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觀后感
《鋼的琴》這部電影主要講訴了一位偉大的父親,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學鋼琴,付出了很多。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鋼的琴觀后感,希望您喜歡!
鋼的琴觀后感篇一
看完《鋼的琴》,心潮澎湃。其實,高手在民間。
幾個鋼廠的工人,可以造出鋼琴。試想,如果讓他們造航母呢?他們會不會想出方法?
電影的一開頭,影片黃昏的顏色和極富浪漫色彩的煙囪,讓人一下子想到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難道這也是一部浪漫主義電影?隨著故事的推進,慢慢感受到,故事情節很好懂。雖沒有波瀾,但節奏緊湊。讓人不禁佩服張猛導演的時代感。如果換其他人執導,恐怕又會不斷的煽情,讓人不得不感到陣陣肉麻。
音樂是《鋼的琴》中非常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從頭至尾,一直貫穿著蘇聯歌曲,而且故事的背景是在鞍山。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大躍進時的大煉鋼鐵。畢竟是喜劇片,在傳統的蘇俄風格音樂之間,出現了超級瑪麗的背景音效,讓人會心一笑。女一號的歌聲更是讓人耳中一新,無論是音腔的把握還是節奏的掌控,都無比的準確和到位。看完前半截時,我還誤以為她最終能在電影中成為著名的歌手呢!如果拍第二部,可能會這樣安排情節吧!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情感的電影。在20xx年中國電影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鋼的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這么好的口碑,的確離不開劇中人與人的情感:親情和愛情。鋼琴的外殼本身就需要用木材來做,受客觀條件限制,只能用鋼材。而最終的效果,非常震撼。銀質色的外殼,雖沒有木質鋼琴外觀那么細膩,卻彰顯巍峨磅礴的大氣。當鋼的琴被吊著放下來時,整個氣勢煞然入目,所有人的心都為之動容。我們不能不為男一號陳桂林豎起大拇指。愛,到底是什么?不是給你家財萬貫,而是愿意為你付出自己的全部。電影結尾時,小元的手指靜靜的在鍵盤上跳躍。故事最終沒有說小元跟誰走,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關于愛情,也是一大看點。大家看到了陳桂林和淑賢之間的感情,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早的結為鴛鴦。但中途突然插進了那個“廚子”,這讓許多男性觀眾對淑賢的印象降了一格。其實,個人認為,作為男人,一定要給女人幸福。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身體上的。如果你一直讓她寂寞,她的身體很有可能背叛你,盡管她很愛你。還好,最后兩人還是成了一對,陳桂林和“廚子”也和好了,結果皆大歡喜。
《鋼的琴》的人物對白是非常幽默的。東北方言本身聽起來就很詼諧親切,再加上電影本身具有的喜劇感,在觀看此片時可以說是平均每三分鐘要笑一次。
提到喜劇電影,好多人會首先想到星爺的無厘頭和馮小剛的馮氏幽默。而東北話的幽默我們最早是從本山大叔身上看到的。在電影中出現東北方言,一股質樸純真的感覺油然而生,發自肺腑的笑覺不禁流出,讓人捧腹。
總而言之,《鋼的琴》非常優秀,是繼《瘋狂的石頭》后有一部驚駭世俗的小成本電影。而這種電影,才是人民大眾所想要看到的。什么《孤島驚魂》《白蛇傳說》,都是浮云呀!
鋼的琴觀后感篇二
寒假里,媽媽給我推薦了部電影《鋼的琴》。這部電影艱辛中透著幽默,看了讓人覺得快樂又感動。
電影主要演了一位偉大的父親,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學鋼琴,付出了很多。一開始,交學費讓老師教,晚上就偷著到學校的琴房練琴,結果被發現了;自己在家做了個鍵盤模型,孩子嫌沒聲音;后來,想到去偷學校了的琴,又被逮著了;想買一架琴,但是沒有人肯借錢給他;最后,決定給孩子造一架鋼的琴。
看完后,我覺得這位父親非常愛自己的女兒,雖然貧窮,但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把女兒培養成鋼琴家,為了實現這偉大的理想,歷盡艱辛,吃了很多苦,最可氣的是孩子媽媽還要和他離婚。最后他的驚人舉動,感動了所有的朋友,幫他親手給女兒做一架鋼的琴,也感動了孩子的媽媽,一家人又團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我也要有理想,然后不斷地努力去實現她!
