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600字作文
百團大戰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電影百團大戰的觀后感600字作文,供大家參考!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600字篇1
上星期,《百團大戰》在我們學校里拉開了序幕。
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它為什么要叫“百團大戰”:原來,這次戰爭有105個團參加,故此就叫“百團大戰”。那么讓我們走進這部電影吧:
領導這次戰爭的主帥是彭德懷。他帶領八路軍主動攻打日本,這可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出擊小日本。可那時日本軍隊太強大,他們把壯大的八路軍隊伍打得無比凄慘。但是,以彭德懷為主帥的八路軍浴血奮戰,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看著這血腥的戰場,再看看犧牲的烈士們,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因為感動;這眼淚,是因為敬佩;這眼淚,是因為心疼……看著他們的壯舉,看著他們的英勇,再想想他們的偉大,我激動不已!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這是一句多么簡單樸素的話,但這卻充分體現了戰士們愛國的精神,更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終于,日本軍被打敗了,他們灰溜溜的夾著尾巴,退出了戰場。這場勝仗讓日本知道:我們中國人決不屈服的,只要你們膽敢來犯,我們就奉陪到底!
觀完了《百團大戰》,我打心眼兒里欽佩八路軍的戰們。他們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了愛國,奮勇殺敵……他們是正義的化身,他們是勇敢的化身!
現在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現在和平的、美好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它是用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可我呢,一點都不懂得珍惜,反而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好,這也不如意,那也不稱心,讀書學習一點都沒有意思。想想戰士們的努力,看看自己的作為,我下定了決心:今天努力學習,明天為國爭光!
我又想到了紅領巾。對啊,它是紅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今天,我才明白了它的真正含義:這是讓我們驕傲的紅領巾,它是紅旗的一角。在它的身上,有著無數烈士的鮮血和對我們的希望,我們要戴上它,敬佩它!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使自己的國家更強大!
可愛的戰士們,英勇的你們,謝謝你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的美好未來!從今天開始,我會更加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決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600字篇2
百團大戰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此次戰役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熱情,但終因違背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持久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而備受爭議,并成為指揮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員——彭德懷元帥在文革中的罪狀之一。今天,在舉國慶祝抗日戰爭70周年之際,寧海強導演將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班上了大熒幕,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百團大戰的戰爭史實。我有幸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百團大戰》,感觸頗深。
影片從國軍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戰場殉國開始,到我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為國捐軀結束,愛國主義精神自始至終貫穿全片。該片是一部弘揚民族正氣的歷史正劇,是與美女加小鮮肉飾演的抗戰神劇有著本質區別的抗戰影片。
影片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在令觀眾震撼的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并通過將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家垴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
影片在人物刻畫上也是相當不錯的。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將一位身經百戰,運籌帷幄的彭大將軍刻畫得入木三分。劇中彭大將軍指揮若定,愛兵如子,重情重義,令敵膽寒。日軍指揮官曾這樣描述彭大將軍“其悍似虎,其志如鋼。”。劇中另一位主要人物左權將軍由劉之冰飾演。左權將軍是黃埔一期生,是我軍高級將領中少有的科班“海龜”(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劉之冰將左權將軍的儒將之風展現得近乎完美。
影片將彭德懷、左權兩位性格各異的將軍演繹得鮮活生動。兩位將軍一文一武,一粗一細,一張一弛相互之間配合得相得益彰。劇中左權將軍將自己的皮帶贈與彭德懷將軍的橋段,更是讓觀眾體會到兩位將軍之間血濃于水的戰友情。只是片尾左權將軍不幸殉國,讓人有些傷感。我想,左權將軍倘若活到建國,十大元帥的行列中肯定會有這位儒將的身影。
今天正值百團大戰75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緬懷在百團大戰中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600字篇3
我看完這出電影后深受感觸,明白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更明白了,人終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道理。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偉大的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而誰又知道,我們這幾散發著金色光輝的公雞經受日本鬼子的多大折磨和摧殘?又有多少人死于日本鬼子的刺刀下?于是中國人民紛紛反抗,就這樣,百團大戰開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一共有五個月之久,這次戰役約有100多個團參加,在此戰役中丟掉性命的戰士更是不可估量,他們再也看不到金燦燦的陽光,家人的笑臉,即使這樣他們堅信心中的信念,保衛我們的大好河山,把日本鬼子趕出我們的領土,我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愛國主義,永不忘國恥,把建設祖國作為我們最大的理想。除了那些機智勇敢,無謂犧牲,堅毅重義的愛國戰士是我們的榜樣,還有那些中國革命領導者,毛澤東,彭德懷,左權等的憂國憂民,睿智勇敢,身先士卒的品質都需要學習。
我影響最深的一幕就是,電影從棗宜會戰戰場來開帷幕,,中將張自忠犧牲前的那一句話:“天津沒守住,我走了;北平沒守住,我走了;華北沒守住,我還是走了,今天我張自忠,不走了”這句話撼動我的心,同時我也明白當時中國抗日戰場的嚴峻局面。其中還有一些戰役讓我們銘記于心,娘子關戰役,關家垴戰役等,那些戰火紛飛,氣勢恢宏,令人窒息的畫面都挑撥我們的心弦。
看著《百團大戰》中那些催人淚下的畫面,感人肺腑的瞬間,每個人都熱淚滿眶,我們祖國能這樣日益強大與這些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是分不開的,我明白了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作為革命的接班人,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捉住美好的時光,用激情去點燃希望,用青春的汗水來澆灌成功之花。我們是花蕾,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我們的任務就是允吸知識的甘露。
百團大戰電影觀后感600字篇4
9月5日下午,富陽日報社組織我們30位小記者觀看了電影《百團大戰》,影片中那硝煙彌漫的戰場,那因為戰爭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場面震撼著我的心靈。如今已然是和平年代,國家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和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華民族的真正實力,證明中國是一條騰飛的巨龍。
翻開中華民族的近代歷史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解放后至今的那一段光輝歷程,也有在光輝業績下,掩蓋著的那一段振奮人心,難以洗滌的國恥與民族仇恨: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都曾把魔爪伸向中國,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踏進南京等等。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才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 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導彈騰空而起,1964年10月16日,壯觀的蘑菇云告訴世界,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原子彈,科技發展日益迅速,我國的國防和軍事實力也日益增強了。
然而,軍事力量并不是國防的全部,它只能算是國防中顯現在表面的,可以看得到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一種潛藏在其中的力量,團結一心、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抗日時期,生死存亡的時刻,全國人民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是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團結起來,使中華兒女走到一起,共同抵抗了侵略。
暑假里,媽媽帶我去北京參觀了八國聯軍攻打掠奪后留下的圓明園的殘垣斷壁;觀看了日本軍國主義制造的我中國同胞30萬人橫尸街頭的《南京大屠殺》……,一顆顆愛國的眼淚從臉頰滑落,屈辱、憤恨之后更多的是自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這樣說道。可見,想要強國,不再朝夕,而需從小培養愛國之情,從小樹立強國之志。
未來屬于我們,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是我們真正的任務與目標。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努力學習,以便于將來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強我國防,揚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