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
《為了這片土地》是以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而創作的一部電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字數在2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和1800字左右,共10篇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200字篇1
《為了這片土地》是一部主旋律電影.
在校領導和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下,牢記宗旨,展現了一個普通基層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和奉獻品格,都是我們年輕黨員學習的榜樣,講述了王桂蘭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農村.2萬多元,發揮黨員模范作用,10號下午我們在老校區禮堂“飽餐”了一頓豐盛的精神盛宴--觀看電影《為了這片土地》!
在主人公王桂蘭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質樸情感,信念堅定,無私奉獻,她絕對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學些的人。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500字篇2
在局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下,21號下午區環保(交通)局全體黨員干部,在水游城5樓電影院“飽餐”了一頓豐盛的精神盛宴--觀看電影《為了這片土地》。影片情節十分觸動人心,王桂蘭書記樸實的情感,尤其是對群眾發自內心的那種感情和責任,讓我們為之感動,也讓我們獲益匪淺。
《為了這片土地》是一部以農村為素材的電影,講述了王桂蘭書記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農村,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為己任,帶領一個欠款37萬元的“負債村”走上了“富裕村”之路的故事。王桂蘭同志作為村支部書記在她患病期間,頂著病魔的侵襲,依然堅持工作在一線。在為了給村民修路而開展拆遷工作中,先拆掉親屬的房屋及自家的菜園,正人先正已,為村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使拆遷工作順利進行。她心中有黨,信念堅定,牢記宗旨,心系群眾,敢于擔當,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為黨的事業做實事,是目前開展“三嚴三實”活動的優秀典范,是我們廣大黨員的學習榜樣。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桂蘭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她的事跡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兒,雖然都是瑣碎的生活小事兒,但往往小事兒更難做到,細微之處才能見真情。這就是桂蘭最能打動人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作為共產黨員最應該做的地方,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我們要以此為榜樣,發揮黨員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周圍散發更多的正能量!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500字篇3
《為了這片土地》,看這個影片的名字,感覺就挺土的吧,以致于我找不到愿意陪我一起去看的人。可看了之后,才覺得一點都不土!
這是一部很酷的電影!好萊塢大片一貫有的個人英雄主義,在這部影片中完美呈現。不過略勝一籌的是,好萊塢的英雄基本是虛構的,而我們的王桂蘭,卻是真實的存在!一個村支書,她為正二村奉獻了所有的力量,甚至是生命!這個女人是怎么做到的?看到后面,我懂得了,這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女人,面對上一任班子欠下的巨額債務,她不躲不逃,直面承擔。為了給村里修路,她一視同仁,甚至拿家里人先開刀。
是的,你做到了,不僅是一碗水端平。你做到的是,犧牲小家,成就大家。毫無藏私,讓弟弟把培育豆芽技術免費教給村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我敬佩你,同時也覺得惋惜。雖然都覺得白血病是很難治愈的,但是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啊!你就這么放棄了,用余下不多的生命,帶領正二村走向致富的道路,像煙花一樣,綻放、消逝。
我們生活中,像王桂蘭這樣的人很少很少,我們拖延癥、懶惰、自私,更有甚者見不得別人好,可是那樣的生活真的快樂嗎?一輩子在斤斤計較中度過,還不如轟轟烈烈地放手去博,為了心中的那個信念,去付出,去幫助別人,收獲的是充實,快樂,充滿正能量的人生。
正像電影宣傳的那樣,人生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寬度。這個是影評還是觀后感?這個是我的隨想。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600字篇4
在校領導和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下,10號下午我們在老校區禮堂“飽餐”了一頓豐盛的精神盛宴--觀看電影《為了這片土地》。影片情節十分觸動人心,王桂蘭書記樸實的情感,尤其是對群眾發自內心的那種感情和責任,讓我為之感動,也讓我獲益匪淺。
《為了這片土地》是一部主旋律電影,講述了王桂蘭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農村,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為己任,帶領一個欠款37萬元的“負債村”走上了“富裕村”之路的故事。到20xx年,該村村集體純收入達50多萬元,被評為錦州市“百強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多元。王桂蘭同志作為村支部書記幾十年如一日十分難得,她心中有黨,信念堅定,牢記宗旨,心系群眾,敢于擔當,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為黨的事業做實事,是目前開展“三嚴三實”活動的優秀典范,是我們廣大黨員 應該向她學習的寶貴之處。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桂蘭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影片以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的人生與情感作為視角,把農村基層女干部的故事放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示,展現了一個普通基層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和奉獻品格。她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都是我們年輕黨員學習的榜樣,前進的動力,指引的動力!
