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師節的觀后感作文:觀鋼琴教師后的感想
2017年教師節的觀后感作文:觀鋼琴教師后的感想
《鋼琴教師》是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的作品,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書中描寫了如同共生體一樣不正常的母女關系。有著典型小市民心理的母親把女兒當成實現進入上流社會的愿望的工具。女主角埃里卡從小生活在母親的卵翼下,生活中只有鋼琴,雖年齡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仍然時刻處于母親的監視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市民一心往上爬、擠入上流社會的卑瑣心理,與外界隔絕、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嚴重摧殘了人的個性成長與發展。埃里卡的人生悲劇無可避免了。
作為一個母親,讀完這部文學作品,首先反省自己有沒有有意無意對孩子犯了這種錯誤。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至于這樣迫逼孩子。但是要警惕的是,別讓孩子來替你完成夢想。別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孩子首先是一個個體,我們作為家長起的作用是引導、鼓勵。任何人都不能侵占別人的人生,否則就如埃里卡母女那樣,都沒有幸福的人生。作為家長,我們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斷進步的,這樣才能與孩子教學相長。
埃里卡時時處于監視的痛苦人生令我再次反省,自己應該在孩子的童年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最近看到一篇報道,講到要給孩子“留白”,讓他有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表達出愉快正面的感情。孩子寫日記時,我常常教他寫“我很開心”之類的句子。孩子有時就會脫口而出:“我其實一點都不開心啊!”后來我頓悟了,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讓他從小學會表達真情實感,而不是為了討好老師或是家長寫一些假大空的話。
只有擁有自己人生的人才配擁有幸福。這是《鋼琴教師》這部文學巨著給我的一點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