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碟中諜4電影觀后感800字作文:情感方面的“急轉彎”
《碟中諜4》是由派拉蒙影業公司于2017年12月16日(北美)發行的一部動作諜戰類影片。關于碟中諜4電影觀后感800字作文內容如下。
關于碟中諜4電影觀后感800字作文:情感方面的“急轉彎”
和imf(impossible mission force)比起來,007他們的軍情六處簡直弱爆了。盡管q先生也曾經整出光學隱形跑車那樣準科幻的東東來,當他看到《碟中諜4》中所用gadget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羨慕的。比如那個“主動式人眼追蹤動態虛擬背景光幕”,就是個很好玩的東東——只要攝像頭與計算芯片夠強勁,就完全可以實現。以imf的超軍事化建制,實現這個應該是不難的。
可以說,《碟中諜4》是美國特勤偵查——也就是俗稱“間諜”活動——對英國同行們企圖獨霸銀幕拉風的反擊。如果這個系列能持之以恒,沒準還真能趕超007的業界標桿地位。有趣的是,到了新世紀,這兩個系列都有越來越向純粹的動作片類型靠攏的傾向,傳統的間諜活動中“斗智”部分都被最大限度地壓縮了。“斗智斗勇”基本上只剩下了后半部分,如果說還有那么點“智”,也只剩下“急智”了。
這第四部《碟中諜》顯得比前三集都緊湊,往好里說就是“絕無冷場”的意思。雖說談不上堆砌動作場面,至少沒給片中男女留下丁點談情說愛的時間。對俺這樣的惡俗男性觀眾來說,動作片中任何沒有香艷場景的情愛場景都是浪費;由于靚佬湯一貫堅持走青少年偶像的錄像,所以這個系列是不會有很香艷到令俺滿意的場景的——如此還不如不要。新片做到了這一點。
“無香艷”并不等于沒有感情戲,俺很驚訝地發現《碟中諜4》中居然還有個情感方面的“急轉彎”,有點意思。
不過,俺還是忍不住懷念《碟中諜1》,懷念那種蛇蝎美人似的迷離、挑逗與背叛,更懷念德帕爾馬優雅從容的懸疑手法。新片不少片段的確讓你手心捏一把汗,但總感覺稍微“趕”了些,還是走的爆米花路線,一段趕一段的作法,固然會讓人在電影院里覺得很值,總缺乏一些事后回味的價值。俺個人覺得,這和編導調控動作場景的手法有關。“鳥先生”用此片證明了他會編排動作,無論是迪拜哈利法塔上的攀爬懸跳,還是最后停車場里的追逐扭打,都完成得異常干凈利落。但也僅此而已。
事實上,個人覺得片中的動作場景乃至全片的基調,都“過于”干凈利落了些,剛勁有余,柔美不足。像“威爾剛”那種刺激,是無法給予電影長久魅力的,后者恰恰必須從影片那些稍微緩慢的片段中沉淀而來。就算是純動作場景,恰到好處的舒緩,也能通過懸疑來提升刺激的檔次。《碟中諜4》給人的感覺,是“舍不得慢下來”,像《碟中諜1》中“盜竊密碼”那樣安插無數橋段卻又在運鏡和控制節奏方面盡顯大家風范的場景,已經絕跡了;也許很多觀眾喜歡這樣的安排,但俺總覺得每一個系列角色,應該有他獨特的氣質;伊森亨特還是和波恩有些不同的,至少俺個人喜歡從亨特身上多看到風情的一面,看到諜戰風云中陰暗潮濕曖昧的一面,而不僅僅是一個快意恩仇的動作英雄。與核心角色氣質相匹配的,電影本身的呈現手法,也該有它獨有的氣質。俺從《碟中諜4》中沒有感受到這種特質。
本片另外出乎俺意料的,是特效運用上的缺乏質感,這點對于好萊塢a級制作來說不能不說遺憾。像克林姆林宮的爆炸,看預告片時就覺得不該純粹依賴cg特效,而應該輔以微縮模型的物理爆破特效;可惜成片中這點沒有改觀,尤其是煙塵滾動的效果,不是很令人信服。后面沙塵暴的場景好些,可水下潛艇和導彈反射的效果又都“干凈”到像動畫片的效果,這就有些出戲了。
從緊張刺激的角度看,《碟中諜4》無疑是成功了;但俺很懷疑你是否會得到更多。“鳥先生”交了份可以打80分的作業,終究還是拘束了些;要打更高分,需得游刃有余地注入個人風格才行,但又不該是第二集那樣瞎炫耀的風格——那不符合特工“低調有效”的原則。所以,說到底,還是俺太喜愛第一集了,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