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觀看人民的名義有感
近期,反腐題材劇《人民的名義》橫空出世,號稱“史上尺度最大反腐片”,并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收視、點擊率排行占據各大排行榜前列。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黨員觀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歡迎閱讀。
黨員觀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一
3月27日下午,由嘉會義禾有限公司旗下天津嘉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共同出品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首播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舉行,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迎接黨的勝利召開第一批推薦播出參考劇目”榜首作品,同時也是嘉會義禾出品的首部電視劇作品,55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將于3月28日起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亮相。
發布會上,導演兼制片人李路,編劇周梅森、嘉會義禾CEO沈振及片中主要演員陸毅、張豐毅等悉數登臺,分享了這部劇從開拍到殺青的諸多艱辛和趣事。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主要講述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長侯亮平臨危受命擔任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堅定支持下,率領檢察官抽絲剝繭、層層突破,依法查處京州市山水投資集團侵吞大風服飾集團股權案背后的職務犯罪,最終將腐敗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故事。由于該劇匯聚了陸毅、張豐毅、高亞麟、柯藍、吳剛、許亞軍、張凱麗、張志堅等40多位實力派演員加盟,其中更不乏影帝、視帝、視后級演員同場飆戲的精彩場面,所以該劇也被業界譽為內地“不可復制”“絕無僅有”的“20xx第一大劇“。同時這部劇也因是劇中主演之一的高亞麟從演員轉型到出品人的首部重磅作品,而備受關注。
當天發布會上,主辦方還公布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嘉會·天娛杯”觀后感有獎征文及微信朋友圈轉發活動大賽的基本程序及規則,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掃一掃”有獎觀劇答題贈閱周梅森同名小說等活動。
另據悉,近日由中華志愿者協會遍布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統計,《人民的名義》已經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調查顯示,一些90后甚至95后的年輕人對這部劇也十分期待,不少年輕人表示,希望有一部劇能看到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世界。《人民的名義》預計會影響全國3億人次,而之后的影響力也將會隨著該劇的播出而大幅提升。
黨員觀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二
《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大案,是由陸毅飾演的最高檢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依法突擊搜查侯勇扮演的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家。在簡陋的機關房改房的家中,一臉憨厚老實的趙德漢埋頭吃著炸醬面,他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外出時只騎自行車。最終,在趙處長的另一處隱蔽的豪宅里,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多元。
觀看了前兩集,個人認為,《人民的名義》首先,向觀眾展現了反腐工作進行的具體過程,讓人身臨其境,劇集將一個老奸巨猾的老狐貍形象被塑造得分外立體。在趙德漢家中和辦公室搜查時,他表現的非常鎮定,始終表示自己是個清官,如何如何清廉。當反貪局的人要去他的豪宅時,連路都走不動了。當在他豪宅的冰箱中查出大量現金時,他徹底的放棄了抵賴,說樓上還有。在趙德漢家查出的現金有兩億多,實在讓人震驚,區區一個處長,受賄如此之多,小官巨貪啊!
第二,劇中反貪工作人員的人性化處理能夠贏得觀眾的好感,比如在檢察院內,工作人員林華華向上級陸亦可抱怨又要加班不能談戀愛,還大大咧咧地開單身女領導的玩笑。上下級之間的互動讓人倍感真實親切。第三,劇中還有人給丁副市長通風報信,導致犯罪嫌疑人出逃國外,給打擊腐敗到來了極大的困難,由此透漏出當前我國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此劇公開播出,也反映出黨堅持不懈反對腐敗,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信心和決心。
黨員觀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三
最近一部反腐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意外走“紅”了,不但收視率和好評度持續攀高,還贏得了一大幫“92中老年”網友鋪天蓋地的熱評。這部劇之所以能“紅”,除了劇情跌宕起伏、反腐題材勁爆、演員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官場百態的藝術化再現,傳遞出了一種立黨為公、用權為民的正能量與價值觀。從這部劇的走“紅”,筆者得到了以下三點感悟。
權力需要監督,失去監督的權力,猶脫韁之野馬,必然滋生腐敗。劇中開篇就是某省會城市分管項目招商的副市長,在某高級酒店參加企業招商活動時觥籌交錯的場景,除了現場多個企業老板排隊敬酒以外,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這位副市長系著“LV”的皮帶,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這位副市長果然也是貪腐的“人設”,劇情發展沒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遺憾的是他因貪腐問題“跑路”后,當地黨委和監督部門竟然沒有事先察覺和控制。由此可見,黨內監督無禁區、無例外,無論職務高低,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無條件接受監督,同時還要從細微處發現干部貪腐的端倪,不能對領導干部平時的工作、生活表現沒有洞察,尤其是讓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監管成為“南柯一夢”。誠然,當前黨內監督確實還存在某些薄弱環節,但在從嚴治黨的大背景和新常態下,我們的反腐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拒腐防變的“籬笆”也會越扎越緊,讓貪腐分子無處遁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眾往往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同時表現在行動上。從《人民的名義》開頭幾集放出的劇情來看,里面的領導干部可謂個個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壞也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定義。其中“達康書記”一角就迅速引發了廣大網民的關注,筆者認為“達康書記”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員有演技,還在于這個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著“GDP”讓人覺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厲風行、手段強硬,并且能辦實事,尤其是在處理大風廠“血拆事件”過程中,給老干部陳巖石披衣服、讓工人們先吃飯等情節,足以表明“達康書記”是一個實在人,這和劇中某些領導干部一心想著自己的升遷形成了鮮明對比。另外,大風廠之所以引發“血拆事件”,也和領導干部不關心民生、只想著政績甚至一心想著貪腐有很大關系。由此可見,忽略了民生甚至q####j了民意,老百姓就會用另一種方式進行回應和懲罰,不管當多大的官,為人民服務才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兩面派的人生,只會一面更比一面壞。《人民的名義》刻畫了當前不少領導干部尤其是紀檢監察部門領導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貪腐干部的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兩面派作風。例如有的領導干部城府極深、滴水不漏;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甚至有的干部雖然平時騎自行車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樓里吃著炸醬面,但在外卻有隱秘別墅,且藏有大量貪腐得來的現金。前兩年媒體披露的被查處的國家發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就藏有人民幣2億余元。這樣的干部可謂臺上臺下不一樣、人前人后“兩張皮”,影視劇和媒體曝光這樣的干部,能使我們睜大眼睛、辨明是非,時刻警醒自己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為上出軌。也只有摒棄丑惡、追求高尚,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才能正確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時刻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保持干凈的心靈和清白的名聲,在平凡的崗位上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