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影評3篇
殺生影評1
《殺生》改編自陳鐵軍的中篇小說《設計死亡》,是由管虎執導,黃渤、任達華等聯袂主演的荒誕懸疑喜劇。該片劇情主打荒誕懸疑與黑色喜劇元素,同時黃渤與余男的情感線在極致瘋狂中蘊含深情。影片講述了一群人如何聯手殺死了一個“不合規矩”之人的故事。以“設計死亡”為主線,劇情奇詭,整蠱奇招無數,又有謎一般的謀殺陷阱。該片于20xx年4月28日全國公映。
中國西南、與世隔絕、群山環抱中有個寨子,是個人皆長壽、規矩自成之地,清時皇帝賜名“長壽鎮”。某日突爆傳染病,地方官派醫生前往診治,他在鎮子外發現奄奄一息的牛結實。進寨后,往日溫厚的村民一反常態,不僅不對牛結實拒施援手、避若瘟疫,更遷怒于醫生多管閑事,老鎮長親自帶著長壽鎮醫生和接生婆、油漆匠,老族長等人千方百計地阻撓醫生對牛結實的救援,牛結實最終沒能被救活,醫生也找不到此人暴斃的原因。鎮民們對醫生的不歡迎不合作態度,令醫生很沮喪,正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被全鎮民眾一起隱藏在山崖上的一個秘密,帶著重重疑惑醫生決定暗中走訪長壽鎮,直到他偶遇一個男孩,長壽鎮迷案的真相才一步步揭開……
殺生影評2
早年,子夏要去做官,臨行前向孔子討教法寶,孔子告訴他兩句流傳甚廣的話,第一句話叫“無欲速”,第二句話叫“無見小利”,子夏有沒有照做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老實地遵守了這兩句話的前半部分。例子很多,譬如《殺生》。
《殺生》算是這段時間最好的華語片,原因是有個絕佳的故事創意。這不是說想出個“黨同伐異”的點子有多絕妙,而是基于故事的精彩度和現實的溫和度來說,這條線難以把握,稍不小心就會流于表面或者被人詬病!稓⑸愤x擇的表現形式是荒誕與戲劇性,其選擇本無可厚非,畢竟,現在的年輕導演無法無視票房的存在,卻無奈讓人看出里面的“速”與“利”來。
先說“速”!稓⑸返谋磉_欲相當明顯,仔細分析,大約能發現幾種不同風格交相穿插,黑色喜劇,懸疑,甚至荒誕不經,每一類風格都是獨樹一幟的代表,然而穿插起來后,本可細究清楚的邏輯問題便突兀地顯示出來。如果是一脈相承的荒誕結構完全無可厚非,但放在黑色幽默框架里則稍顯過分,而在懸疑的外衣下,其格格不入便愈發明顯。創作者想用多手法來表現問題,卻自始至終在不同的情境下搖擺不定,這種搖擺直接的影響就是呈現到電影上,從而帶來觀眾自身的分裂。
似乎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印象中作者電影向來是樂于把問題與矛盾丟給觀眾的,但在很多人以為《殺生》是部作者電影的時候,我卻發現,這分明是個煙霧彈。這就是所謂“利”?鬃诱f“見小利而忘大義”,這里和大義無關,我只想說這種商業企圖心給影片帶來的抽筋斷骨的損傷。我不知道這樣一部從骨子里就能給觀眾帶來震撼的題材為什么會選擇懸疑的風格,無論是開始黨同伐異的謀定還是后來群體欺騙的實施都有著極強的戲劇張力,這種張力幾乎是不需雕刻就能迅速擊中觀眾的心臟,但管虎還是去雕刻了,且把它雕刻得支離破碎。在我看來,這電影的大部分結構和邏輯問題都是由懸疑所帶來的,因為懸疑的電影極講究邏輯,所謂佳片,多是結尾能夠出乎意料地自圓其說以期震撼,但顯然,《殺生》并沒做到這點,所有答案在劇情過半便交代得一清二楚。
懸疑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風格的斷裂。無論音樂、剪輯還是鏡頭都能找到國產山寨恐怖片的痕跡,同時,倏忽而來的驚異直接讓影片支離破碎,回憶與現實的穿插似乎毫無技巧,總有為懸疑而懸疑的感覺。如果說,管虎在現實主義方面有一定的造詣,那么在懸疑方面,他的天賦約等于零。
殺生影評3
管虎以前拍的那些電影,我基本上都看過,但都不喜歡,《斗!芬膊焕。而管虎的新作《殺生》,讓我感到很驚喜,我個人很喜歡。喜歡《殺生》不只是因為片中的隱喻很豐富,而是因為我個人覺得這個故事還不錯,對我來說有點新意,而且也算把故事講圓了。接下來我在本文中將簡析一下《殺生》中的一些隱喻。你可以認定我是在過度闡釋,或者干脆認定我是在胡亂扯淡。我只是想把我看本片時想到的一些想法寫下來。
《殺生》改編自一部名為《設計死亡》的小說,其實這個故事更像是“設計閹割”。黃渤飾演的男主人公牛結實,我個人覺得此人是隱喻我們這個民族的男根,也就是說黃渤演的其實是一根屌,一根抽象的、精神層面的屌。這根抽象之屌是生猛活力之源,也是自由個性之源。如何閹割這根抽象之屌?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內核。
《殺生》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長壽鎮的封閉小鎮,這個長壽鎮是封閉中國的隱喻,在這個國家,長命百歲是終極價值取向之一。哪怕像縮頭烏龜一樣窩囊地活著,無趣且無尊嚴地活著,也要努力長命百歲。而上文中所說的那根喜歡惹是生非的抽象之屌是長命百歲夢的死敵,所以長壽鎮的人想要合理絞殺它。
余男飾演的啞女這個角色,是中國女性本能和天性的隱喻,長壽鎮里的人曾想通過一種儀式殺死這個啞女,這是用文化壓制女性本能和天性的隱喻。這個啞女因為所謂的不守婦道,被長壽鎮的其他女人圍攻,則說明文化可以讓女性變得痛恨自己的本能和天性,進而也想用類似于自我閹割的方式,讓自己看上去更正經,更有道德,更符合男權社會的期望。而余男飾演的角色被設置成是一個啞女,則是隱喻中國女性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欲望。
蘇有朋飾演的那個牛醫生是專制權力的隱喻,專制權力痛恨自由個性,所以專制權力設計一種文化,一種無處不在的“凝視”,進而借大眾之手完成對自由個性的閹割。
任達華飾演的那個角色則是現代科學理性的隱喻,現代科學理性會不斷“去魅”,即不斷去神秘化和去神圣化。某種意義上,所有專制社會都喜歡利用神秘化和神圣化這兩種手段來維持自身順利運轉。而在真正意義的現代社會,沒有任何神秘的東西,也沒有任何神圣的東西。當然,現代科學理性也是雙刃劍,它有可能創造出一個貌似徹底無解的后專制社會,一個大眾看似可以擁有自由個性,看似可以盡情享受性自由,但實際上被權力很隱秘地全方位合法監管、規訓的社會。雖然這樣的后專制社會也有其恐怖之處,但相對于大玩神秘化和神圣化的那種專制社會,它應該也算是一種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