在主人公王桂蘭的身上我不僅看到了承載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質樸情感,而且看到類似于自己的母親和奶奶的影子。她的事跡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兒,雖然都是瑣碎的生活小事兒,但往往小事兒更難做到,這就是桂蘭最能打動人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作為共產黨員最應該做的地方,卻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的為群眾謀福祉。我要以此為榜樣,發揮黨員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周圍散發更多的正能量!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600字篇5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是根據全國十大最美“村官”——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改編,講述了王桂蘭同志30年如一日扎根農村,以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為己任,即使身患白血病,依然帶領全村走上富裕路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王桂蘭“村民選我,我就要擔當”,“一碗水端平,說話才能挺直腰桿”,“村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村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再現了一個敢于擔當,正直不阿,一心為民,忠誠,干凈的農村基層女干部形象。她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把心血傾注在全村的各項建設上。展現了一個普通基層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和奉獻品格。
觀看影片后王桂蘭的高大形象,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王桂蘭讓我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堅忍不拔、敢為孺子牛的情操。同時也讓我對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王桂蘭同志的事跡給了我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讓我再一次深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義無反顧的以王桂蘭同志為學習的榜樣。
一.是學習她牢記宗旨、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
二.是學習她艱苦創業、富民強村的實干精神。
三.是學習她公而忘私,負重前行的高尚情操。
四.是學習她情系百姓、熱忱服務的為民情懷。
五.是學習她樂觀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
今后我將以“三嚴三實”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黨性修養,注重焦裕祿、王桂蘭等優秀典型人物的學習,同時注意向身邊的先進模范學習。從小事做起,將優秀典型的工作境界化作自身不竭的精神動力。同時堅定信念,牢記宗旨,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黨員,為學校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800字篇6
9月2日,在北方國際影城,我觀看了電影《為了這片土地》。
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的重點劇本和影片,它果然分量足夠,一如它的名字一樣深情、厚重,感情真摯,扣人心扉;它綜合運用動畫、特效、航拍相結合的高科技手段,增強視覺效果及表現力,不負期待。
影片以全國十大最美"村官"——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講述了她三十多年來,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為己任,即使身患白血病,依然堅持帶領一個欠債37萬元的村子走上了富裕路的感人故事。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的今天,它生動而不枯燥,實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品之作。
當生活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就看你怎樣體驗和領悟。王桂蘭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難,吃了那么多生活的苦——為了修路傷了母親和五叔的心,為了村里事務少了對女兒和丈夫的照顧,工作中處理事情也曾遭受不解村民的刁難;……桂蘭,這個普通女人,同樣身為多重角色,家庭村務難兩全,公平大局難兼顧,她有多少無奈有多少難言。但她,卻收獲了更多的甘甜。看吧,她的白血病,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為了給她湊手術費,村民紛紛出錢出力,有的甚至拿出了做生意的本錢五六萬之多;面對支書任期屆滿去留,村民們發出內心的呼喚和挽留;她住院了,外面聚集了那么多心疼的村民;……這就是人間最暖心的真情。因為她真正把一顆心交給了百姓,她就住進了百姓的心,成了百姓心頭的牽掛。因為她的心懷是坦蕩的,終為百姓所明白理解,終于贏得更多的敬意、更大的支持和更真的愛戴。為人至此,做官至此,足以深深自慰了。
