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卒跡有感3篇
看卒跡有感1
我喜歡影片《卒跡》的slogan——中國鄉村的路徑。作為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的農民,我對這塊土地始終有屬于自己的熱愛和看法,這句slogan給我最初的感覺是內心微微的顫動了一下,這小小的心理變化快速將我拉回到那遙遠而又貼近的鄉村。
時至今日,中國絕大多數的鄉村仍出于嚴重的貧瘠狀態,文化的落后和意識的麻木還有性格的懦弱是普遍的鄉村性格。已經進行了十余年的新農村減少和近年來大力推進的城鎮化建設而言,更多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其中的破壞遠遠大過了建設,跟隨這一個書面和理論都講得很香美可口的大餅而來的,是新一輪的掠奪和更多對于環境的毀壞,從連連來各地鄉村發生的暴力強拆到強行征地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嗅到更多恐懼,更多危險的信號。
早在十年前,陳桂棣、吳春桃伉儷所著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中國農民調查》比較忠實地記錄了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屈辱佝僂著的身影緩慢前行的歷程。該書出版不久后一度被禁,既諷刺而幸運的是,這部良知之作卻是因為更多的盜版而如星火燎原般傳播開來。《中國農民調查》里的農民和農村,才真正是廣袤大地上中國農民和農村的縮影,盡管作者主要寫作的是安徽農村的事,我在云南鄉村與長輩的交談中,相同的命運也得到了完整的驗證,這些年的奔走之中,我在更多省份的農村亦得到了同樣的驗證。
看卒跡有感2
無意中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卒跡》,影片將主人公李二卒定位為一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講述了他雖出生貧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運擺布,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一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體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奮斗歷程。看似平常的一個勵志故事投放在當下不斷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持續反“四風”的時代背景下,又折射出一番新的寓意。
李二卒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冤種”村支書,成長為群眾擁護、成績斐然的學習典型,靠的就是一句至理名言:“當干部就應該吃虧”。在當選村支書之初他就立下約定:“絕不吃村里一口飯,不拿村里一分錢”。他請曾經反對他的村民監督村里財務,還對家人“丑話”在先,不謀私利,不搞兄弟特權。他無償貢獻自己的技術和蔬菜大棚帶領村民搞種植、搞企業、搞新村規劃,不惜被家人誤解,和親人反目。正是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吃虧”精神,才使他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當干部就要有“吃虧”的覺悟。“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干部為了群眾的利益要敢于吃虧、勇于吃虧,這是黨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黨員干部背負著黨和人民的殷切囑托和希望,擔負起了比常人更大的責任,也是群眾學習的“表率”,唯有時刻以忘我的事業心、責任感去履職盡責,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才能得民心、解民憂。
當干部就要有“吃虧”的決心。黨員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業,造福人民群眾,就要勇于做他人不想做的困難事、棘手事,敢于走別人不敢走的創業路、創新路。面對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沖突,能夠果斷舍棄個人利益,面對選擇和誘惑能夠不計名利得失、甘于奉獻犧牲。勇于吃虧就必然要忍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扛得住不解和誤解。
作為黨員干部,甘于吃虧,不是窩囊妥協,而是一種胸懷家國天下的大我情懷和奉獻精神。吃苦在先、享樂在后,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利益就讓。只有這樣,黨員干部在群眾中才能有威信,講話才能讓群眾信服,群眾才會一心一意跟黨走。
看卒跡有感3
象棋,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古時候它被被稱為修身之藝,而今則被視為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的活動。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悟出某種哲理。棋局中最不起眼的小卒子,往往在關鍵時刻卒子可能會發揮關鍵性作用,因為小卒子過了河可發揮車(ju)的威力。
電影《卒跡》首先從片名就很有寓意,其次才是故事本身。電影以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書李連成為原型,反映了一個農村最底層農民的奮斗歷程。影片主人公李二卒靠著“拱卒”精神的內在力量,不僅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天地,更帶動了整個村共同富裕。
李二卒是村里的“冤種”,從小就是家人受盡了村民的刁難、挖苦、諷刺,也因此也激發他勤勞致富的激情,從而勇敢的成為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領頭人。李二卒的父親下的一手好棋,究其原因是他用卒用的好,棋盤不結束,任何一個棋子都有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趴窩卒也有可能左右這最終的局勢,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李二卒身上也有了這種拱卒精神。
中國電影市場上類型片很多,但農村題材電影基本是空白,很多人出品方想當然的認為這類電影不商業沒市場,所有不會投資這類賣力不討好的影片。而根據真人真事而改編的電影,彌漫著一股泥土的芬芳更加接地氣。從這個角度上講,這部影片是對農村電影主旋律的一種突破。它不是對先進人物的公式化演繹,而是從草根出發去反映“小人物的大時代”。
《卒跡》反映了小人物的堅韌,更反映了他們的悲慘,因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只能“拱”一步看一步,只有在法制框架下才能改變現狀。這樣的影片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中國本身就是農業大國,7、8億人口在農村,他們需要這樣接地氣反映自己真實生活狀態的影片。所有該片的現實意義巨大,可謂之一部農村題材的史詩式影片。
影片中李二卒的成長成才發家致富之路何嘗不是整個農村發展的,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生活的變遷,是農村農民小康之路的一個縮影。從農業合作社到土地改革再到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村的變遷關乎整個社會的發展。在廣大農村可能有千萬個“李二卒”,而本片中的李二卒只是一個農村基層帶頭人的代表。
這部電影的公映,一方面為農村發展的未來提供了精神動力,另一方面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問題,以便于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發展的道理。這比一些一味追求票房成績的商業片現實意義更加巨大,娓娓道來的現實題材電影,讓人靜靜的欣賞,真切的感悟。電影市場上不能只有單一的商業片,農村題材也可以成就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只有河南濮陽祖鎮西辛莊村有李二卒,千千萬萬個農村都需要有“李二卒”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