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肅紀在江西觀后感600字
《正風肅紀在江西》系列專題片分為《責任與擔當》、《猛藥去沉疴》、《風正好揚帆》3個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風肅紀在江西觀后感,字數在600字左右。
正風肅紀在江西觀后感600字篇1
近日,我們組織干部職工集體觀看了《正風肅紀在江西》系列專題片——《責任與擔當》、《猛藥去沉疴》、《風正好揚帆》。專題片用大量詳實的第一手材料,再現了我省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實踐和成果。
正如所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正風肅紀的持續進行,改變了人們的心態,更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社會風氣。對我會干部職工而言,加強理論學習,遵規守紀,按章辦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持續不斷的循環,這就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放眼社會,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奢靡之風已經開始慢慢腐化著我們的思想,滲入到我們的各個行業領域,給社會帶來了很壞的影響。俗話說: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要想營造好的社會環境,好的工作環境,“四風”問題必須從嚴對待。
克服形式主義、摒棄享樂主義、杜絕官僚主義、反對奢靡之風。我們要守住道德底線,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人生重要的必修課,以焦裕祿、孔繁森等一批優秀的老共產黨員為榜樣,學習他們對群眾、對工作的那份真摯感情。堅守自己的人生坐標,防微杜漸,警鐘長鳴,謹慎自己的言行,自覺堅守住廉潔從政的底線。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只有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認真踐行黨紀國法、認真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自覺重塑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才能進一步推動機關作風建設,實現以優良作風推動實踐,以優良作風促進工作,以優良作風成就事業的新高度。
正風肅紀在江西觀后感600字篇2
近日公司組織干部職工集體觀看了《正風肅紀在江西》系列專題片——《責任與擔當》、《猛藥去沉疴》、《風正好揚帆》。專題片用大量詳實的第一手材料,再現了我省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實踐和成果。
看完專題片后,回想自己起幾天前到省工商局咨詢辦理公司營業執照變更事宜時的情況,感觸頗深。由于是第一次去工商局辦事,不熟悉流程,又生怕漏掉每一個細節,我邊咨詢邊做記錄,花費了將近二十分鐘時間,可工作人員始終不厭其煩的解答,最后還特別強調,按照要求遞交相關資料,三個工作日后就可以來領取新的執照。“這么快啊,以前要等一二十天呢!”排隊在我后面的人小聲道。令人欣慰的事實向我們證明,以前在行政事業單位經常會遇到的辦事環節多、效率低下、工作人員態度差等現象已大有改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嶄新的作風和面貌。而這種改變,正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廣大群眾迫切希望看到的實實在在的風氣轉變。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的點了個贊。
正如所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正風肅紀的持續進行,改變了人們的心態,更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社會風氣。對企業普通員工而言,加強理論學習,遵規守紀,按章辦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能量,讓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持續不斷的循環,這就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正風肅紀在行動觀后感500字篇三
通過局里統一組織觀看《正風肅紀在行動》視頻,我受益匪淺,對照自己平時的工作實際及思想動態,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思想作風、及工作態度,發現自己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理論學習不夠不主動。平時主要參加單位組織的學習活動,自學意識不強,有時在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識才主動的學習,做不到耐心和堅持,因此,學習收獲較淺,未能跟上形勢和工作發展的需要。
2、工作還不夠主動。工作大多是承辦領導交辦的事項,經常處于奉命行事狀態,超前思維少,獨立思考問題能力欠缺,對細節問題考慮不夠,業務水平不高,辦事效率低下。
3、聯系群眾不夠緊密。平時總為自己找借口,工作忙,事情多,時間少,缺乏交流溝通。
通過學習,聯系自身的不足,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做出努力: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增強自身紀律意識,以優良的紀律作風要求自己。確保“5個嚴禁、17個不準、5個一律”入腦入心,爛熟于心,牢記 “十嚴禁”和“五條禁令”。時刻用換屆紀律對照及檢查自己,提醒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清楚地了解哪些事項當警惕、哪些行為不能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始終繃緊嚴肅紀律這根弦。
其次,要堅持公道正派,強化大局意識,以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講公道話、行公道事,不亂許諾、不以權謀私,不打擊報復,切實做好自己的每項工作。主動為領導分憂,當好參謀,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建立良好的行政協調渠道。
正風肅紀觀后感篇4
近日,央視熱播《正風肅紀》,片中再次曝光了原黑龍江省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員死亡的事件。
原東京城林業局黨委書記孟慶安陪酒死亡,是值得反思的。既有付曉光專橫跋扈的原因,也有孟慶安自身原因,是官場上下級酒文化的激烈碰撞與詮釋。孟選擇了屈服和隨波逐流,用自己的生命來保仕途、求平安,最終未得善果。部分官員太看重眼前的利益,無法對上級的勸酒拒絕。我們只有喝酒這一條路嗎?真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嗎?我看不盡然,部分官員缺少一些大無畏的勇氣,或者沒有多種方式生存的能力,或者說他們已完全被“溫水煮青蛙”,他們只有被“牽著鼻子走”,哪怕是一條道走到黑!試想一下,今天不喝這頓酒是否今后就沒法開展工作了?不讓我干,就不能回家“賣紅薯”嗎?我們的“官本位”主義實在太重!這也是我國現行公務員體制存在的問題之一。
每年招考公務員,人山人海,擠得頭破血流,大家都是真正奔著為人民服務去的嗎?我看不盡然!一些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清水衙門”中的崗位,報考人數極少或無人問津。這些癥結歸根結底到底在哪里?現行的部分官場文化,潛移默化的是一個消極、負面的能量,是主要因素。公務員意味著什么?在百姓的心里,那就是鐵飯碗、高收入;高高在上、受人尊重;畢恭畢敬。公務員體系頂層設計應更多考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公務員崗位應營造、體現一種為納稅人服務的特質。
“死有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先輩們為抗擊日本侵虐者及解放全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他們的死,是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重于泰山的,而今天我們的某些官員們為應付上級的檢查,而不得不喝,輕者醉幾天,重者胃出血甚至死亡,這樣做,值嗎?縱觀歷史,總令吾輩傷心與難過。今天的官場文化還應多學學我們先輩們的革命文化!
付曉光被免去職務,由副省級降為正局級,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是否過輕?試問:陪酒人員喝死了,主要責任人降降級就了事?你官大一些,別人替他喝都不行,領導的權威性真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啊!我認為,應在深挖一些,動作在大一些。關于酒文化,國家亟待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倡導不喝酒或者少喝酒的文化氛圍,對于勸酒者負相關民事或刑事責任,杜絕悲劇的重復上演。我們可以借鑒“酒駕”管理的成功經驗,出臺一些相關管理辦法。
我們常常提到“父母官”,其實走進了“官本位”的誤區。官是誰?官是誰養活的?納稅人養活了官員們,而納稅人就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官員們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官員們應從群眾中來,也應到群眾中去!官員們應該盡心竭力、無怨無悔,更多、更好的服務于百姓,這樣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積極向上發展。付曉光事件,是當今官場存在的某些群體的典型事件,它極具代表性與針對性,充分反應了當前反“四風”工作的及時性、必要性、緊迫性、長期性與艱巨性。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反“四風”工作必將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