重獲愛情與自由。牙醫舒爾茨除了是一位牙醫之外,還是一位賞金獵人,而他殺的人都是政府通緝的罪犯,個個罪惡滔天,死有余辜。所以,影片中主要人物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個合理正義的理由來反駁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在這里,正邪關系便十分清晰起來了。
在影片一開始,姜戈與牙醫只是雇傭關系。牙醫借助姜戈來找到政府通緝的要犯,獲取高額獎金,而姜戈也可以得到一定報酬,還可以擺脫奴隸身份,恢復自由身。這叫雙贏。再之后,姜戈幫助牙醫完成了任務,而牙醫也幫姜戈恢復了自由,但是兩人卻并沒有分道揚鑣,而是姜戈跟隨牙醫成為一名賞金獵人,這叫合作。最后,牙醫幫助姜戈找到并救出妻子,自己卻慘死于槍口之下,這叫義氣。當牙醫面對死亡還不忘調侃一番,被子彈射中,帶著血霧飛起的那一刻,完成了作為朋友的使命。縱觀昆汀的所有電影,還沒有哪個角色對待朋友能夠如此充滿真誠與道義,牙醫舒爾茨算是第一人吧。
在這部《被解放的姜戈》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之前昆汀電影中一貫的暴力、血腥與黑色幽默。我們也可以發現他或多或少,有意無意的對于好萊塢主流電影的靠攏。但不管怎樣,昆汀還是我們之前認識的那個昆汀,他唯一不變的就是他一直都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