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晚的觀后感:期待春晚
有關春晚的觀后感:期待春晚
在期待與莫名的復雜心態中迎來了雞年春晚。我相信許許多多觀眾與我的好奇心理“異曲同工”:沖著“外來和尚”馮小剛執導的春晚:看你馮小剛念的“春晚經”會不會別具一格。
“摻沙子”主持人張國立令人眼前一亮:不裝、穩重大方、有親和力,不僅站位“中心”,且在五名主持人中體現了實質性的核心價值。
蔡明那個小品好:語言幽默、俏皮、出彩,蔡明那張嘴真“貧”.結局意想不到的好。
《萬馬奔騰》很有創意:現代、新潮、魔幻。
《扶還是不扶》直面困擾社會與人心的現實困境,不回避問題,深刻揭示了一個尖銳的社會現實問題: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很難扶起來了。如果揭示與寓意更深刻些:在一些問題上,即便人心倒了,也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扶起來!可惜在這方面著力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品的內涵與藝術感染力。
牛莉與郭冬臨的小品同樣直面現實諷刺和鞭撻有力度: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人情份子”這種利欲熏心的斂財禮金“苛捐雜稅”,已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稀釋和離心離德人際之間真誠感情的社會公害“離心機(會)”
在人民大眾的記憶中,春節聯歡晚會就是趙本山搭宋丹丹,陳佩斯配朱時茂,馮鞏還是老一套。不過這些老面孔也有的漸漸離去了,趙本山大叔的17次春晚,哪次不是給一代人帶去了歡樂?可是在2017年,本山大叔身體狀況愈來愈不佳,便只能結束了表演生涯。很多人說今年春晚不用看了,可是春晚卻沒令一些人失望,不僅玩出了新花樣,還引出了一些新面孔、新節目。還使用了大量流行語,十分貼近人們的生活。
我十分喜歡一個語言類節目,雖說是老面孔,但有了新感覺。這個就是由蔡明和潘長江表演的《想跳就跳》。講述了一個犀利抑郁的退休老太太碰上一個身材矮小、受人排斥的老頭兒。其中蔡明飾演的老太太犀利的語言逗笑了我們這些觀眾。比如說:潘長江:“我的藝名是小陀螺。”蔡 明:怪不得我這么想抽你。還有“潘長江:你這老太太比慈禧還難伺候。蔡明:你伺候過慈禧啊!”等等,增加了許多笑料,不像往年的春晚一般毫無笑點。
除了這些,劉謙的魔術節目也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早在春節聯歡晚會前,就有人預料到是劉謙配董卿,不過,這次跨界組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劉謙和李云迪。這種不一樣的組合還有朗朗和侯宏瀾,他們都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春節聯歡晚會雖然還有不少的人在質疑,但是在春晚的進步來看,它會越辦越好的。
上述有關春晚的觀后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