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滿分作文:道法自然
讀滿分作文,領悟其中精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法自然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道法自然
夫道者,萬物之源也,衍而萬化,是為自然。心者,思辨之源也,拓以八方,乃識道也。是以,物載于道,道源于辨,辨本乎心。故吾曰:格物以致知,致知以求道,道法自然。
水之以清,濁之一塵,清與?濁與?必見濁焉。奈何以一泓之大而難掩塵之忽微?蓋水之空明澄澈,而塵之濁垢彰顯,相形見暇故也。推而論之,瑜不掩暇昭矣。兵法修列,惜乎臏腳;厥有國語,嘆乎失明。豈不恨哉?戰無不勝,胯下受辱之徒;楚漢稱雄,聲色酒肉之屬,唐開風流,弒父戮兄之輩。莫不憾哉?
鄭板橋仰觀而稱焉“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李蕭遠俯察而慕焉“體清以洗物,不亂于濁。受濁以濟物,不傷于清。”周敦頤臨水而贊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其格物之厚而悟道之深,不亦道法自然者乎?
昔者,法萬物而有所就者,不可謂鮮矣。魯班格草而有鋸子出,孔明格馬而有流馬作。諸如此類者云云,而況于近乎?甚也,法羽禽而有飛機就,法游魚而有潛艇成。思蝙蝠其無雷達乎?慮墜果其無引力定律乎?亦云云。此皆道法自然之功哉!誠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此而知,道法自然之重昭矣。
第二篇:道法自然
當庭院中的兒子糾結于"絲瓜藤還是肉豆須,這是一個問題"的爭論而扯斷了莖葉時,父親用簡單的話語道破天機:無所謂種類,照顧、采摘即可.看似平凡的故事卻自有一番深意——順其自然方為意義本色,揠苗助長得到的不是麥穗,而是后悔與哀嘆.
天道自然,萬物有真:
春去秋來,夏冬往復,鴻雁南飛,弦月搖樹……正是由于自然的規律我們的雙眼方才有幸體味這一世的繁華與落寞、盛放和凋零.我們的心海,也因此多了向往而抹去空白的存在.無論是"任外界狂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賦予人寧靜遐想的風暴眼,還是普羅旺斯那片可與璀璨星辰媲美的薰衣草海洋,亦或是磅礴壯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它們無一不是自然演化的產物."無心插柳柳成蔭",順其自然可造浩瀚盛景,將腐朽化為神奇,將傾盆繹成磅礴,將那平凡,渲染出永恒的禮贊.
梭羅曾云:"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長,便會死亡,人也是一樣."紅塵萬丈、物欲橫流的時代更需要一份"順其自然"的平和.也許你會看到將慈善當做兒戲、泡在冰塊和熱水的混合物里只為炒作的陳光標,也許還有為了所謂"清潔和科技含量"遠涉日本購買馬桶蓋的游客,或者是微信朋友圈里發布謠言的不切實際的公眾號……但請依然相信,那些出格的行為有違本心的準則,留一份淡定、于無奈時嘆一句順其自然才是純真.縱然煙雨迷蒙,也要讓雙眼清亮;縱然人生終無法纖塵不染,但心卻可以清澈透明.如此和塵世保持一段足以產生美的距離,便可輕觸到妥貼在煙火中的那份暖.
不禁又想到一個故事: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小和尚著急撒籽."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草籽邊撒邊飄.小和尚遺憾草籽的飄落."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撒完草籽,飛來幾只小鳥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腳."沒關系!"師父說,"隨遇!"半夜一陣驟雨,一大早小和尚感慨草籽被沖走."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后來,光禿的地面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手舞足蹈.師父點點頭:"隨喜!""隨時、隨性、隨遇、隨喜"是順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種人生哲學,是一種生存智慧,更是一種感悟:世間萬物,須有血有肉,有濃有淡,有遠有近,方為美;人生,需有悲有喜,有高有低,有苦有樂,方為全.
不追逐,不強求,不失落,這些不是全部.最最重要的,是換一種方式對待事物,用"順其自然"的箴言磨礪心海菩提,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時再去琢磨世間,之后你便會發現,粗茶淡飯或是擦肩而過的笑靨,都是真誠質樸無比自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