熱愛生出的力量是無限的。在這片土地上一路走來,她為村民解決了多少大事小情已無從說起;村里經濟、政治、村容等方面的全面改善給了村民自信、自豪和幸福感;她帶領一個欠款37萬元的負債村走上了富裕路,20xx年村集體純收入達50多萬元,被評為錦州市"百強村";……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成為和諧社會新農村的標桿和典范。有她這樣真正將百姓福祉放在第一位的領頭人,真是正二村百姓的福氣。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1000字篇7
按照省、市組織部門關于"推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開展"的相關要求,9月2日下午,中心黨委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共同觀看了影片《為了這片土地》。
影片講述了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錦州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同志一心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帶領村民將"老大難村"變為"百強村"的先進事跡,真實而深刻地塑造了王桂蘭同志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真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謳歌其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崇高品格。為給村民修路,她拔母親的菜園,推叔伯的門房;為了幫助村民脫貧,她讓弟弟外出學習生豆芽技術,學成后又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村民;為增加村民收入,她帶領大伙兒種葡萄、種花生、養豬、養雞、辦酒廠;即使身患白血病,為了維護留守兒童和村民利益,她四處奔忙;在丈夫患病去世后,她強忍悲痛,仍一心撲在村中各項建設中。影片中的王桂蘭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把心血傾注在正二村這一方土地上。她展現了忠誠、干凈、擔當的農村基層女干部形象,展現了一名普通基層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和奉獻品格。
觀影結束后,王桂蘭樸實高大的形象和她那一句句質樸的話語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村民選我,我就要擔當","一碗水端平,說話才能挺直腰桿","村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村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從她身上,我切實感受到了強調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要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堅忍不拔、敢為孺子牛的情操。王桂蘭同志的先進事跡無疑是一部生動的"三嚴三實"教科書,王桂蘭同志本人當之無愧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典型代表。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古往今來必成于實。"三嚴三實"是共產黨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準則,也是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干部,日常工作中"三嚴三實"既是需要我們遵循的,也是必須執行的。只有修身律已,每項工作都從實際出發,勇于直面困難、善于解決困難才能尋求到真正的發展。
當前,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習的熱潮下,我們學習王桂蘭同志,就是學習她牢記宗旨、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學習她艱苦創業、富民強村的實干精神;學習她公而忘私,負重前行的高尚情操;學習她情系百姓、熱忱服務的為民情懷;學習她樂觀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將這些優秀的品質、優良的作風融入到軍休工作中來。同時堅定信念,牢記宗旨,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軍休干部服務,努力做中心黨委、軍休干部滿意的好黨員,為軍休家園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新貢獻。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1000字篇8
今天,我觀看了由遼寧省委組織部、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策劃,北方聯合影視集團出品的主旋律電影《為了這片土地》。
影片以全國十大最美“村官”——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講述了她三十多年來,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為己任,即使身患白血病,依然堅持帶領一個欠債37萬元的村子走上了富裕路的感人故事。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的今天,它生動而不枯燥,實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品之作。
