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
《打鐵還需自身硬》,其中“落馬主角”的境遇和現身說法,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與心理沖擊,將會產生不敢腐的強大震懾。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篇1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1月3日晚上播出了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我連續看了兩遍。專題片內容震撼人心,特別是對一名紀檢干部來說,引起很多思索,也因為前些時候,中央臺電視臺專題片攝制組來茂名拍攝的時候,我曾經陪同他們采訪,了解的情況也多一些,更有了一種現場感。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紀檢監察干部擔負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大責任,時時處處都在監督別人,但誰來監督紀委?專題片通過大量的事實,特別是從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的干部、省級紀委原書記、副書記到縣級紀委書記的落馬,嚴查“燈下黑”的一系列案件,很好地向全國人民說明了這個問題紀委敢于“亮丑”,敢于把害群之馬繩之以法!進了紀委,也不是進了保險箱,而是要求更嚴,一旦有違紀違法行為,紀委絕不護短,更不姑息!
在陪同中央電視臺攝制組的同志到看守所采訪化州市紀委原書記陳重光的當天,遠遠看到獄警把他帶過來的時候,這位昔日風光無限的“書記”,聳擔著腦袋,兩眼無神,沒有了一丁點往日的風采,不由讓人感慨。而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得最多的話是:“我做錯了,真是做錯了。”
想有今日,又何必當初!正如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是拿自己的安全、是拿自己一輩子的前途作為代價啊,你傻不傻啊?我想想我真是傻啊。”這也應了那句古話,“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可惜悔之晚矣!
專題片用活生生的例子,產生強烈的沖擊力,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對紀律和規矩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守不住底線,踩了紅線,無論你曾經多么風光無限,轉眼便成為人民的罪人,成為階下之囚。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我們黨對腐敗分子“零容忍”,“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已成鐵律,對監督執紀的紀檢干部,更是嚴上加嚴,絕不循私護短。
信任不能代替監管。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在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時,在面對眾多商人的圍獵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真正領會“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意蘊,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做到拒腐蝕,永不沾,守住本性,不改初心。同時,還要自覺接受監督,包括來自紀委內部的監督,還有社會的監督、群眾的監督、輿論的監督。將自律和他律相結合,自覺履行職責,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新生態作出應有的貢獻。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篇2
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沒人管得到自己,在基層依舊飛揚跋扈、為所欲為。現實中,村(社區)、鄉鎮(街道)基層站所和市縣相關職能部門等單位和個人截留私分、虛報冒領、貪污挪用涉農、民生、扶貧等財政專項資金,違規處置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及在辦理群眾事務中濫用職權、吃拿卡要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
不少腐敗官員在找腐敗理由時都會不約而同的把“山高皇帝遠”、“沒人管自己”導致落馬當成一種理由,聽起來似乎好像很符合邏輯。仔細一想,絕非如此,這完全就是一種借口,試問,照他們的理由來看,焦裕祿、楊善洲、蔣筑英等同志比他們離“皇帝”還遠,那為何他們活著被人們所贊揚,死后還被人學習呢?“沒有人管得到自己”就是謬論,當領導干部他們被任命的那一刻起,就應該知道自身的責任,黨和人民寄予的厚望,這還需要管嗎?這些在筆者看來都是腐敗官員給自己找的借口。“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干部只有先煉好內功才為關鍵。
轉作風,樹正風。領導干部應把基層當成錘煉自己的平臺,而不是撈取好處的口袋,應主動幫助困難群眾,體驗群眾生活疾苦,掌握群眾的訴求。推進脫貧工作進程,增強干群凝聚力,扶貧扶志齊抓。切實轉變作風,樹立正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家每戶,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實在困難群眾身上。真心實意解決群眾困難,真情真意把老百姓當親人,才能暢通干群這條渠道,讓干群情更深,也讓干部作風正。
