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樹下
秋天的黃昏,一片落葉,便掀起人們的心情,攪動樹下的一家四口。
女兒說:“情感是生活中至善至美的東西。”
兒子說:“情感中帶有理智,才能使生活至善至美。”他們姐弟倆一個深沉地注視著飄落在地上的落葉,一個把頭高高地仰起,好奇地看著樹梢上零星的幾片黃葉。
媽媽說:“情感常能創造奇跡!”
爸爸不贊同的眼神分明是說:“理智比情感更重要!”
接著他們都陷入了沉思。
只有秋風,輕輕地在他們頭上徘徊,不知是要落注情感,還是支持理智。
爸爸說:“自古以來,就有‘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訓言,親情縱然可貴,也不能以此判斷事物的標準。”
女兒有點不滿:“‘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如果說情感不分輕重,不分深淺,為什么它總讓人欲舍不能?”
這個季節,是一個令人迷惑不已的季節。我欣賞“爸爸”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同時也默許“女兒”的“問世間情為何物”。
想想遠在北方的朋友的一封來信,他說他就站在大樹下,秋天,也是秋天,他感覺一瞬間的功夫,秋天仿佛已從他指間繞過——他說,秋天是如此短暫!
而我,也站在大樹下,同樣是秋天,秋天的氣息,飄灑在每個角落,糾結在每個人的心中——秋天好漫長,我說。
后來,我終于知道,他是北國的“郁達夫”,他眼中的秋天,是“北國的秋天”。而我在南方,在他而言是在享受一個漫長可愛的秋季,終究是距離,讓感情生疏,讓同一個秋天的天空下,一顆樹走向兩種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