她忠誠。在村部食堂吃飯,她在眾人費解的眼光下,在黑板上寫下:“食堂吃飯,每人3元”的字樣;為了對得起村支書這個崗位,她把為百姓解決困難放在第一位,真心動腦,踏著夜色也要研究村里的泥濘土路如何取直修筑;自從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她首先想到的是答應百姓的事還沒有做完,她對自己說要把今后的每一天當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來過,要多為村民做事情;……
她干凈。村里修路,在承包拆遷及施工工程時,她不顧同樣干這一行有承包能力的弟弟的不解,偏偏把工作承包給了別的村民;禽流感來了,全村捕殺家禽,丈夫偷偷藏起來給她治病補養身體的烏雞,她得知后照樣不留;……
她擔當。為了帶領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她讓弟弟把學到的生豆芽技術毫無保留的教給村民;為了給孩子落入工地水塘失去生命的家庭爭來補償,她一個弱女子挺身而出,千方百計找工地老總交涉;為了給村里豆芽項目尋找法律保護,她積極與工商溝通注冊公司,使正二豆芽在市場上穩穩立足;……
桂蘭,這個普通女人,同樣身為多重角色,家庭村務難兩全,公平大局難兼顧,她有多少無奈有多少難言。但她,卻收獲了更多的甘甜。
看吧,她的白血病,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為了給她湊手術費,村民紛紛出錢出力,有的甚至拿出了做生意的本錢五六萬之多;面對支書任期屆滿去留,村民們發出內心的呼喚和挽留;她住院了,外面聚集了那么多心疼的村民;……這就是人間最暖心的真情。因為她真正把一顆心交給了百姓,她就住進了百姓的心,成了百姓心頭的牽掛。因為她的心懷是坦蕩的,終為百姓所明白理解,終于贏得更多的敬意、更大的支持和更真的愛戴。為人至此,做官至此,足以深深自慰了。
王桂蘭以一顆百姓的心去體諒百姓的需要和疾苦,然后一心去解決這些困難。她從開始作村支書的那一天,就只有一個樸素的心愿,那就是對得起這個崗位,真正為村里做點事,為百姓做點事。她想的不是做官做福,而是做人做事。
在全國上下開展“三嚴三實”教育的今天,她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她是泥土里的珍珠,又熱切輝映著身后的這片土地;她是飽含愛的種子,用積極生長的姿態回報著這片養育她的土地。仰視一種精神,我為我們遼寧有這樣的好干部而熱血奔涌深深自豪!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1000字篇9
《為了這片土地》這個影片是根據全國十大最美“村官”——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改編。
在影片的開始講述了,王桂蘭是在怎樣艱難的條件下接任村支書的。村里負債37萬元,整個正二村非常的貧困,大量的年輕人離村去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兒童沒有人照顧。往屆的村支書遇見討債的就躲,就跑,而王桂蘭去毅然決然的攬下這37萬元的債務。“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鏗鏘有力的一句話表現了王桂蘭這個看似瘦弱的女性所蘊含的巨大能量。為了讓正二村富裕起來,為了讓百姓們對于未來生活有信心,在各個矛盾,困難中,王桂蘭決定在村里修路。雖然修路是為了全村好,可是任有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工作,在說服的自己的母親,五叔,村里的李大爺后,終于讓路修好了。王桂蘭的親人從開始的反對,到后來的支持,這種轉變也讓她對于自己所進行的事業有了更堅強的動力了。然而在這個村才剛剛有了起步的時候,一個噩夢來臨了,王桂蘭被查出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并且手術需要30萬元。這么巨大的數字,不是她一個小小的村支書可以支付的。然而,此時,好心的鄉親們知道了她的病情紛紛捐款。但是,為了不欠鄉親們的錢,王桂蘭拒絕了手術,并在之后的30年中一直與癌癥抗爭著。她的心中一直堅定的信念就是為了把村里的37萬元的負債給還上。因此,在自己弟弟學習豆芽的事情中,她發現了商機,無私的讓鄉親們學習培育豆芽的技術,并且以此帶動了全村的經濟,很快還上了37萬元的欠款。同時,為了解決留守兒童沒有人教育的問題,創辦了留守兒童中心,這一系列的事情都表現出的了她的勇氣和信念,以及一份濃烈的鄉土之情,愛國之情。
讓正二村富裕起來,王桂蘭付出的不僅僅是汗水,更有著親情,愛情。在影片的開頭主人公自述:“在村里我敢說,這碗水我端平了;可是對自己的家人,我卻不敢這么說。”開展工作之初的艱難,在閉塞的小山村里尤為明顯。情分的天平上,王桂蘭選擇了對家人的虧欠。
為村里修路,年邁母親在意的是苦心經營的菜園子,家里五叔執意保留的是寄寓著對兄弟念想的祖屋,大哥在意的是能征用自己的車賺錢貼補家用。都合情合理,但王桂蘭把天平傾向了村民。流著淚推倒五叔的老屋、哭泣著跪倒在母親床前、餐桌上笑著勸慰大哥,她內心都帶著愧疚。更多的虧欠是對于她的丈夫。在影片的開頭,丈夫的紅毛衣被拉出一條長長的線,她說要給丈夫重新織一件,但沒想到自己的承諾竟然兌現在丈夫生命的盡頭。最后她也與丈夫天人兩隔了。
整部影片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在面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時候所作出的選擇,王桂蘭選擇了犧牲個人利益,來換取全村更多人的幸福。這是我們各位黨員或者積極分子需要學習的。
電影為了這片土地觀后感1800字篇10
8月1日晚,在北方國際影城,我觀看了由遼寧省委組織部、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策劃,北方聯合影視集團出品的主旋律電影《為了這片土地》。