定思想,投真情。一些領導干部對下基層有抱怨,因此對老百姓不聞不問,思想上逐漸偏離導致行為上的出軌。領導干部要深知下基層的意義,基層是了解群眾的窗口,是黨和政府了解實情的第一資料,因此首先把下基層當做學習進步的舞臺,飽含感情的去和群眾打交道,進農家院,吃百家飯,聽百家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求,與群眾促膝而談,和群眾心與心交流,在與老百姓服務中建立感情,同時更堅定自己的思想:為老百姓服務是天職,讓老百姓幸福是本職。
強責任,勇擔當。領導干部要強化責任,敢于擔當,挑起大梁,為民解憂,為民干事。領導干部要以基層為入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早日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生活。面對難題、難事不推脫不回避,保持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精神狀態,攻堅克難,打好脫貧攻堅這場戰役,出色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
打鐵還需自身硬觀后感范文篇3
扎實的文字功底是干好新聞宣傳工作的基礎。為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政工干部的公文寫作能力和新聞宣傳技巧,練強黨建基本功,5月24日至27日,集團公司舉辦了新聞宣傳工作培訓班。作為一名政工干部,我有幸與來自集團公司黨建體系的76名同事共同學習了寫作知識,分享了工作經驗,并在老師精彩細膩的講解中,加深了對本職工作的認識,進一步明白了今后提高的方向,感覺時間雖短,受益良多。下面,談一些我的粗淺體會:
文是功夫,"硬"在基礎。寫作是政工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是概括、反映、宣傳企業黨建工作及其他各項工作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對于政工干部來說,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正如此次授課老師--原冀中能源黨委、組織人事部長王學新所言:"不會(能)寫作的政工干部,毫不客氣地說,就是殘疾的。"寫作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一門學問。當前,時代的進步、形勢的變化、企業的發展對企業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多的任務,也對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標準。就近而言,集團公司推進"三基四創",打造"11535"黨建品牌的實施,對政工隊伍的素質能力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嚴峻考驗。可以說,提高政工干部的寫作能力刻不容緩。而如何提高?重點是什么?我認為關鍵在于知識的積累和勤奮的鍛煉。在培訓中,王部長運用其多年的經驗、生動的案例,詳細講解了9類企業正式公文和10類非正式公文的概念和要求,深入細致地說明了基礎公文的寫作方法,也從側面展現了其嚴謹的工作作風、高深的文字造詣、淵博的學識見地,是我們廣大政工干部學習的榜樣。從他身上,我深刻地體會到,寫作這門功夫,不能墨守成規,要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才能不斷進步、有所成就。
學無止境,"硬"在堅持。學無止境,行無終點。學習與實踐是提高能力、練強本領的必由之路。通過認真學習培訓,我進一步明確了今后工作的改進方法和努力的方向,即做到"四學四勤",從而達到"四高"的目的。學理論勤思,提高認識。堅持認真學習黨建理論和企業發展相關的理論知識,邊學邊思、邊學邊記、邊學邊解,不斷增強自身理論素養,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水平,做到對于工作的"高認識";學形勢勤讀,提高站位。及時關注市場形勢動態和外部環境變化,多讀書、讀報,把握企業內外部情勢,擺正位置,當好參謀,做到把握問題"高站位";學先進勤練,提高標準。以好的文章、好的作品為對象,仔細研究學習,對標先進,改進不足,不斷提水平,除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外,多方面、多角度擴展練習空間,積極撰寫各類型不同題材的文章,做到工作要求"高標準";學文學勤修,提高質量。加強各門類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在文學欣賞與創作上,汲取經驗及所長,努力學以致用,不斷提高文學修養,進而拓寬思路,提升駕馭掌控能力,在寫作大型文章或報告時提高度、擴維度、挖深度,做到完成工作"高質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運用到工作中,體現到寫作上,就是要求我們干工作還需靠實踐、靠努力、靠奮斗。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常思常學常寫常評,才能創出業績,成就事業。因此,硬就硬在基礎,硬就硬在堅持,硬就硬在自身素質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此自勉,刻苦鉆研,扎實工作,爭當崗位能手、工作標兵,為企業黨建工作晉檔升級、公司科學發展獻策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