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觀后感_大國重器觀后感集錦
《大國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工業體系3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堅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重器+觀后感,字數在600字、700字、1000字和1500字左右,供大家學習!
大國重器+觀后感600字
一個社會形態的發展水平,不是看它生產什么,而是看它怎樣生產,用什么工具生產,也就是用什么裝備生產,所以,裝備工業的水平,決定工業的水平,工業的水平決定國家的強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工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洞髧仄鳌贩从车闹皇俏覀冄b備制造行業巨大成就冰山一角,不僅謳歌火熱的工業戰線每一位工作者和轟轟烈烈的每一幅制造業場景,通過這些更能看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和國家的美好明天,然而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取得的成績不僅在于從業者的辛勤付出、不懈創新,更在于取得的一項項的核心技術!
我們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我們在相關行業的話語權和決定權,甕福集團拿下沙特的磷礦基地的建設訂單,對南非實現合作的提價百分之二十都源于其核心技術----無水氟化氫的提取技術,濟二機床、振華重工、滬東中華集團、沈陽新松等等企業能走到世界同行的前列,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世界最先進大企業同臺競技、相互合作,同樣來源于各企業的潛心專研、自主創新和最終掌握的核心競爭技術。
每一項核心技術的問世都得來不易,靠的是企業帶頭人的卓越目光,靠的是研發人員及普通產業工人的的兢兢業業和不懈創新,靠的是國家給與的支持,靠的是一點點小創新的積累,靠的是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辛苦付出和探索。無論是機床、工程機械、電氣制造、重型裝備、通用機械、船舶工業、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節能環保和智能制造等,還是關鍵零部件、基礎件制造企業,每一個裝備制造企業都在奮勇進發,奔向輝煌!
我們的話語權正在一點點加大,我們掌握的核心技術正在一步步增強,我們的國之重器正逐漸成為國之利器,一步步走向世界裝備制造業的頂峰。
大國重器+觀后感700字
《大國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工業體系3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堅歷程。體現了一大批工業人為強國之夢而奮斗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術工程師、企業家等等。
《大國重器》的第五集的一開始,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剛剛來到福特安裝現場的張志剛,召開的一次工作例會說:“胸前貼著的是濟二,但是事實上你們代表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形象。”這是濟南第二機床廠人的信仰,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在維護著中國企業人的尊嚴,他們用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生價值觀組成了自己的信仰——團隊的榮譽。并使得他們的信仰贏得了福特汽車公司全球沖壓設備主管鮑爾的高度評價:“這個團隊向我證明,他們能安全的作業,并遵守規定,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是一個企業的信仰,是一個團隊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個團隊的榮譽,更有了并且堅定的一個團隊的目標。
有這樣一篇寓言故事:蝦子、天鵝、螃蟹拉一輛貨車,蝦子一個勁的往有水的地方蹦達,天鵝一個勁的往天上飛,螃蟹橫著使勁,結果可想而知——貨車是不會動的。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集體需要一致的目標。
團隊意識——很多時候不是問題怎樣,而是團隊怎么樣看待、解決這個問題。
團隊中不是每個人都是最強的,他們是通過相互無間的合作達到了完美。他們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懷。相互合作能一起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相互競爭能決定每個成員最佳的崗位;相互包容能促進每個成員關系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個成員專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讓每個成員知道團隊的重要性;相互關懷能讓每個成員溶入團隊。這就是一個團隊的信仰!