作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的重點劇本和影片,它果然分量足夠,一如它的名字一樣深情、厚重,感情真摯,扣人心扉;它綜合運用動畫、特效、航拍相結合的高科技手段,增強視覺效果及表現力,不負期待。
影片以全國十大最美“村官”——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蘭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講述了她三十多年來,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為己任,即使身患白血病,依然堅持帶領一個欠債37萬元的村子走上了富裕路的感人故事。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的今天,它生動而不枯燥,實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品之作。
她忠誠。在村部食堂吃飯,她在眾人費解的眼光下,在黑板上寫下:“食堂吃飯,每人3元”的字樣;為了對得起村支書這個崗位,她把為百姓解決困難放在第一位,真心動腦,踏著夜色也要研究村里的泥濘土路如何取直修筑;自從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她首先想到的是答應百姓的事還沒有做完,她對自己說要把今后的每一天當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來過,要多為村民做事情;……
她干凈。村里修路,在承包拆遷及施工工程時,她不顧同樣干這一行有承包能力的弟弟的不解,偏偏把工作承包給了別的村民;禽流感來了,全村捕殺家禽,丈夫偷偷藏起來給她治病補養身體的烏雞,她得知后照樣不留。
她擔當。為了帶領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她讓弟弟把學到的生豆芽技術毫無保留的教給村民;為了給孩子落入工地水塘失去生命的家庭爭來補償,她一個弱女子挺身而出,千方百計找工地老總交涉;為了給村里豆芽項目尋找法律保護,她積極與工商溝通注冊公司,使正二豆芽在市場上穩穩立足。
當生活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就看你怎樣體驗和領悟。王桂蘭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難,吃了那么多生活的苦——為了修路傷了母親和五叔的心,為了村里事務少了對女兒和丈夫的照顧,工作中處理事情也曾遭受不解村民的刁難;……桂蘭,這個普通女人,同樣身為多重角色,家庭村務難兩全,公平大局難兼顧,她有多少無奈有多少難言。但她,卻收獲了更多的甘甜。看吧,她的白血病,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為了給她湊手術費,村民紛紛出錢出力,有的甚至拿出了做生意的本錢五六萬之多;面對支書任期屆滿去留,村民們發出內心的呼喚和挽留;她住院了,外面聚集了那么多心疼的村民;……這就是人間最暖心的真情。因為她真正把一顆心交給了百姓,她就住進了百姓的心,成了百姓心頭的牽掛。因為她的心懷是坦蕩的,終為百姓所明白理解,終于贏得更多的敬意、更大的支持和更真的愛戴。為人至此,做官至此,足以深深自慰了。
熱愛生出的力量是無限的。在這片土地上一路走來,她為村民解決了多少大事小情已無從說起;村里經濟、政治、村容等方面的全面改善給了村民自信、自豪和幸福感;她帶領一個欠款37萬元的負債村走上了富裕路,**年村集體純收入達50多萬元,被評為錦州市“百強村”;……遼寧省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成為和諧社會新農村的標桿和典范。有她這樣真正將百姓福祉放在第一位的領頭人,真是正二村百姓的福氣。
王桂蘭是英雄嗎?不,她只是一個普通鄉村的平凡百姓。但她卻以一個熱土女兒的真切情懷,懷著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深情,對家鄉的熱愛,吟誦了一曲當代中華大地好兒女豪邁的歌。她以一顆百姓的心去體諒百姓的需要和疾苦,然后一心去解決這些困難。她從開始作村支書的那一天,就只有一個樸素的心愿,那就是對得起這個崗位,真正為村里做點事,為百姓做點事。她想的不是做官做福,而是做人做事。在全國上下開展“三嚴三實”教育的今天,她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她是泥土里的珍珠,又熱切輝映著身后的這片土地;她是飽含愛的種子,用積極生長的姿態回報著這片養育她的土地。仰視一種精神,我為我們遼寧有這樣的好干部而熱血奔涌深深自豪!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這片土地》用一種通俗生動的語言,呈現給我們一個豐富高尚的精神世界,傳遞一種正能量。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也終將赤裸裸的去。我們能得到什么,又能帶走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有所追求便不空虛,有所寄托便無謂苦。“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度,而在于寬度”。影片以王桂蘭深情的話語收尾,感情真摯,意境水到渠成。在紛繁蕪雜的今天,我們匆匆行走,有時難免會迷茫,有時也會患得患失。統計這個大家庭是我們人生的舞臺,也給了我們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讓我們放慢腳步,靜下心來,用純潔和美好滌蕩心靈,遠離浮躁;讓我們以真誠心和感恩心自省自勵,實現價值,做好自己的人,在本職崗位上,努力而踏實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