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察日記精選
文明是一種行為,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小編整理了文明觀察日記,歡迎欣賞與借鑒。
文明觀察日記【篇一】
還記得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張老師親切的拉著我的手,和藹的說:“跟老師、家長、小朋友說話的時候,要用上‘請’、‘謝謝’,這樣的孩子才是文明的孩子!”第一次,我似懂非懂的知道了“文明”。上學了,我對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語文老師說,文明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積淀而成的,是符合人類精神追求的人文精神和發明創造的總和。有了文明,人類得以脫離野蠻狀態;有了文明,我們有了語言、法律,有了家庭、信仰。 “文明”對我來說越來越深奧了,我有點弄不懂了,媽媽說,“文明”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不信,我帶你去找“文明”。
“文明”真的能找得到嗎?帶著半信半疑的心理,我和媽媽開始了“五一”勞動節假的“文明找尋之旅”。從我們的葛湖村到徐州市要做公交車,當我們踏上公交車的時候,車廂里已經是滿滿的旅客了,我和媽媽都沒有找到座位,只能在車廂里拉著扶手站著。
半路上,我挨著媽媽小聲的嘀咕著:“媽媽,我累啊,腿都酸了。”媽媽說:“再忍忍吧,因為是假期,人流量自然就大些。” 正在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兩個大哥哥站了起來:“阿姨、小妹妹,你們坐這兒吧,我們坐了有一會了,剩下的路站著也撐得住。”我和媽媽連忙道謝,“媽媽,這是文明嗎?”媽媽指了指我的小腦瓜,笑了。
快到站了,又上來了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和媽媽連忙起身讓座,阿姨一個勁的擺手:“讓一個座位就夠了,然孩子們擠一擠坐,我站著就行!”我說:“弟弟小,阿姨您抱著他坐吧,小妹妹自己坐一個,我幫您看著。”阿姨感激的看看我,又看看媽媽,說:“大姐,您教出來的孩子真是文明、懂禮貌!”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今天找到“文明”了!原來,“文明”真的就在我們身邊。
文明觀察日記【篇二】
體驗過麗江古鎮的古樸、熱鬧,我們又來到了大理。大理白族人最多,女生叫金花,男生叫阿鵬,這里也是五朵金花的家鄉。當地也有少數漢族人,漢族人和白族人生的孩子你知道叫什么嗎?叫漢白玉,好笑吧。
上午在蝴蝶泉等著名景點游覽過以后,下午就來到洱海。(洱海其實不是海,它只不過是一個高原上一個很大的斷面湖)檢過票后,就上了游輪。我原本以為游輪上只會有甲板、幾個房間,沒有想到游輪上設備很齊全:有酒吧、雅間、小賣部、歌廳等等。
坐在房間里,等了一會兒,船開了,它開的很穩,就像在陸地上一樣。哇,游輪真的開了嗎?我怎么感覺像沒開?出去看看吧。手扶著欄桿,望著碧波斑斕,宛如鏡面一般平靜的洱海,心中也靜下來。藍天白云,洱海中各個島嶼的倒影,都倒映在洱海上。船開動時還有陣陣微風吹過,給人以清爽的感覺:心如靜水,大概就是現在這樣的心境吧。
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幾個小時,船已經靠岸了。我的心中只冒出一個想法:啊!洱海真大啊!
文明觀察日記【篇三】
我們有一個美麗的柯橋,他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可有些人,偏偏不愛護著美麗的柯橋。在水溝里亂扔垃圾,難道它們再也不想看到這美麗的城市嗎?
有一天,我和爸爸去釣魚,到了那里,我的爸爸拿魚餌,弄在魚竿上,投入水里,不一會,爸爸對我說:“魚竿好重,肯定釣上來一條大魚。”在爸爸的臉上投入出高興的神態。說完,爸爸用力一拉,濺起的水珠被陽光下照的亮晶晶的,好似寶石一般。咦?怎么回事,怎么是一大把垃圾?我疑惑不解地說。“肯定是那些不講究衛生的人”爸爸生氣的地說。我的肚子突然涌出一團火來,我真想罵死他們,這樣的一條清清的小河竟然變成了這樣。
為了讓小河變得干凈,我和爸爸決定用釣魚的方法來清理小河。整整過了一個小時,這條小河終于被我們清理干凈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雖然我們釣到的魚不是很多,但我們依然很開心,因為我們把小河變回了以前的容貌。同時,我也想對那些我、人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