“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有完美的團隊。”
是的“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完美的團隊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榮譽,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價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團隊自己的信仰、員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會認同和接受,才是有價值的信仰。
大國重器+觀后感1000字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與成就,作為建國以來第一部記錄中國裝備制造業振興發展歷程的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制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
從這個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及巨大的潛力。從幾十年前我國的裝備不被其他國家認可,出口一臺機器簡直比登天還難,還要看盡外商的臉色,但如今世界各地的施工現場上都有中國制造的機械裝備的身影,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每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的轉變。
例如在世界上最大的磷肥選礦廠,這也是沙特政府礦業開發的一個重要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很多的設備,把幾百家生產的設備集合起來,變成一套完整的設備,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設備系統,就無法做世界上工程的總承包,而在這個項目中有中國制造的機械在參與運轉。裝備制造,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中國是為整個中國的發展提供一個基礎的手段。
裝備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以前中國是磷肥進口國,但現在我們所用生產的這套機器核心設備已經完全國產化,中國現在是磷肥第一大出口國,這就是裝備制造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F在中國已經擠進全球225家承包商的行列。這些發展與我國各行業的創新是離不開的,我國有著自我研發系統,有些技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數控機床,這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一個國家數控機床的發展對一個國家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國現在的各項裝備都是依靠自主研發,這些研發都是那些創新人才的努力,還不乏一些女性,這是讓我尊重與崇拜的。
中國在進步,由以前的進口到現在的出口僅僅在幾十年之間,我們已經追上了世界發展的腳步。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感到自豪的,我們不會因為沒有獨立自主的技術而讓其他國家小看,這是我們的能力?吹侥切C器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時,我覺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們有些技術還是要依靠其他國家,還不能與世界上強大的裝備制造國相比,例如美國和德國,我們還是要努力,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裝備制造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這不僅僅影響裝備制造本身,還對新能源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們要靠設備發現及利用新能源,我國新能源占到全部能源僅僅百分之幾,與有些國家的將近一半還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尚未獲得真正的成功,我們還是要努力,但我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有著無窮的信心,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
大國重器+觀后感1500字
一個社會形態的發展水平,不是看它生產什么,而是看它怎樣生產,用什么工具生產,也就是用什么裝備生產,所以,裝備工業的水平,決定工業的水平,工業的水平決定國家的強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工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洞髧仄鳌贩从车闹皇俏覀冄b備制造行業巨大成就冰山一角,不僅謳歌火熱的工業戰線每一位工作者和轟轟烈烈的每一幅制造業場景,通過這些更能看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和國家的美好明天,然而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取得的成績不僅在于從業者的辛勤付出、不懈創新,更在于取得的一項項的核心技術!
我們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我們在相關行業的話語權和決定權,每一項核心技術的問世都得來不易,靠的是企業帶頭人的卓越目光,靠的是研發人員及普通產業工人的的兢兢業業和不懈創新,靠的是國家給與的支持,靠的是一點點小創新的積累,靠的是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辛苦付出和探索。無論是機床、工程機械、電氣制造、重型裝備、通用機械、船舶工業、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節能環保和智能制造等,還是關鍵零部件、基礎件制造企業,每一個裝備制造企業都在奮勇進發,奔向輝煌!
我們的話語權正在一點點加大,我們掌握的核心技術正在一步步增強,我們的國之重器正逐漸成為國之利器,一步步走向世界裝備制造業的頂峰。
《大國重器》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制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展望了中國裝備制造業邁向高端制造的未來前景。
但是要發展就要創新,個人是這樣,企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這樣。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我們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大國重器》精選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機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氣裝備、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等10余個重點領域、18家行業領軍企業。以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畫面,記錄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通過人物故事和裝備制造中的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
目前各類媒體去工業化傾向嚴重,全國財經類媒體很多,但用于房地產、金融、證券、投資之類非工業類經濟報道太多,而關于工業的報道不僅偏少,且負面居多(如產能過剩、虧損破產、污染嚴重等)。這讓社會很多人無法體會工業(如裝備制造業)對國家、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與工業人的艱辛奉獻。長期以來,以我國工業發展為題材,特別是展示裝備制造業的影視作品少而又少,《大國重器》了卻了裝備制造人對工業題材影視展現的心愿,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長期以來工業被媒體忽視,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技術工人群體也自然被媒體所“遺忘”。
在當今中國,與工程師、技術工人嚴重短缺、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投機炒作成風。虛擬經濟領域多如牛毛的開發商、股評師、操盤手們甚囂塵上,成了社會和媒體的寵兒。而重要的財富創造者即全國多達上億,奮戰在(實體經濟)工業生產與工程建設第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則快成了被社會“遺忘”的人群。
《大國重器》反映了這樣一批有信念、有堅守、默默奉獻的中國工業人。這些工業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領域進軍的企業家,有數控機床研發中屢敗屢戰的工程師,有動車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師傅,更有無數個車間里那些最普通最尋常的一線工人。這樣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國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會被一般公眾所知曉。然而,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這個國家的產業才有了脊梁,這個國家的夢想才有了最堅強的依托!打造大國重器需要知識和技術,同樣需要信念和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