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爭》觀后感
《我的戰爭》跟傳統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相比,更像是嚴格意義上的戰爭動作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戰爭》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我的戰爭》觀后感篇一
反映朝鮮戰爭的中國影視作品,近幾十年較少,但在今年出了三八線,我的戰爭等數部作品。9月15日上映了電影《我的戰爭》,網絡上據說口碑上一片叫好,票房也一片飄紅。懷著對先烈的景仰和對朝鮮戰爭的憧憬,我趕了下時髦,看了這部電影。我寫了這篇影評,以饗大家。
從小我是個軍事迷,大約男孩子們都有這個興趣。這次由香港導演彭順首次執導這部國產大片。在心目中有種想像應該是與有著以前不同的風格。中國老一輩導演秉承前蘇聯的導演方法,或多或少都有些模仿的痕跡。很典型的是著重反映領導在戰爭中的中心地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個人崇拜多多少少
都會在電影中表現出來。這些電影很多人都看過。
時間跨進到了現今,歐美戰爭電影的進口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們的中心人物總是普通士兵在戰場中的艱辛犧牲,而他們上級卻又常常表現出在某種程度上的無能。區別太大了。
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在這里不贅述了。這部電影只是講述了一支志愿軍部隊在朝鮮戰場的作戰情況。以筆者個人喜好,看戰爭大片不愿有過多的情感戲,戰爭就是戰爭。而這部電影恰恰就把文戲作為了一個重點,占了幾乎一半的篇幅。類似于《狂怒》的糖葫蘆結構,也許是為了吸引女性注意力。但顯得不倫不類。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戰爭片愛好者不會茍同。
戰爭片的好看就于情節和細節的處理。難度和殘酷是一波接一波的高潮,戰斗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而要因地制宜,處理不同的困難,電影中的志愿軍戰士卻是一味的沖鋒,一成不變的打法,當了敵人的活靶子?赡軐а菀怀鲋驹杠姂鹗康挠旅秃蛨詮姡瑘皂g不拔,勇于犧牲,但這與二戰時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全體玉碎,自殺性沖鋒有何兩樣。另外有個細節值得玩味,根據史料,由于美軍的火力和空中優勢,志愿軍的武器與美軍差距巨大。志愿軍的進攻往往會選擇在夜晚,避免與美軍在白天戰斗,這樣美軍的空中優勢無法發揮,而且美軍不擅長夜間戰斗,會大大削弱美軍的戰斗能力。電影《我的戰爭》卻把最后一場攻堅戰選擇在白天,這是違反當時的戰爭常識的。還有一點戰士投擲手榴彈,手榴彈只要一出手,就會驟然爆炸,沒有一點延遲時間?梢妼а莺途巹〔]有認真的去請教軍事專家。也沒有認真去研究敵方的戰斗狀況,電影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作為一個主旋律電影細節的探討應該是嚴肅認真的,但畢竟是一部電影。這些細節只要劇情處理的好,,我想觀眾都是可以容忍的。
而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大量使用手持攝影機,近距離拍攝,鏡頭晃來晃去。第一視角在玩戰爭游戲時,可以做到玩家深入其境,大呼過癮,但作為一部電影,這將嚴重導致觀眾在看戰斗場面時發生眩暈,頭昏眼花,天旋地轉。無法集中注意力。大大打擊了觀眾的觀影積極性。完全破壞了暴力美學,慘不忍睹。唯一感到欣慰的只有音響效果一流,戰爭戲完全沒有拍好。也許是導演想拿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攝影方法,讓觀眾有一個全新的感受。但這對觀眾的要求相當苛刻。觀賞性和娛樂性消耗殆盡。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優點,有些部分特別打動人,例如戰士飛身去救連長。連長中彈后倒地,好象睡著了,觀眾都希望連長能活著回國,他卻沒有能回來。還有戰士上戰場與女友,護士的告別等等。就不多說了。真不知道網上評價如此之好的文章是從何而來,作者到底看了這部電影沒有?或許是一種宣傳手段。
