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歷史故事的作文素材
一、疏不間親——南懷瑾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劉表的原配太太死了,大兒子叫劉琦,后娘對他不好,準(zhǔn)備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劉琦急死了,就請教他的叔叔劉備,劉備很高明,他說你問我們軍師諸葛亮吧。
劉琦就問諸葛亮,諸葛亮聽到就不答話,故意岔開,劉琦總講不上話。后來劉琦就告訴諸葛亮,他說我有本絕版的好書,先生要不要看?我這是譯述,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諸葛亮也是喜歡搞學(xué)問的,就跟他到樓上,諸葛亮一上去,劉琦就把樓梯抽掉,諸葛亮下不去了。劉琦立刻跪下,先生啊!這個時候一個外人都沒有,你非教我不可。諸葛亮沒有辦法,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說的“疏不間親”,夫妻吵架,兄弟之間有紛爭,第三者絕不能講話,講話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個經(jīng)驗,年輕的時候很熱情,有兩夫妻剛剛結(jié)婚,他們都是我的朋友,結(jié)果兩個人吵架,都向我埋怨對方。我想讓他們兩夫妻講和,跟男的講,你不要聽她的,她就是脾氣壞,然后告訴女的,我那個同學(xué)好討厭,你不要理他,過一兩天就好了。結(jié)果到了晚上,兩夫妻就和好了,然后說某人講你壞!那樣啊!這樣啊!弄得我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這個道理就是“疏不間親”。
諸葛亮說,劉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疏不間親,我沒有辦法。劉琦說,如今只有軍師可以救我了。諸葛亮就講歷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戰(zhàn)國的典故你不知道嗎?你向你父親請求帶兵外調(diào)嘛!部隊歸你掌握,又守了邊疆,跟后娘離得遠(yuǎn)遠(yuǎn)的,不起沖突。等你父親一過世,軍權(quán)在你手里,你愛怎么干就怎么干。諸葛亮只好講歷史故事,劉琦就懂了。
我昨天講一個同學(xué),“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常常看到年輕人,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談,他出了很多主意,這就是沒有受過好的教育的緣故,你又不是那個公司里的職員,不知道內(nèi)情,又不曾參與過。譬如剛才有人提出來,我們樓上有大法會,方丈親自主持,很莊嚴(yán)肅穆,但是你曉得嗎,昨天夜里,他們?yōu)榱瞬贾眠@個會場,到早晨六點鐘才睡覺。你沒有參與過就不曉得多么辛苦,就不知道內(nèi)情。所以由這個道理就要推及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絕對不隨便講話,因為你不懂別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
二、不要站在地上向樓上吐口水——若水
在北宋時期,柳永詞可以說是“天下詠之”。皇帝,宰相,和尚,太監(jiān),青樓女子,平民中都有他的粉絲。宋仁宗就是其中一個重量級的粉絲,每次喝酒總要聽著柳永詞,要不就覺得這酒喝得不盡興。還有個開元寺的和尚法明,“每飲至大醉,惟唱柳永詞”,十幾年從未間斷。
那個時代,人們雖然很喜歡柳永詞,私下里經(jīng)常讀詞、唱詞,但從心里瞧不起詞,覺得詞和正統(tǒng)的詩文相比,低級庸俗,無非是卿卿我我,終歸難登大雅之堂。于是,經(jīng)常有人對柳永詞冷嘲熱諷。
一日,當(dāng)時的詩人劉岑在京城相國寺聚餐,當(dāng)著眾人嘲笑柳永詞。這時候,一個太監(jiān)聽到了,偏偏他是柳永詞的骨灰級粉絲。他不聲不響地走上前,遞上筆墨紙硯,說:“既然閣下說柳永詞如此不好,那就請你寫一首好的吧。”劉岑頓時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作家亦舒的一句話:“不要站在地上向25樓吐口水。有些長期站在地上,得不到提拔又怨天尤人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就心生嫉妒,繼而不平,于是站在地上,抬起頭,直罵25樓住客,結(jié)果往往是沒玷污到別人,口水卻落到了自己臉上。”
《世說新語》記載,桓溫年輕時與殷浩齊名,常常有競爭之心。一日,桓溫問:“你與我相比,如何?”殷浩答:“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經(jīng)很久,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