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的距離是近在咫尺
高一
有一種距離,叫作美與丑,看在人們眼里;有一種距離,叫作愛與被愛,活在人們心里;有一種距離,叫作自由與束縛,開在人們手心。
人們都說,美與丑之間的距離很遙遠,而我卻認為那只是一雙眼睛的距離而已。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人和一個丑人相約去河里洗澡,丑人趁美人不注意時,迅速上岸穿上美人不注意時,迅速上岸后卻只好穿上丑人的衣服離開。在街上,當人們看到這兩個人時,有的人誤以為丑人是美人,而有些人卻認出了美人,并不因她的外表改變而“看不清”。
其實,這只是一雙眼睛的距離,只在于你是否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由此推想,人的心靈美與外貌美也如此。人們往往只看到外表美,而在后來逐漸了解到人的心靈并不美時,感覺反差太大了,兩者前后的距離太大了,而我只想說,并不是距離大,而是眼晴的透明度存在差別。
愛與被愛也存在距離。有人認為這兩者的距離很大。因為愛的人不一定被愛,而被愛的不一定肯給予愛,讓愛的蒲公英吹向四方。有這一樣一對不同齡的姊妹,妹妹很愛姐姐,把自己的心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用來裝姐姐。而姐姐卻一丁點兒也不愛妹妹,因為自打她一出生,姐姐便很少得到關愛。如果說妹妹的心很小的話,那姐姐的“大”心卻怎也不肯給妹妹留個空間。就這樣,有一次,姐姐偷偷打開妹妹的許愿瓶,想看看她寫了些什么——因為妹妹總視它如珍寶,從不讓任何人碰。于是姐姐想戲弄戲弄她。讓她打開第一只千紙鶴時,只見“愿姐姐開心!”第二只“希望姐姐早日買到她心儀的裙子。”第三,四只等等,滿滿地,全寫著對姐姐的祝福。姐姐哭了,從此以后,姐姐敞開自己愛妹妹的大門。兩人便都有了愛與被愛。
愛與被愛的距離,只是一只瓶間的距離。只是誰都不愿去朝里看一眼,哪怕從那里可以拾獲到愛或被愛,那缺失的一半。
請敞開心的大門,收獲被愛的信箋,去寄出愛的郵單,讓距離變為親密。
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故宮紫荊宮,兩者的千差萬別。一種代表著自由與抗爭,另一種代表著皇權與束縛。在校園里,隨處可見這樣一個情景:一位學生正在埋頭苦鉆數學題,而另一位同學也跑了過來,前者請教后者,后者三下五除二把問題解決,隨后與前者講論。前者大驚失色,“不過,這種方法我從沒見過。”后者也吐吐舌頭“可是確定可以這樣做呀!”“不對不對,一定不可以這樣的。”后者聽完這話走開了。若干年之后,前者只是普通職工,而后者卻成為享譽科學界的科學家。
為什么兩者的差別這么大呢!緣由就是前者固定思維,只裝傳統;而后者卻開闊思維,大膽創新。
自由與束縛之間只在于一道屏障,突破束縛的韁繩,一切便浩如大海,任你奔跑。
遠在天邊距離只近在咫尺,只在于你多看一點,看用心體味一點,多想一點,你會發現,地球是個球,只要你不停地走,總有一天會與幸福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