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溝通為話題的議論文
【篇一】
小時侯,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有了自我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里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而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我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侯的乖樣貌。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羅嗦。于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盼。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求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與父母發生沖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采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用心的做法是從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有時即使爭贏了,也不必須給自我帶來快樂,給家庭帶來幸福;我們認了錯,也不會丟面子了,反而讓我們丟掉包袱,得到更多的愛和快樂。
【篇二】
“砰”,隨一陣驚天動地的關門聲,女兒瘦小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拐角處。母親望著走廊的盡頭,心中泛起陣陣的酸楚,“我該怎么辦呢?”母親無助地自言自語道……
就在一個月前,母親意識到女兒的壓抑和一些不平常的反應。母親悄悄地去詢問了心理醫生,醫生告訴她,女兒很可能得了抑郁癥——這同家庭內的缺乏溝通是很有關系的。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努力地試圖和女兒接近。她采取了閑時同女兒聊天的方式,可是一次又一次,談話進行不下去了。這不,女兒又以回避的方式撤出了,映入母親眼簾的是那一抹瘦小的背影……
第二天,母親為女兒整理房間時,無意間發現了書桌上的小花籃中,疊放著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紙鶴。母親禁不住拿起一只來觀賞,卻發現紙上凹凹凸凸,顯然是寫過字的。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母親拆開了一只,上面寫的是女兒的日記。娟秀的字兒映入眼簾:“明天要進行一次模擬考試,我多想母親能鼓勵我一下。可是母親只是說‘那就早點睡吧,明天有精神’,其實她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么。”母親心頭一震,沒想到自己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在女兒心頭產生如此大的反應。可是,自己也想鼓勵她,可不知怎樣說啊!母親繼續拆紙鶴,并從那一行行文字中讀出女兒的心事,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經意和對女兒造成的傷害。末了,母親含著眼淚把一張張日記重新疊好,放回籃中。
女兒放學回家后,便發現書桌上多了一只小花籃。籃中,躺著一只粉色的紙鶴。直覺促使她打開了紙鶴,上面竟寫著母親的字:“請你原諒媽媽看了你的紙鶴。媽媽無心這樣,可媽媽多么渴望你能敞開心扉,和我進行溝通。媽媽多想說“孩子,我愛你”,可媽媽說不出口……我采取這種方式,是希望如你所說的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而不是膚淺的語言對話。”女兒的眼睛濕潤了······
那天晚飯后,女兒對母親含淚地微笑了,母親頓時信心百倍。自那以后,兩個小花籃中的紙鶴便一天天地不斷疊加著······半年后,女兒的抑郁癥徹底消失了,母女倆經常相偎在一起,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
若干年后,這位女兒也成了一位母親,她在日記中寫道:“作為母親,我深知與孩子進行溝通,僅靠語言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心靈的交匯,是情感的溝通。當然,對其他任何人,任何關系而言,都是一樣的。人類所擁有的情感與心靈,才是溝通的最重要橋梁啊!
【篇三】
勇者、仁者和智者結伴橫穿沙漠,穿越沙漠需要六天,每人每天至少需要一袋水。于是,三人約定,每人帶足八袋水,在遇到意外的情況下可以相互補給。
勇者、仁者和智者踏上了穿越沙漠的征程。三人都留了一個心眼:既然另外兩個人都會帶足八袋水,那么我只帶一半也足夠喝了。于是勇者、仁者都只在身上掛了四袋水和四個空皮囊,而智者則帶了五袋水和三個空皮囊。
第一天,盡管烈日當空,三個人都走得很輕松,因為事實只有四五袋水的重量。他們暗自慶幸:幸虧多長了一個心眼。晚上,他們都隱瞞了實情,告訴對方說:“瞧!水還大多著呢!“到了深夜,勇者悄悄地把仁者一只皮囊中的水倒進自己的皮囊,而在仁者的皮囊中灌上了沙子。
第二天,天氣依然很炎熱。到了晚上,他們拍拍自己的皮囊,告訴對方說:“瞧!水還多著那!”那天晚上智者悄悄地閃進了勇者的帳篷……
第四天晚上,不幸降臨了。勇者、智者發現自己的皮囊中倒出的都是沙子。而智者除了一只皮囊仍有水外,其余的也全是沙。現在他們只剩下最后一袋水了。勇者和仁者緊緊地盯著那最后一袋水。智者雙生手抱胸,死死地護著最后一袋水。他們靜靜地僵持,沉默不語,各自都在心中打算盤。勇者的勇敢早已消失了,眼中閃過的只有殘忍;仁者的眼中也不再有仁慈,有的只是狡詐;智者的睿智也被陰謀所取代。誰也不說話。夜像死亡一般寂靜……
太陽升起來了,又是一個酷暑難當的烈日。太陽炙烤著沙漠,也舔舐著躺在沙漠中的三具尸首。一支經常在沙漠中穿梭的商隊經過,看到那打斗的痕跡,插在死者胸口上的匕首和剩下的那袋水后,便明了了一切。有人嘆了口氣,說:“如果他們相互溝通,不耍心眼,搞陰謀,那袋水足夠他們走過這座沙丘,沙丘的那邊就有足夠的水讓他們走出沙漠。當他們關閉心靈的時候,他們也就開始埋葬自己。“
缺乏了溝通,沙漠便是生命的禁地,死神的住所。
缺乏了溝通,人生便是道德的墳墓,駛向死亡的列車。