鋼的琴觀后感篇三
那日,看完《鋼的琴》,我不禁抹下兩滴眼淚來。
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兒。妮兒很愛彈鋼琴,她的父親是某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一次,因為妮兒在鋼琴室練琴練的很晚,妮兒的父親就這樣丟了工作。妮兒的母親因為家里太窮已經不想跟她爸爸過日子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艱難的抉擇。妮兒說,誰能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過。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撫養權。妮兒的父親為她做了架木頭鋼琴,木板上畫著琴鍵,發不出任何聲音。父親說,只要心里有音符就能聽得見。但有一天,他聽說女兒要跟媽媽過就賭氣把那架木鋼琴砸了。女兒哭著不走,說,不跟媽媽了,永遠跟著爸爸。聽了這句話,妮兒父親的氣消了,又覺得有點對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幾個要好的哥們去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琴計劃失敗,他也差點進了公安局出不來。他還是不甘心,到圖書館借了本《怎樣做鋼琴》,他從那堆俄文中一個詞一個詞地翻看詞典,翻譯成了中文,經過幾番周折,妮兒的父親終于做好了那架鋼做的琴。但父親為了讓妮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最終卻放棄了對她撫養權。妮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放鋼琴的廢棄工廠。在那里,妮兒用她那雙手,彈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聲。
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父愛是那么的感人:妮兒的父親是多么地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為了安慰女兒,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鋼琴。琴彈不出任何聲音,他卻告訴女兒,音樂是用心去聽的,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的。后來,為了挽留女兒,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幾百個琴鍵的鋼琴。妮兒的父親用愛編織了數不清的善意謊言。當最后妮兒用稚嫩的童聲問她的父親,這琴能彈出聲么。父親肯定地告訴妮兒,一定能。我的眼淚就像珠子斷了似的,流了下來。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愛孩子、到老依然對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們總以為孝敬父母的事來日方長,時間還多著呢。可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媽媽的鬢角有了幾許白發,爸爸的腰不再挺拔。當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時,時間卻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從現在起,替父母分擔一些活兒,以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鋼的琴觀后感篇四
昨晚在迅雷看完《鋼的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友情,愛情接地氣的國產電影。電影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所以現在我推薦我的好友們,有時間可以去欣賞《鋼的琴》。
如果你們是抱著美國好萊塢動作大片,或者香港扣人心弦警匪片的心情去看《鋼的琴》,也許你們就覺得我欺騙你們的時間了,你們肯定會抱怨國產電影特別是大陸電影拍的垃圾。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也沒辦法了,“一部文藝片,你偏要想成戰爭片”借韓寒的話說。
《鋼的琴》主線以爭取女兒撫養權貫穿整個影片。男主人公的婚姻可以說是失敗的。同床異夢,老婆紅杏出墻,跟了一個賣假藥的藥販子,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她衣錦還鄉要跟她的丈夫離婚并奪取女兒的撫養權。女兒喜歡彈鋼琴,而且誰給女兒買鋼琴,他們的女兒就跟誰過。男主人公陳桂林為了留住自己從小養大的女兒,買不起鋼琴的前提下,千辛萬苦聚集自己的好友給他女兒制作鋼琴的故事。
有一個陳桂林這樣的父親是偉大的。為了女兒的夢想,為了男人的尊嚴,電影里的陳桂林在借錢買琴無門的情況下,召集自己的好友幫忙去學校偷情。當然,這是很滑稽的一幕,這行為卻很感人。但是最后結果是被發現沒偷著,還被抓進派出所(其實他是可以逃跑的,但是為了女兒他還是固執的留下了)。
這一幕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也是一個可愛的父親,他敢做敢當。
接下來的一幕,我覺得是表現了一個有智慧的父親。偷琴不成,法院的離婚通知書又在施壓的時刻。陳桂林卻沒有退縮,自己到圖書館找資料,請設計師、朋友們幫忙一起造琴。
陳桂林的一群朋友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他們都各自過著簡單潦倒的生活。他們中有:無條件喜歡陳桂林的歌女、花天酒地騙女人錢的無賴、斤斤計較退役的小偷、落寞講義氣的江湖大哥、妻管嚴事業型的屠夫等等。
一群雜牌軍,卻能團結在一起為一個簡單目標而奮斗,可以想象他們的友情是深厚的,也是最真貴無價的。
就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我們踏出了社會,一年之中好朋友能聚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多,更何況是聚在一起完成一件沒有豐厚價值回報的事,真的的太難得可貴了。
影片中的這一幕,他們的笑容,他們的韌勁,他們的知足,徹底的折服了我。我很羨慕他們的友情是那么的深厚。
我寫的當然是不好,但這部《鋼的琴》確實值得你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