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芭蕾觀后感400字
《戰火中的芭蕾》為大家講述的是愛情是沒有國界的事實,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寒冷時還有一絲絲的溫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戰火中的芭蕾觀后感,字數在400字左右。
戰火中的芭蕾觀后感400字
電影《戰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極度唯美,充滿浪漫,抒發情懷,在戰爭的硝煙下,中俄兩國軍民英勇無畏,攜手并肩的誓死抗擊負隅頑抗的日本軍人的殘酷戰爭的電影。電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為情感的紐帶,來維系中俄兩位年輕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營造愛情的唯美。但最終的硝煙彌漫、血流成河的慘狀,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深深的感受到了何為敬畏,何為偉大的真正意義。
在中國東北邊陲的一座小鎮中,幾千日本軍人肆意橫行,他們想殘暴的利用毒氣彈來摧毀這片白雪皚皚的黑土地。但在這座隸屬于中俄邊境的小鎮中,在這樣被戰爭的硝煙,被日本人占領的小鎮中,每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在利用著自己的方式與他們抗爭,無論是心中充滿責任感的中年大叔,還是不經世事的年輕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對日本人充滿了憎恨,都把民族大義,保家衛國放在了首位。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將愛國之心長存于心。
推薦:
戰火中的芭蕾觀后感800字
在斯皮爾伯格的戰爭經典《辛德勒的名單》中,一個紅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殺現場,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無數觀眾的心,如今,類似的畫面出現于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監制、董亞春執導的戰爭電影《戰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東北,日軍正在蓄謀最后的瘋狂,中俄兩國人民誓死反擊,風雪呼嘯,松林挺立,一位素顏紅衣的少女跳著芭蕾,在戰火肆虐的土地主,顯現出生命的堅韌,情感的堅貞,中俄兩國的戰爭美學,在她的舞步中,閃爍出奪目的火花。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在黑龍江一座無名的邊城拉開序幕,少女小鵝兒無意中救回了一個負傷的俄羅斯士兵,從此一家人為了保護這位戰爭盟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同時也萌發出一場跨越國別的愛情。影片的影像風格舒緩但不失力度,節奏快捷又不失強勁,從日本軍搜查的緊張懸念,到刺殺日本調度長的風波乍起,中國人引爆火車的剛烈,日本軍官槍殺男孩、毒害中國工人的殘暴,慘烈的前線交火,驚心動魄的戰爭片氛圍,讓這場戰火中的愛情更顯優雅而又珍貴。
在抗日戰爭中,東北是日本占領最久的地區,以其獨特的戰略地位,曾經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運用深情飽滿的敘事,描繪了東北大地上的家國情懷,在烈焰紛飛、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現了壯闊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東北民俗。那暴風雪中溫馨的木屋,擺放著白菜的小倉房,煙火濃烈的煤爐,孩子們玩著把鐵釘放在鐵軌上的游戲,拉著飛馳的爬犁,耍著土制的飛鏢,過年時殺豬的習俗,大年夜的餃子里包進一個鋼镚。
影片中處處可以見到俄羅斯戰爭美學的經典元素,《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一群個性奔放的女兵,《卓婭》《保衛莫斯科》女英雄卓婭,《第四十一個》悲情女神槍手,還有《戰地浪漫曲》《雁南飛》中那些鮮稍有可愛的姑娘。從這個角度來說,米哈爾科夫不僅帶來了俄羅斯戰爭片的場面調度和視聽沖擊,更有對創作的深度。
《戰火中的芭蕾》從一個東北女孩兒的視角,重新審視戰爭,通過成長與死亡,愛情與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經常戰爭留下的傷痕,罪惡與反抗,殺戮與拯救,交織出不一樣的戰爭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