從演員來看劉燁的表演也是大失水準,作為第九連的連長,只空喊了幾句口號,激勵戰士奮勇殺敵。并沒有表現出一個基層指揮應有的豐富戰斗經驗,足智多謀的策劃。與"三八線"電視劇中的連長無法相比,相反文戲,感情戲卻很出彩?傮w來看《我的戰爭》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我的戰爭》觀后感篇二
《我的戰爭》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
該片以孫北川為主角,他帶領的九連是志愿軍中的一支勇猛的隊伍。在趕赴戰場的火車上,他與干練又耿直的文工團團長孟三夏相遇,身為同鄉的兩人由斗嘴開始產生交集,孫北川對孟三夏一見鐘情,而孟三夏則看不上這位"大老粗"。然而,孫北川沒有多少時間用來追女孩,他帶領著自己九連的弟兄沿途作戰,在火車上躲過了美軍的空襲,在五義亭追擊美軍的坦克部隊,誤入美軍地雷陣陷阱之后又要與兄弟們拼死突圍,最后還要領著兄弟們完成攻下537高地的任務。孫北川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可靠的男人、勇猛的戰士。孟三夏對孫北川的感情也產生了變化。
小人物刻畫溫情場面
整部電影中兒女情長的元素所占比重不多,但能起到讓孫北川的形象更為立體的作用。他追女孩子的招式都是直截了當地說"想和孟三夏親嘴",這種看似直接的對白,劉燁卻還能將其演繹出可愛又率真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國產戰爭片不同,《我的戰爭》從小人物的出發,重點沒有描繪朝鮮戰爭的宏大和歷史意義,而是放在了一個個鮮活的戰士身上。大膽的再現了在戰爭這臺絞肉機中生命的渺小,又在殘酷的戰爭中升華了最真實的人性,著實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真實場景展現血性精神
對于影片中的戰爭戲份,著重凸顯了場面的真實性和殘酷性,許多觀眾表示"如同置身于戰場"、"炸彈似乎爆炸在身旁"、"第一次這么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戰場",而對于影片戰爭戲之外,更多人表示"戰爭太殘酷"、"慶幸自己活在和平時代"、"影片中殘酷的戰場上卻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更是有許多人在觀影后,被影片所感染淚眼朦朧。并且在表現戰爭殘酷性的基礎上,影片注重刻畫中國軍魂,展現了中國軍人能打勝仗和保家衛國的血性精神。
《我的戰爭》觀后感篇三
《我的戰爭》跟傳統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相比,更像是嚴格意義上的戰爭動作片。電影中黃志忠張弛有度的表演深得觀眾喜愛,沒有了英雄主義,還原到人物與人性本身。他舉重若輕的表演,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了革命年代至真至純的父子情。在民族大義和個人私情的選擇面前,拿捏十分到位,多層次多角度把握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普通且有血有肉的老兵。電影上映后,更有觀眾發文表示:"李順良最后哼唱豫劇的時候,他就那么哼著、唱著,我的眼淚就忍不住的掉了下來,就是這樣的哼唱卻遠比慷慨激昂的口號更讓我心酸"。
在電視熒屏上,黃志忠主演的電視劇無一例外都獲得過超高收視和良好口碑,因精湛的演技,黃志忠在第16屆上海電視節和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上分別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名副其實的"雙料視帝"。而此次,黃志忠轉戰大銀幕首演小人物,角色雖小但是份量很重,濃濃的父子情、無私的戰友情打動觀眾。而在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黃志忠的敬業精神,在北京零下二三十度的時候,黃志忠還在冰天雪地里負重,在冰水里準備和敵人同歸于盡,這些刺骨的寒冷都是最真實的感受。就是在這樣的真情實感,更是讓觀眾仿佛親身經歷了這場殘酷的戰爭。
《我的戰爭》觀后感相關文章:
1.《我的戰爭》觀后感800字
2.我的戰爭觀后感
3.《我的戰爭》觀后感
4.《我的戰爭》觀后感
5.《我的戰爭》觀后感8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